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里看变·解码郑州深改】1300万人口城市的人气密码

2024-07-16 08:11:52 来源:中原网

 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改革开放 

 【数里看变·解码郑州深改】系列报道 

1300万人口城市的人气密码

核心提示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重点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

近年来,郑州各行各业各领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全面深化改革开放。郑州日报推出《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改革开放——“数”里看“变”·解码郑州深改》系列报道,全景记录郑州的新探索、新举措、新成效,为您讲述这座城市蓬勃发展的动人故事。

策划:卢士海

统筹:程玉峰

执行:孙新峰

          魏书杰

18万,是2023年郑州一年内新增常住人口的数量。

自此,郑州全市常住人口首破1300万、达到1300.8万人。而18万这个人口数字增量,让郑州冠以“北方人口增量第一城”称号。其实,过去十多年,郑州一直是人口增长排名靠前的城市。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2010至2020年,郑州常住人口增长了397.4万。

人口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资源,是提升城市竞争力的战略底蕴。郑州这座不沿边、不靠海的内陆城市,何以成为“北方人口增量第一城”?人口虹吸效应的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人气密码?

​人才公寓为来郑的青年人才提供了温暖港湾。图为嵩山美寓人才公寓的共享自习室。

提质焕新 打造新的人口增长点

城市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场所,是人口、产业和要素资源的聚集地。

一般来说,人口的变化,体现了城市承载力、吸引力的变化。一个城市吸引力越强、营商环境越好、居住环境越好、公共设施越完善,人口就会朝向这个城市聚集。

与此同时,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往往成正相关。2023年,郑州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3617.8亿元、同比增长7.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8%,经济保持稳中有进、进中向好态势。

产业的发展是人口集聚的重要动力。

以产业转型制造新的人口增长点——在郑州重点发展的20条产业链中,蕴蓄新质生产力的产业包括算力、元宇宙、人工智能、机器人、量子科技等未来产业,以及计算终端、传感器、氢燃料电池、卫星、无人机等新兴产业,各式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在郑州落地。

加快建设汽车制造,郑州集聚了上汽、比亚迪、东风日产等7家整车企业和宇通重工等专用车企业15家,汽车产能超过260万辆,整车出口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

电子信息产业实力雄厚,先后培育了河南长城、浪潮计算机、紫光计算机、超聚变公司等龙头企业。

新材料产业也“超”有看头,形成以超硬材料、新型耐火材料为支撑,电子功能材料、新能源电池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为重点,纳米材料、石墨烯材料为补充的新型材料产业发展体系。

以高新技术为城市“谋未来”——郑州倾力打造算力之城、电子信息之城、汽车制造之城、量子之城、氢能源之城……

如今,郑州拥有高新技术企业5800多家、科技型企业1.3万家、专精特新企业3554家,形成了汽车及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型材料等六大千亿级主导产业集群,数字经济规模达650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超过50%。电子信息产值突破6000亿元,新质生产力打造动力新引擎。

以平台为城市发展“搭舞台”——2023年,中原科技城跃居全国科技城综合排名前20,新签约一流大学研究院6所,新增国家重点实验室4家、总数达14家,新增省实验室5家、总数达12家。

加上中部崛起战略进入新的周期;郑州都市圈获批全国第10个国家级都市圈;河南省首条跨城地铁——郑许市域铁路正式开通运营;“郑汴许”金三角的逐渐成形……郑州的城市辐射面不断扩大,城市的综合实力更上层楼,吸引更多河南乃至全国各地的人口来郑学习、工作、创业、安家。

政策护航 为人才发展提供后勤保障

择一城发展,考量的是宜业“硬条件”;选一城生活,中意的是宜居“软环境”。当前,郑州人才政策持续迭代,为人才提供“就业有保障、创业有平台、创新有支持、生活有温度、发展有预期”的城市发展环境。

