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文强工】郑煤机:智能“智造” 一路领跑

2024-05-25 08:17:15 来源:中原网

【厚文强工·问郑】系列报道

【强 工】压舱石

郑煤机:智能“智造” 一路领跑

核心提示

郑州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中国八大古都之一,灿烂的中原文化,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的杰出人物。黄帝、许由、列子、刘禹锡、李商隐……他们以绝代风华光照时代,铸造着郑州的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同时,郑州是九大国家中心城市之一。当前,郑州正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决策、省委要求,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经济社会跑出了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

本报特推出【厚文强工·问郑】系列报道,通过对和郑州有关历史名人的故里实地走访和现实价值挖掘,展示郑州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同时,对郑州工业、郑州品牌进行深入报道,展现郑州发展新质生产力、强产业促发展的实力与活力。

策划:卢士海

统筹:程玉峰

执行:孙新峰


一直被追赶,从未被超越——郑煤机的发展史,就是对这句话的最好注解。

从1964年新中国第一台煤矿液压支架的研制,到第30万台液压支架正式下线,郑州煤矿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一直在见证历史。

​郑煤机生产线 本报记者 马健 摄

去年,郑煤机10米超大采高智能化液压支架顺利通过出厂评议,顺利完成交付,这是继2018年自主研制电液控制8.8米液压支架后,郑煤机首次通过数字化技术刷新世界煤矿支护装备高度纪录。

目前,郑煤机10米超大采高液压支架已在陕煤曹家滩煤矿投入应用,并在近日以圆班割煤19.47刀、回采推进17.03米的优异成绩,创造了单日生产原煤5.84万吨的新纪录。10米超大采高智能化液压支架创纪录的背后,离不开郑煤机智慧园区的“智能”新质生产力。

位于郑州经开区的郑煤机智慧园区,是行业内首家原生数字化工厂,更是郑煤机将数字技术融入实体产业、打造传统制造业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探索。

“尽管车间日渐‘无人’,但生产效率却更胜从前。”作为郑煤机从制造向“智”造的一次重要探索,它致力于打造适合液压支架制造的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的智能化工厂。以工业4.0智能制造体系为指导,依托5G通信系统和物联网系统,开发并建立数耘数字化管理平台,做到纵向、横向和端到端的集成,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灵活的生产,郑煤机智慧园区成为智能工厂的先行者。

郑煤机智慧园区引入了23条自动化生产线,150台机器人,7台智能行车,30台AGV。全工厂设备770余台,车间内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设备占比95%,其中联网数占比80%以上,将数字化支持融入从产品设计到服务的全流程,建设了领跑行业的智能激光切割生产线、智能焊接生产线、智能仓储、物流转运系统和高度智能化制造执行系统。相比传统产业,这里的生产效率提升2倍以上,空间利用率提升50%,生产成本降低60%以上。

6.3米、6.5米、7米、8米、8.8米……10米,郑煤机不仅点燃了煤炭机械化开采的星星之火,也推动了中国综采装备国产化、智能化、国际化进程,更见证和推动了整个中国煤炭综采装备发展史。从单一产品到智能成套解决方案,郑煤机坚持以智能驱动产品成套化发展。

2020年,郑煤机首套成套化智能综采装备在平煤二矿正式运行,实现了国内由单一厂家提供智能成套综采装备“从0到1”的突破。

2021年,国内首个全自主成套化综采装备出口土耳其。截至目前,郑煤机在全球各大煤业集团累计推广成套化产品近两百套,占有率稳居行业第一。

目前的郑煤机,不仅是行业内首个提供全自主研发工作面集控系统解决方案的供应商,也是行业内唯一一家可以自主提供液压支架、采煤机、刮板机及智能控制系统的煤机企业。

近年来,郑煤机结合企业“战略定位国际化,公司治理市场化,产业布局高端化,人力资源全球化”的战略路径,坚持制造业主攻方向,强化创新驱动,加快数字化转型,前瞻布局未来产业,高位嫁接传统产业,围绕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打造,持续抢抓新机遇、谋划新发展。

未来,郑煤机将持续向成套综采装备的供应商、全生命周期的服务商及工业数字化的运营商转型。建设煤炭行业大模型,完善煤炭行业地质信息、设备信息、运行信息数据库,按“共建、共创、共享”理念,实现指导煤机设备区域性设备标准化规划和全国范围内调剂提升资源配置效率,融合智能匹配算法、模块化设计、自动编程、在线故障诊断等模块,打通综采成套装备智能精准选型、高效设计、智能制造、赋能服务各环节;坚持工业数字化运营,实现综采装备全生命周期业务一体化、数字化;以数字驱动业务全流程变革,推进布局智能制造新赛道,拓展智能制造解决方案,赋能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郑报全媒体记者 王译博 王梦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