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让她永远‘活’着” 郑州大四学生休学陪伴癌症母亲走完人生最后一程
王亚星(左一)与家人的合影(资料图片)
一个大四学生,他接受母亲的生理性和社会性死亡,不接受母亲的永久性死亡。
他休学陪伴癌症母亲走完人生最后一程,也用8个月的时光和3万字的记录“留”住了母亲,让母亲永远“活”下去,“活”在许多人的记忆里。
他叫王亚星,河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康复专业学生,正重读大四。
妈妈病了 我要成为“太阳”去温暖她
王亚星,这个名字里带着星星的男生,他的微信名却是“小太阳”。其实,妈妈生病前,他的微信名本是“阳光爱星”,妈妈生病后,王亚星把名字改成了“小太阳”。
王亚星说,妈妈在时,“我的快乐生活是妈妈替我撑起一片阳光灿烂的天空,妈妈病了,理应换我成为‘太阳’去温暖妈妈。”
2023年1月7日,是王亚星22岁人生中的一道分水岭。前一天,母亲因为腹痛前往乡镇卫生院检查,只当是普通胃病,没跟儿子说就自己奔去了医院。没想到,彩超结果显示预期不良,医生建议她马上前往市医院进一步检查。
一夜忐忑,第二天早上6点,王亚星就陪着妈妈出发了。在市人民医院,检查结果当天上午就出来了,如同晴天霹雳,确认晚期癌症。面对这个结果,学医的王亚星很清楚意味着什么。这一天,他一夜长大。
王亚星说:“为了这个家,那么辛苦的家政工,妈妈一干就是19年。为了多挣钱,她每天早出晚归,一家忙完立马赶去下一户。妈太累了,她经常失眠,一双手的指甲上都是不健康的竖纹!亏我自己就是学医的,咋就没有重视啊!”王亚星无比后悔,后悔自己以往对母亲关心太少,后悔自己没早点盯着母亲检查身体。
家人和医生之间的沟通解释全靠他翻译
2023年1月21日,是王亚星母亲确诊后的第一个除夕。“我想不起饺子吃的什么馅儿!”王亚星说,那是一个“迷茫的春节”, 每个人都尽量显得平静如常,但疾病的重量,真实压在每个人心头,茫然不知前路,绝望,又仍心存希望。
年初五,王亚星和哥哥陪着母亲前往省会郑州最好的医院求治。诊断很明确:肝内胆管癌,晚期。医生说,这种病属于癌症里的疑难杂症,目前的治疗方法有限,也缺少精准有针对性的治疗药物。
王亚星是医学生,专业知识有优势。家人和医生之间的沟通解释全靠他翻译。
化疗风险高,手术不可能。根据母亲的病情,医生选择的方案是保守治疗。由于没有精准对症的治疗药物,医生建议母亲盲吃靶向药,再根据疗效寻找靶点。
治疗效果不佳,一家人不死心,又带母亲奔赴广州找到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诊断结果如出一辙。医生们的回答婉转但明确:按照教科书的说法,病人生命已进入倒计时,还剩6到10个月,很难撑过去年冬天。
“跟妈妈比起来,其他都不重要”
王亚星说,整个求医路,就是一次次希望,一次次失望,再一次次坚持。
转眼间,寒假结束,新学期开学,母亲的求医路仍在继续,王亚星必须按时返校。
对于医学生来说,大四是关键期,考研是必然选择。新学期一开学,王亚星就进入疯狂学习的节奏。
新换的靶向药副作用大,母亲出了一身红疹,极度嗜睡,一天睡20个小时仍是昏沉沉。
工作之余,虽然哥哥挤出所有时间照料母亲,但母亲每天仍有大段空白时光需要一个人扛。
视频里,眼看着母亲状态不佳,哥哥极度疲惫,开学两周后,王亚星决定休学。
起初,母亲坚决不同意,她不愿自己拖累儿子的人生。
王亚星拉着母亲的手说:“医疗费是一大笔开支,爸爸需要挣钱;哥哥已经成家,小侄女才5岁,他要照顾两个家,肩上的担子更重。我们只有兄弟俩,如果我不休学,爸爸哥哥只能一边工作,一边照顾你,他们会很累,你也得不到充分的照顾。这种情况,如果让我坚持选择学业,我一定会内疚一辈子。”