从2015年的“智汇郑州·1125聚才计划”,到2017年的“智汇郑州”“1+22”人才政策;从2020年的“3.0版”人才新政,到2023年的再次升级迭代的人才政策……郑州构建起了包括岗位开发、奖励补贴、安居保障、创业支持、招聘服务等在内的就业创业支持体系,着力打造青年发展友好型标杆城市。

就业有渠道——“万众就万岗”招聘会、“职在郑州 职向未来”招聘会、“职等你来 不负盛夏”招聘会、“夜市”招聘会……近期正值毕业季,郑州多场招聘会正纷至沓来,以解毕业生之忧。

生活有补贴——为了吸引更多人才来到郑州,郑州不仅对毕业生按照每月最高1500元的标准提供生活补贴,而且,对进入我市博士后设站单位从事博士后研究,在站前两年期间每人每年给予10万元至15万元生活补贴。对我市企业引进或出站留企工作的博士后,给予20万元至30万元安家补贴。

购房有补助——在郑州租房或者购房的符合条件的相关人才,不仅可申请人才公寓,可以在政府提供的青年人才驿站暂时落脚,还能享受最高10万元的购房补贴。

创业有补贴——除了对在郑州首次创办企业或从事个体经营的毕业生给予最高1万元的一次性创业开业补贴,在运营过程中也有最高限额2万元的年补贴,若成为大众创业扶持项目,将有15万元项目补助。同时,大学生电商领域创业首年度给予全额补贴,第二年度按照50%比例给予补贴,每年最高不超过2万元;入驻市级以上软件园进行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领域创业,政府将给予创业首年度全额补贴,第二年度按照50%比例给予补贴;自主创业的高校毕业生还可申请不超过5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

条条大路政府已铺好,为毕业生的奋斗之路“保驾护航”。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城镇新增就业8.45万人,组织失业人员就业技能培训1.79万人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48亿元。

放眼郑州,“文化郑、年轻郑、国际郑、科技郑、服务郑”正成为这座城市的显著标签,郑州“以城聚才,以才兴城”的良好态势正在加速形成。

近悦远来 厚植营商环境沃土

一定程度上来说,拼经济就是拼营商环境。营商环境是一国、地区和城市综合竞争力的体现,也是抢企业、抢人才的关键。

近年来,郑州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实施一系列硬举措、实举措,厚植营商环境沃土。2023年3月,郑州市出台优化营商环境“36条”,从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改革、加强政务服务基础建设、提高政务服务便利化、推动惠企政策全面落实、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等方面,提出36条政策措施,力争营商环境迈进全国第一方阵。

“一网通办、一次办成”。如今在郑州,围绕个人常办的出生、就学、创业、退休等事项,以及企业常办的工商注册、社保缴纳、工程建设、纳税服务等事项,都可实现“掌上办”“刷脸办”,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让来郑之人赞不绝口。

“无事不扰、有事快办”。为助力中小微企业发展,郑州高新区大力深化‘一网通办’,推动电子证照、电子印章、电子签名、电子材料应用尽用,推行全流程‘保姆式’服务,其经验做法入选全国政务服务效能提升典型案例,获全国推广。

从出台优化营商环境“36条”到“一件事一次办”上线运行主题场景20类405项,郑州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越来越多的企业在郑州扎根生长,人们就业有了更多选择,宜居宜业的郑州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才汇聚于此。

数据显示,2023年,郑州市新增经营主体42.47万户,总量突破200万户;新增高技术企业1980家、科技型企业1547家,吸引留郑大学生22.7万人。

2024年初,郑州市以“新春第一会”的形式召开2024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大会,发出以一流营商环境、政务服务加快打造“投资郑州”品牌的强烈信号,对全力打造营商环境的“郑州品牌、郑州标杆、郑州模式”作出全面部署,提出要加快建设营商环境全国“标杆城市”,打造一流的政治环境、政务环境

郑报全媒体记者 李娜 陶然 李宇航 文 马健 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