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焕新 “微”光成炬 ——2024微博文化之夜见闻

2024-06-25 13:19:53 来源:河南日报客户端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延辉 祁道鹏

  相聚“天地之中”,共襄文化盛宴。

  6月23日晚,仲夏之夜,一场文化盛事闪耀郑州。

  当晚,河南艺术中心大剧院内灯光璀璨,包括众多国内文化名人、专家学者、文体明星以及来自国漫、电竞、二次元等各个领域微博大V们齐聚一堂,共同见证2024微博文化之夜盛典绚丽绽放。

  以社交媒体流量场撬动文化传播场,微博文化之夜是微博与郑州合力打造的大型文化IP,聚焦展示郑州城市新形象、厚重历史新河南,围绕核心人群借助社交传播形式,进一步叫响“天地之中、黄帝故里、功夫郑州”城市品牌,将文化内在动能转化为城市发展势能。

  在这里,“微”光交汇成炬,看见文化传承创新。

  博物馆存放着一个城市的文明和记忆,是历史与文化的观察窗口。如何让陈列的文物“活起来”,吸引更多年轻人?

  郑州商代都城遗址博物院借助4D影厅、3D打印古城墙,3600年前的郑州商都形象跃然眼前;山东博物馆通过“5G+数字化”加持,对马面裙文物等进行数字传播;苏州博物馆开展AI技术馆藏珍宝云端展……

  颁奖盛典上,商都遗址博物院、河南博物院、殷墟博物馆等共七家博物馆获得“年度文化科技创新博物馆”。

  “借助现代科技和互联网传播,通过人格化运营、接地气的趣味表达,让厚重历史展现新魅力,商都遗址博物院、河南博物院可谓‘宝藏’打卡地。”现场看到逛过的两大博物馆登榜,来自西安的“90后”微博大V马攸宁感触很深。

  文化为舟,创新为帆,通过对文物故事进行通俗化解读,用50段跨越古今的对话,印证城市深厚文明底蕴,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创作的《文物里的郑州》获得“微博年度文化城市创新IP”。

  “考古学是研究过去、观察当下、思考未来的一门学问,对文化复兴、文化自信具有重要作用。下一步,将把‘青花瓷的故乡’‘唐三彩的重要发源地’这些更具标识性的郑州文化符号传递给大家。”现场,手持奖杯,郑州市文物局局长顾万发还向网友发起邀请,“希望大家莅临郑州,来一场中华文明的心灵之旅。”

  作为文化事业的新兴代表,网络文学不断以新锐之姿迈入主流视野,许多精品著作还实现“出海”,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软实力。

  “六年前,我在晋江文学城网站开始写作奇幻作品,其实这些小说多根植于优秀的中国古典文学,如唐传奇、明清志怪小说等。”登台领取“年度原创文学IP”荣誉,《黑莲花攻略手册》作者白羽摘雕弓发表感言,认为创新写作并非凭空而来,与传统文学的滋养密不可分。

  生活是最好的编剧,故土是创作的源泉。从河南延津走出来的作家刘震云,多年来,凭借《一地鸡毛》《一句顶一万句》《我不是潘金莲》等多部脍炙人口的作品而家喻户晓。站在老家河南的领奖台上,获得“杰出文化影响力人物”的刘震云认为,“生活对我的影响很大,创作的底气从故乡而来。”“我的作品翻译到国外,读者看后总说我很幽默,其实我们村里的村民更幽默。”

  年度文化演出IP、年度文化传播人物、年度影视文化品质演员、年度出海国漫IP、年度影响力作家……一个个文化大奖,涉及多领域内容生态,背后展现的是文化的传承、赓续与创新发展。

  文化盛典上,面对“小推车市集”上的非遗文创产品,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单霁翔还现场做起科普,比如“马踏飞燕”中马顺拐竟然能快得飞起,“布老虎”原来是古代孩子们心中的“奥特曼”,宋代簪花留存着古人对美的追求……

  河南元素、郑州元素同样成为微博文化之夜中的闪亮元素——

  舞者韩宇与少林延鲁武术学校共同呈现《楚河汉界》,力与美之间尽显“功夫之城”神韵;临黄河而知中国,莅中原而揽古今,演员陆毅在《“豫”见·千古人物》节目中深情吟诵,讲述大河之南的文化瑰宝;“年度文化国际交流践行者”福原爱与竹内亮共赞“郑州中!”;用胡辣汤、羊肉烩面、延津火烧等文化美食互动“串烧”……

  延续文脉、传承文化,创新表达,郑州以雄厚的历史文明为基底,借助文化传播的全新形式,共同见证中华文化的交融与传承。

  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古今辉映,“郑”在出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