降温来袭 这份御寒锦囊奉上
中原网讯(郑报全媒体记者 李娜 陶然)寒冷的冬天终于和我们正式见面了,在这个季节里,大家是不是也开始瑟瑟发抖,想着怎么把自己裹成一只温暖的“卡皮巴拉”呢?
气温的骤降,我们更需要关注饮食、穿衣、居住和出行等多个方面,以确保身体健康和安全。那么具体都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呢?快来看看这份御寒锦囊吧!
洋葱式穿衣法 让你有风度又有温度
在郑州市服装协会秘书长贺荣看来,冬季穿衣要有一定的件数和适宜的厚度。“羽绒服、羊毛衫、抓绒衣等都是很好的保暖材料,因为它们能够锁住热量,同时保持轻便。皮类服装几乎可以阻绝衣服内的空气对流,冬季外出时着皮装,保暖效果最佳。”
立冬时节,气温骤降,变化明显。尽管户外温度很低,但贺荣表示,防寒并不意味着要穿得越多越好。“过度的保暖可能会导致身体过度出汗,这不仅会消耗大量的体力,还可能因为汗液的蒸发带走身体的热量。此外,长时间处于潮湿的环境中,还可能引发疾病。”因此,在这种生活环境下,贺荣推荐大家采取“洋葱式穿衣法”——多穿几层,根据所处环境及时增减衣物。
例如,内衣穿贴身的,中间选宽松柔软的。外衣的手腕、脚踝位置都要收口,防止热量流失。头、颈、脚都是最怕冷的地方,帽子、围巾、保暖鞋袜也可以安排上;同时搭配保暖的毛衣或抓绒衣物,外面再套上夹袄、外套或是羽绒服,就方便根据环境温度来穿脱,确保既不受寒也不“捂汗”。
此外,贺荣提醒大家要注意的是,冬季穿衣还应注重透气性和舒适度,避免穿着过于厚重或紧身的衣服,以免影响血液循环。同时,要勤洗勤换衣物,保持身体清洁,防止病菌滋生。
贺荣也特别强调,小孩的新陈代谢旺盛,容易出汗。因此,给小孩穿衣时要适量,不要过多地添加衣物。同时,避免给小孩穿化纤衣服和高领毛衣等可能引起过敏或不适的衣物。而老年人对寒冷的适应能力较差,因此穿衣时要特别注重保暖。同时,避免穿着过于厚重或束缚的衣物,以免影响行动。
冬季适宜进补 饮食清淡多补水
现代营养学认为,机体在寒冷的环境中代谢率明显增加,对能量的需要比其他季节高。需要吃足够的食物,来保证能量的充足供给。因此,河南食育科学研究院注册营养技师杨艳格给出冬季饮食的基本原则——吃足量、食多样、多粥汤、适当补。
她建议饮食要多喝温暖饮品,温水、热茶都有助于保持体温。还要保证足够量的主食,建议每天吃半斤到八两的谷类食物,除了馒头、米饭、窝头等,可以“软硬兼施”,经常喝粥。多食温热护阳、热量较高的食物,如牛羊肉、鸡肉、鲫鱼、豆浆、牛奶等。
杨艳格也表示,冬季干燥,一些吃肉较多的人,容易出现大便干燥。蔬菜水果可以促进胃肠蠕动,防止便秘。因此,应注意蔬菜水果的补充。蔬菜可选择胡萝卜、白萝卜、大白菜、菠菜、油菜、娃娃菜等,水果可选择苹果、梨、猕猴桃、香蕉等。
此外,杨艳格建议,冬季应“多苦少咸”,就是多吃苦味的食物,如苦瓜、苦菊等,以助心阳。同时,还可以适当食用一些具有滋阴补阳功效的食物,如枸杞、红枣、黄芪等。
在烹饪方式上,杨艳格建议采用炖、煮、蒸等烹饪方式,避免煎、炸、烤等过于油腻和刺激的烹饪方式,以免损伤脾胃。
“在寒潮天气里,心脑血管病患者进补提倡低盐、低脂、低糖,少荤多素,适量吃粗、杂粮,多进食一些易消化吸收且富含营养的食物,少吃肥肉、动物内脏、奶油,也不要大量喝酒、抽烟、喝凉水或吃冷的食物。”郑州市中医院心内科主任李冬玉在采访时说道。
她也提醒大家,因冬季气候干燥,体内容易缺水。在一天的时间里,成人每公斤体重应补充35至40毫升水,适当饮水便于稀释血液。避免因水温过冷过热而刺激肠胃,导致血管收缩。
