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答】但见群鸥日日来

2024-07-01 08:43:50 来源:中原网

浮绿水,拨清波。自2019年底在北龙湖与这座城市结缘,到如今在这里繁衍生息,越来越多的疣鼻天鹅选择在郑州安家,截至今年6月,北龙湖天鹅数量已突破百只,吸引一拨儿又一拨儿的人们前来打卡观赏。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就是幸福。”在郑州,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郑州画卷正变成生动的现实。

南水北调总干渠、奥体大桥、郑州CCD在夕阳映照下更显气势恢宏

天鹅之城 生态宜居

疣鼻天鹅与郑州的缘分要从7只天鹅降落北龙湖说起。

2019年12月份,郑州北龙湖湿地公园发现了几只天鹅的身影,后经观察,发现这些天鹅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疣鼻天鹅。

据志愿者讲述,这些天鹅选择降落这里的原因是因为当时有天鹅受伤,无法长途迁徙。另外,当时郑州的气候也比较适宜天鹅栖息,加之北龙湖内水域面积较大,水草物种丰富,适合天鹅疗伤。

好生态让天鹅爱上郑州。疣鼻天鹅本是迁徙的候鸟,但过了一段时间后,这几只天鹅并没有离开,而是选择在这里繁衍生息。天鹅开始在郑州定居后,越来越多的天鹅拿到郑州“户口”,从二代天鹅以后,全是地地道道的“郑州鹅”。

为何本该迁徙的疣鼻天鹅由候鸟变为留鸟,安家郑州呢?据郑州市林业局野生动物救护站站长董朝伟介绍,这些年来,因郑州市区市民保护野生动物的热情越来越高,市区水面越来越大,水面的水质也越来越好,所以疣鼻天鹅就越来越多的选择留在郑州,成为留鸟。

在社交平台上,以王子和公主为代表的郑州疣鼻天鹅家族已经小有名气,象征着纯洁与忠诚的天鹅吸引着游客们专程前来与它们合影。郑州北龙湖成了名副其实的天鹅湖,北龙湖湿地公园也俨然成了一大网红打卡地。

北龙湖湿地公园的天鹅,受到全郑州市民的关注关心

在北龙湖湿地公园内,常会看到三五成群的“背包客”,只等天鹅现身,“长枪短炮”等镜头便齐齐聚焦。山东东营的摄影爱好者在网上看到北龙湖湿地公园内天鹅数量众多,而且正在孵化期的消息后,便驱车600多公里赶到郑州,只为一睹天鹅芳容。“太难得了,没想到在城市公园内还能看到野生的疣鼻天鹅,这对我们摄影爱好者简直就是福音,不用再跑到野外拍天鹅了。”摄影爱好者许先生说道。

许多游客也慕名而来。五一和端午假期,北龙湖湿地公园内游人如织。“我是从福建来的,听说郑州有野生的天鹅,就想和家人一起来看看,没想到能近距离观看野生天鹅,真是太神奇了。”一位外地游客激动地说道。

微风轻拂,晚霞如血,水中,天鹅翩翩起舞,岸上,观者如痴如醉,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

良好生态的背后,离不开“巡鹅”护鹅的志愿者们。

自从从2019年年底疣鼻天鹅飞入龙湖公园后,一些热心市民自发组成志愿者团队,担负起天鹅的保护工作。2020年11月,受郑东爱鸟护鸟协会指派,王建亭成了一名专职天鹅“观察员”。

“刚来时,没听说过啥是天鹅。”王建亭说,随着与天鹅打交道的增多,他慢慢摸透了天鹅的习性,现在天鹅能吃什么、不能吃什么、什么时候回窝休息王建亭都一清二楚。“现在看这些天鹅,就像看自己的孩子。”

“以前这里有不少钓鱼的、放风筝的,这都对天鹅有潜在的危害,比如说鱼钩一旦吃下去,很可能会危及生命。”王建亭的主要工作之一便是来回巡视,查看天鹅们的健康状况,一旦发现天鹅异常,便会联系志愿者或者动物医生,以保证天鹅们的健康。


嵩山路西侧金水河公园隋河宋肆景点古意盎然

生态惠民“福利”多多

北龙湖疣鼻天鹅现象并非个例,在贾鲁河生态公园中骑行,在西流湖公园露营,驱车高架桥赏月季,在黄河湿地公园垂钓……郑州市民的生态“福利”越来越多。

近年来,郑州着力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统筹推进减污、降碳、扩绿、增长,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双碳”行动,打造国土绿色空间。