想到憔悴不堪的大儿子,母亲沉默了。
“妈,有我守在你身边,就能好好照顾你,爸爸哥哥外出工作也才能放心!”王亚星继续给母亲打气,“我知道休学意味着什么,不过是晚了一年,学业可以再追,研究生可以明年考。跟妈妈比起来,其他都不重要。”
王亚星(右一)陪伴母亲(右二)和家人在散心 受访者供图
整整8个月,王亚星成为母亲的“贴身小棉袄”
2023年3月,王亚星办好了休学手续,开始了8个月的陪护生涯。
母亲生病前,和大多数男生一样,王亚星成年后虽然和母亲依旧亲密,却不再习惯用肢体语言表达情感。但在母亲生病后,王亚星变成了她的“贴身小棉袄”。
外出时,王亚星会自然牵起母亲的手;人多拥挤时,他会张开双臂环抱,给母亲撑起一方空间;偶尔的,他会摩挲母亲的双手,也会无来由给母亲一个拥抱,以示抚慰。
为了方便母亲随时唤他,他就睡在母亲床边。整整8个月,王亚星几乎和母亲寸步不离。
照顾病人,事无巨细,事事须操心。每天一睁眼,就有忙不完的活等着他。周而复始的一日三餐,干不完的清洁洗刷,还有数不清的倒水、热药、按摩、揉背。半夜母亲睡不着,他也会倏然醒来。一天24小时,他都随时候着,母亲喊一声,不管他在干嘛,累的还是困的,他都要起身去做。
关于母亲的书没写完,希望“未完继续……”
尽管竭尽全力,病程发展终究无可阻挡。2023年夏天,曾经身形圆润的母亲,已在病痛折磨下形销骨立,身高1米6的她,体重只剩49公斤。
意识到留给母亲的时间不多,王亚星决定做些什么。他希望母亲永远“活着”,“活”在自己心里。他决定写写母亲,记下母亲53岁的一生,用“白纸黑字”把妈妈留在亲人们的记忆里久一些,更久一些。
病床上,母亲开始讲述自己的人生经历。母亲讲一段,王亚星写一段。每写完一章,他就拿到床前,母亲没力气看,他就用手机软件把文字转成语音,放给她听。每次听“书”,母亲都会哭,但她说“我很欣慰,有你这么好的儿子!让我能回顾自己的一生”。
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王亚星为母亲写成了一本“书”,16章79页,3万多字。其中,有母亲的人生故事,也有她患病后的种种经历。
严格来说,这本关于母亲的“书”并没写完。原计划的第十七章后全是空白。
王亚星说,写到这里时,母亲身体状态每况愈下,我刻意不再写下去,只盼望让书“未完继续……”,也许能有奇迹。
3个月后,母亲病逝。王亚星把这3万多字打印了10份送给至亲。
“未来我一定要成为一名好医生”
2024年春节,一切尘埃落定,王亚星没有前去广州和父亲、哥哥团聚。王亚星选择留在河南,他说:“我怕妈妈一个人会孤单,我只想离她近一点。”
从母亲得病到离去,王亚星只痛哭过两次。一次是妈妈确诊时,另一次是妈妈下葬时。
他说:“当时我也不清楚自己为什么不会哭,可随着时间推移,我渐渐明白,对我来说,死亡不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剧痛,而是持久而缓慢释放的伤痛。”
翻开王亚星的手机文档,存放着1049条记录,有照片,有视频,全和母亲相关,密密匝匝。
事实上,从妈妈去世后到现在,王亚星自己一次也没敢去翻看这些亲手拍下的图片和视频。他说:“也许过些日子,也许过几年,等我更平静些,我会有勇气去看。”
2024年2月末,王亚星再次回到大学课堂。“医学生专业特殊,大四不仅要备战考研,3个月后我们还将被分配到各个医院临床实习。”王亚星说,“失去母亲,让我对医学专业更加坚定,未来,我一定要成为一名好医生!”
郑报全媒体记者 王红
中牟县卫健委召开2024年全县妇幼健康工作会暨母婴安全专项工作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