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小梅花”大赛火热进行中 郑州市在集体节目总决赛中取得佳绩

2024-05-17 21:41:20 来源:中原网

5月13日-18日,第21届河南省少儿戏曲小梅花大赛在郑州管城区小皇后大剧院火热举办。17日下午进行的是集体节目总决赛,经过激烈角逐,我市两个参赛节目道情《王金豆借粮》、豫剧《新版白蛇传》分获集体节目总决赛第二名、第三名。

河南省少儿戏曲小梅花大赛已成功举办了20届,被誉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希望工程”,20多年来培养、推介出一大批优秀青年戏曲人才。本次大赛由省委宣传部指导,省文联、省戏剧家协会、市委宣传部、市文联、管城回族区委、管城回族区人民政府、河南卫视《梨园春》主办。大赛采用省市县乡村 (社区)五级联动,从全省3200余名孩子中层层选拔出127个个人节目、14个集体节目进入决赛,涵盖了豫剧、曲剧、越调、京剧、道情、宛梆等多个剧种。

市文联相关负责人介绍,经过比赛和选拔,2024年郑州市少儿戏曲小梅花大赛从百余名选手中,选出10名选手、2个集体节目进入第21届河南省少儿戏曲小梅花大赛。经过近几日的比赛,最终,4名个人选手从来自全省127名个人选手中脱颖而出并荣获金奖,其中,3名选手进入全省前12名,在18日举办的总决赛中争夺前三甲;2个集体节目进入17日下午的集体节目总决赛,并荣获第二名、第三名的好成绩。无论是个人节目还是集体节目,郑州市的总成绩都位居全省第一。

17日的比赛中,来自全省各地的小选手们纷纷献上了自己的拿手好戏,他们的表演虽显稚气,却也精彩,充分展现了各大剧种的艺术魅力和戏曲艺术的薪火相传。其中,郑州市的两个参赛节目:道情《王金豆借粮》、豫剧《新版白蛇传》更是以出彩的呈现赢得了评委和观众的好评。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观众看到的,是戏曲的美,而美的背后,小演员们也少不得“吃苦”。17日下午的比赛开始前,因为包头被勒得生疼,《王金豆借粮》的小演员之一、9岁的陈泽菡在后台忍不住抹起了眼泪,父亲陈大强一边心疼地安慰,一边为女儿加油打气。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观众看到的,是戏曲的美,而美的背后,小演员们也少不得“吃苦”。17日下午的比赛开始前,因为包头被勒得生疼,《王金豆借粮》的小演员之一、9岁的陈泽菡在后台忍不住抹起了眼泪,父亲陈大强一边心疼地安慰,一边为女儿加油打气。

“从早上七点多就来到剧场排练准备,一直到下午比赛,孩子可能有些累,但却一直在咬牙坚持,她想为大家展示道情的独特韵味。”陈大强说,学习戏曲虽然很辛苦,但看到女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变得更自信、更阳光、更有毅力,也更热爱传统文化,他觉得一切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郑州市此次参赛少儿中不乏曾获过大奖的明星选手。来自惠济一中的初一学生刘开心、十九中高一学生董灿曾分别获得过中国“小梅花”金奖、河南“小梅花”金奖,此次来参赛,他们的表演依旧让人惊艳。

“我学戏曲六七年了,越学越热爱,每次参赛拿到成就会感到非常有成就感,平时还能在学校联欢会上一显身手当‘显眼包’”刘开心的话令人莞尔。

而16岁的董灿显得更加成熟:“从上次获得河南‘小梅花’金奖后,我有七八年没有登台了,再次走上舞台,虽有陌生感,但更觉得找回了属于自己的舞台。我很享受在舞台上闪闪发光的样子,享受与大家一起学习比赛、展现自己的过程。”

据了解,自2016年郑州市被河南省确定为“戏曲进校园”“试点先行”城市以来,优秀传统戏曲文化在我市中小学中全面普及、深植内心,让戏曲文化真正在孩子们的心里生根发芽,优秀戏曲人才在省、市少儿戏曲小梅花大赛的平台上脱颖而出,发现了一批具有戏曲天赋的好苗子,为我市戏曲事业持续发展储备了人才库。

郑报全媒体记者 秦华 文 唐强 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