2023年,在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4%、总量超1.36万亿元的同时,全市PM2.5年浓度43微克/立方米,PM10年浓度73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226天,分别较2019年下降25.86%、28.26%、增加49天,年排名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同比提升7个名次,实现了生态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共赢。

全市7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深层地下水位3年累计回升36米,黄河花园口断面水质连续 4 年达到地表水Ⅱ类标准。农村黑臭水体实现源头“动态清零”。南水北调总干渠水质稳定达到Ⅱ类,确保“一渠清水永续北送”。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保持100%。中国城市宜居指数全国排名第16位。

全市高耗能产业占规上工业比重由2019年的33.8%下降到2023年的25.3%; 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80%,高于全国30个百分点;再生水循环利用取得新成绩,建成再生水管网396公里,再生水供冷供热面积达350万平方米。

郑州市首批入围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汽车产量突破8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32万辆,增长3倍以上。全市新能源公交车辆占比100%,新能源网约车占比76.41%。绿色转型已成为郑州的“新名片”。

全市把空气质量目标完成情况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四挂钩”考核,“绿色指挥棒”的作用,对改善环境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国土绿化科学开展。全市2023年完成营造林5.09万亩,新建森林特色小镇9个、森林乡村100个;新建绿地480万平方米,建成公园游园57个,完成道路绿化建设73条。

“生态环境好不好,鸟儿用翅膀来投票”,截至2023年底,郑州市共有陆生脊椎动物403种,包括哺乳动物56种,鸟类308种,两栖类12种, 爬行类27种;全市共有维管植物181科941属2562种。其中,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的鸟类由创建初期的169种增加至现在的290种。

陇海高架桥北侧的七里河西岸,一排玉兰树花满枝头,一河碧水盛满春光,郑州的春天如此美丽

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纵深推进

漫步在中牟县狼城岗镇,红黄蓝绿四色勾勒出“彩虹廊道”直通远方,稻鳖混养示范基地里稻浪起伏,锦鲤养殖池里鱼浪涟漪,百亩辣椒基地、蜗牛饲养大棚一字排开,生动地展示着黄河滩区居民安居乐业、滩区整治和乡村振兴齐飞共舞的幸福生活。

2023年,郑州全面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建设,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纵深推进。积极开展黄河湿地生态保护修复,黄河生态环境重点问题全部整治到位,沿黄生态廊道持续提升,黄河(郑州段)数字化生态保护监测平台(一期)建成投用。创建市级幸福河湖10个,黄河干流水质断面稳定达到地表水Ⅱ类。创建国家级水土保持示范县1个。

景色如此多娇,令市民竞折腰

围绕“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根本目标,把产业作为黄河滩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点,结合滩区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基础,以黄河大堤为轴线,编制沿黄“1239”产业发展规划。

——“1”即以黄河大堤为中心轴的观光旅游水果采摘带;

——“2”即以黄河大堤为界,南生活北生态的两大板块;

——“3”即以“三滩分治”,把 10 万亩滩地以万亩为单位分为3个特色生态种植观光区;

——“9”即以大堤以南规划和现有产业为依托,形成由特色渔业养殖区、蜗牛园区、锦鲤园区、稻鳖混养观光体验区、青龙潭文化旅游景区等 9 个特色业态组成的产业园区。

截至目前,已完成黄河滩区土地流转 12000 多亩,建成黄河湿地鸟类栖息保护区;安置区南侧已建成 1500 亩郑州飞宇葡萄庄园,年产优质鲜食葡萄 150 万斤,提供名优葡萄种苗 15 万株,吸纳周边群众就业 300 余人;连霍高速以南已建成900余亩的河南省黄泛区绿化农业,带动周边群众就业 200 余人;北韦村菊花种植基地流转土地 5000 多亩,年产值1500多万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环境的改善已成为郑州绿色发展的最好注脚。今后5年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时期,也是郑州市加快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实施的关键阶段。河南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安伟在全市生态环境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加快推进实施绿色低碳转型战略行动,统筹全域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发展转型,着力打造“山入城、绿荫城、水润城、景融城”的生态公园城市,努力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走在前列。

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的美丽郑州正在全面推进,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锦绣山河新画卷正在绘就!

郑报全媒体记者 刘德华 裴其娟 任思领 文 马健 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