保温小妙招 乐享室内暖生活
冬季的首要任务是保持室内的温暖。通过合理使用暖气、电热毯等供暖设备,保持室内温度在适宜的范围,既可以提高居住舒适度,又能促进身体血液循环,帮助身体更好地适应寒冷的气候。
室内装饰对于营造养生环境同样重要。郑州爱空间整装设计师孙女士表示,要尽量选择温暖的色调,如米黄、暖灰、深棕等,能够给人一种温馨而宁静的感觉。在家具、窗帘、装饰品的选择上,多加利用这些暖色调,使整体空间更具温馨感。
冬季,由于气温较低,人们往往门窗紧闭,导致室内空气不流通。因此,郑州人民医院南院院区中医张志军主任建议每天早晨、中午和晚上各开窗通风20分钟,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减少病菌滋生。同时,可以合理使用加湿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维持室内的湿润环境。
此外,张志军表示,室内放置一些适合冬季的绿植,能够提升室内空气质量。在居住环境的布置上,他建议保持室内光线明亮,避免阴暗潮湿的环境。同时,要保持室内整洁,避免杂物堆积,以免滋生细菌。
“一定要适当进行室内运动。”张志军特别指出,尽量选择适合在室内进行的静态运动,如瑜伽、八段锦,既能锻炼身体,又能在温暖的环境中释放身体的活力。而强度稍大的跳绳、舞蹈既能提高心肺功能,又能让身体在运动中感受到温暖。
张志军也提醒大家,气温骤降,儿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抵抗力相对较低,应该适当减少户外活动时间,注意防寒保暖。
雨雪天气地面湿滑 出行要注意
冬季大风、降温、雾天、降雪等恶劣天气频发,驾车出行时,驾驶人不仅要及时关注天气变化,还要提前选择出行路线,尽量避免早晨和午夜雾气多发时段。
中鑫之宝汽车维修中心高级技师朱师傅表示,冬季气温骤降,驾驶人要注意加强车辆保养。出行前,检查车况,特别要注意车胎气压是否正常,检查车灯、喇叭、转向、刹车、雨刷器等部件是否正常有效。
雨雪天气过后易造成道路湿滑、积雪、结冰,朱师傅建议公众外出要谨慎慢行,正确使用灯光,行车时注意交通安全,减速慢行,避免急刹车和急转弯等操作;在行走或驾车时,要注意防滑措施。“可以使用防滑垫、防滑链等工具来增加摩擦力,避免因为路面湿滑而摔倒或发生交通事故。”
雾天行车时,一定要严格遵守交通规则限速行驶,朱师傅提醒,切勿开快车。“雾越大,可视距离越短,车速就必须越低。建议当能见度小于200米大于100米时,时速不得超过60公里;能见度小于100米大于50米时,时速不得超过40公里;能见度在30米以内时,时速控制在20公里以下。”
此外,朱师傅也特别强调,冬季冰雪地面阻力很小,只有干燥沥青路面的四分之一,所以行车间距要比干燥沥青路面增大4至5倍,跟车距离太近很难在短距离内刹住车,容易造成追尾事故。
冬季驾驶员开车会有疲乏的感觉,对此,朱师傅表示,驾驶机动车不得有连续驾驶机动车超过4小时未停车休息或者停车休息时间少于20分钟的行为。驾驶员要调整好身体状态,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避免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开车,拒绝疲劳驾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