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王复明:加快提升水灾防治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能力

2024-03-11 08:34:38 来源:中原网

心怀“固坝修道”梦想,全国政协委员、岩土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州大学水利与交通学院教授王复明,与团队成员一道躬耕科研,在基础工程渗漏涌水防治和隐蔽病害诊治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突破。在今年两会上,他提出,目前我国水灾防治领域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能力已不适应实际工程需求,迫切需要布局建设全链条贯通、多学科融合、全方位开放的水灾防治科技创新平台和人才培养基地。

水灾防控关键科学技术问题亟待破解

王复明介绍,我国现有水库9.8万多座,其中绝大多数修建于20世纪50~70年代,国家近年来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溃坝事件明显减少,水利部于2021年提出“水库不垮坝”防御目标。然而,随着极端天气多发,超标准洪水条件下堤坝安全保障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同时,我国山洪灾害点多面广、突发性强,严重危害山丘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深埋及水下隧道施工中常遇高压富水、断层、岩溶等不良地质条件,突水突泥灾害多发;我国现有给水、排水管线超过200万公里,大量地下管道老化失修、“带病服役”,渗漏、淤积、开裂、沉降等病害普遍存在,防涝排涝是城市防灾减灾的重点和难点,水灾防控成为城市地下设施安全运维的痛点之一。

尽快建设“水灾防治”重大科技创新平台

针对水灾防治科技创新平台支撑不力的问题,王复明建议,尽快布局建设水灾领域国家实验室、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为全链条贯通、多学科融合科技创新提供不可或缺的试验条件,引领国际水灾防治学科发展,为堤坝安全保障、山洪灾害防治、地下及岛礁工程建造运维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还有一个问题不可忽视,就是水灾防治人才培养与工程实践脱节。”王复明表示,水灾防治涉及水利、交通、土建、地质、环境等多个行业及学科,现行水利、土木、交通等学科专业设置过窄过细,教材更新缓慢。综合型、真场景试验实习基地是水利、土木、交通、地质等行业人才培养的短板,严重制约了水灾防治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对此,他建议以国家实验室、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为核心,以相关国家重点实验室及行业重点实验室等为支撑,以若干单体特色原位试验场为支点,建设产科教融合、全方位开放、跨行业共享的实践育人基地,构建国内外独具特色的工程教育模式,为基础设施安全保障提供人才支撑。

正观新闻·郑州晚报记者 张竞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