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文强工】康师傅:一碗泡面走天下

2024-05-24 08:25:48 来源:中原网

【厚文强工·问郑】系列报道

【强 工】压舱石

康师傅:一碗泡面走天下

核心提示

郑州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中国八大古都之一,灿烂的中原文化,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的杰出人物。黄帝、许由、列子、刘禹锡、李商隐……他们以绝代风华光照时代,铸造着郑州的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同时,郑州是九大国家中心城市之一。当前,郑州正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决策、省委要求,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经济社会跑出了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

本报特推出【厚文强工·问郑】系列报道,通过对和郑州有关历史名人的故里实地走访和现实价值挖掘,展示郑州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同时,对郑州工业、郑州品牌进行深入报道,展现郑州发展新质生产力、强产业促发展的实力与活力。

策划:卢士海

统筹:程玉峰

执行:孙新峰

气温不断攀升,炎炎夏日,谁能抵挡一瓶冰凉爽口饮料的诱惑?谁又能拒绝冲一碗泡面带来的轻松?市面上琳琅满目的冷饮和方便面中,“康师傅”几乎占据半壁江山。

在二七经开区,汇聚了众多生产企业,康师傅控股集团旗下的郑州顶津食品有限公司、郑州顶益食品有限公司就在其中,主要生产康师傅热冲瓶装饮料和方便面,产品供应覆盖河南全境,以及山西、内蒙古部分区域。

一天出货量达45万箱

走进厂区,顶津食品有限公司一片忙碌。现场,运送产品的货车络绎不绝,一瓶瓶新鲜的饮料源源不断地从生产线上下来,搬运叉车忙碌地在仓库与货车之间穿梭。

自动化方便面生产线 本报记者 白韬 摄

郑州顶津食品有限公司厂务处工务科主管吴瑞松介绍,随着夏季的到来,饮料需求量急剧上升,工厂的饮品生产也步入旺季。“为了保障生产,我们现在是火力全开,生产线满负荷运行,一条生产线每小时有4.8万瓶饮品下线,每天出货量可达45万箱。”

庞大的产量背后,是智能、先进的生产系统做支撑。走进热冲瓶装饮品生产车间,透过参观通道的玻璃,一条条全自动化生产线映入眼帘。偌大的车间内鲜见工人,只见一排排高精密数控设备在智能化生产线上高速运转。

在这些自动化生产线上,小小的瓶坯经过灭菌、吹瓶、灌装、旋盖、冷却、套标等工序后,一瓶瓶康师傅饮品便新鲜出炉。装箱好的饮品经过螺旋输送带送往仓库,然后通过传送带运输,由机械手臂进行码垛入库。整个过程没有一个手工环节。

作为行业领先的饮品生产企业,郑州顶津年生产能力达到7500万箱。2023年,其产值达到15.48亿元,年销售额25.55亿元。

以自动化助推产能提升

距离顶津厂区不远处,是郑州顶益食品有限公司,主要生产康师傅方便面系列产品。

“一碗面的诞生需要经过18道工序。”郑州顶益食品有限公司厂务处处长李仲景介绍,厂区内设有14条全自动化生产线,旺季每日最大产能可达40万箱,每年有超过6000万箱产品被送往各地,走上全国人民的餐桌。

大产量也带动了产业链上游的经济效益。郑州顶益在制面过程中所需的原材料均在河南采购,每年带动上游面粉、生鲜菜、麦芽糊等厂商产值3.63亿元。

除了全自动化生产线,自动化立体仓库也是厂区的一大亮点。高达33米的仓库内,22列立体货架整齐排列,黄色的巷道堆垛起重机穿行于货架之间,完成存取货的任务。

“仓库面积近8100平方米,可储存160万箱货品,每台堆垛机每天可出库142万箱。”李仲景介绍,立体仓库有效破解了仓储能力制约生产能力的难题,实现了产业链的优化升级。

这座自动化立体仓库在货品出入库、存储及先进先出层别管理方面均实现了自动管控,从下达指令到货物出仓,只需要15秒至120秒。全自动无人操作的过程,既降低了劳动强度和成本,又使入库出库效率比普通平面仓库提高了9.2倍。

饮品“智造”开启“黑灯工厂”

作为2005年落地郑州的企业,近年来,康师傅控股集团不断加强现代化厂房的建设及设备的改进。2023年,康师傅集团增资扩产,在郑州顶津隔壁投资建设新项目——康师傅饮品中原区域总部项目。

该项目占地面积132亩,总投资10亿元,是康师傅饮品中原区域研发中心、区域供应链中心、人才中心、“康师傅”及“百事”双品牌饮料生产基地。

作为康师傅控股集团在亚洲单体最大、自动化程度最高、生产工艺流程最先进、产能速度最快的智能生产工厂,这里融合了自动化流水线、智能仓储、WMS智慧物流等元素,打造工业5.0车间,实现“黑灯工厂”。创新实验室的设立,为新产品的研发生产提供了平台,构建了成熟的产品供应链。

“目前,项目的平面仓库已投入使用,自动化立体仓库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其面积达1.1万平方米,具备储存350万箱货品的强大容量。生产车间也在紧张试车阶段,以确保机器运行通畅和食品安全无忧,预计本月底投入生产。”康师傅控股集团华北西区董事衡卫国谈到。

项目全面投产后,郑州顶津食品有限公司将拥有14条茶&果汁饮料生产线、2条碳酸生产线及16条瓶坯生产线,预计年生产能力将突破1亿箱,实现年产值40亿元,年税收2.5亿元。

蓬勃发展的厂区背后,离不开政府的有力支持。“郑州的营商环境好,郑州市、二七区给我们的支持面面俱到,让我们‘轻装上阵’搞生产。”衡卫国表示,未来,将进一步扩大商业版图、拉长产品产业链条,为郑州食品产业带来更好的品牌集聚效益。

本报记者 刘伟平 景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