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产: 春秋第一人,金水河因其得名

2024-01-06 09:55:41 来源:中原网


金水河发由西南向东北穿越郑州市区,最终流入东风渠

子产祠园位于郑州大学南校区金水河畔

鸟儿戏水金水河

​金水河的重瓣红莲集中盛开

几乎与郑州城同龄的金水河,如同系在绿城身上的玉腰带,与这里的人们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几千年的岁月中,它穿城而过,缓缓流淌,没有浩大的声势,但在郑州人的心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子产祠园,是金水河畔的代表性建筑,为纪念春秋时郑国宰相子产而建。相传,金水河的得名与其有关。

春秋郑国之基石

春秋时期是我国古代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的时代之一,群星闪耀、百家争鸣,而子产,被清朝学者评价为“春秋第一人”。

子产,姬姓,公孙氏,名侨,字子产,春秋郑国人,为郑国第11任国君郑穆公之孙,郑穆公庶子公子发之子,先后辅佐郑简公、郑定公两代国君。

春秋末年,周王室衰微,诸侯兼并战争频发。地处晋、楚之间的郑国,生存空间日益狭小。子产登上历史舞台时,郑国面对内忧外困,繁多的贵族还为自己的利益争吵不休,郑国内部实实在在是一个烂摊子。

为了扭转郑国一路下滑的颓势,子产对内大兴改革、安国利民,推行“为田洫”“作丘赋”“铸刑书”“择能而使”“团结公室”“不毁乡校”等政策,打破了贵族对资源的绝对占有局势,调动了百姓的生产生活积极性。

对外,他则刚柔并济,据“礼”力争。子产曾辅佐郑定公前往晋国参与平丘之会,凭借会盟前后的出色表现,被孔子誉为“国基”。

孔子心中的君子典范

子产是与孔子同时代的人。他的治国理念与人格修养被孔子深深推崇,是孔子心目中的“君子”典范。

孔子对子产的赞赏,核心在于“仁”。《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中记有子产的仁爱事迹。

“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执政初期,国人对他并不信服,常常聚集在乡校,议论政策好坏。这件事被郑国大夫然明告到了子产那里,提议废除乡校。

出乎意料的是,子产拒绝了他的提议。在子产看来,只能用做好事来消减怨恨,不能用高压来阻止怨恨。他用“治水在疏不在于堵”的道理,向然明解释自己的做法。孔子听说后,高兴地说:“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

子产不毁乡校且认真对待民意的做法,与孔子“天下有道,则庶民不议”的主张,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因此孔子给予他“仁”的至高评价。

终结秘法时代

子产政绩斐然,但若以当代人的视角谈论他的功绩,还要数“铸刑书”这件事。

《左传·昭公六年》记载:“三月,郑人铸刑书。叔向使诒子产书,曰:始吾有虞于子,今则已矣。昔先王议事以制,不为刑辟,惧民之有争心也……今吾子相郑国,作封洫,立谤政,制参辟,铸刑书,将以靖民,不亦难乎?”

意思是说,这一年,郑国人铸刑书,向国民公布了成文法。晋国大夫叔向给子产送信,批评他的做法。

为啥呢?因为叔向认为,人们一旦知道了刑书的条文,就不会再看重道德、遵守礼仪,反而会去钻法律条文中的空子,违背了“礼”的制度。而且,公布刑书就意味着普通百姓可以知道官员审判案件是否合理合法,贵族权威和社会等级结构容易受到冲击。

所以说,子产铸刑于鼎的做法,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首次公开,打破了长期以来的秘密政治传统,推动了依法治国思想的发展。

金水河因其得名

仁者爱人,子产对民众的爱护,为他留下了生前身后名。

他死后,被葬在位于河南省郑州、许昌两市下辖的新郑、长葛、禹州三地交界处的陉山山顶。

子产生前受封于东里(今郑州管城区一带),金水河从他的封地流过。元朝一位佚名文人所著笔记《贾氏说林》中,还记有子产与金水河的故事:“子产死,家无余财,子不能葬,国人哀亡。丈夫舍玞佩,妇人舍珠玉以赙之,金银珠宝不可胜计。其子不受,自负土葬于邢山。国人悉辇以沉之河,因名金水。”

在元人笔下,子产一生廉洁奉公,死后家无余财,人们为了表达对子产的怀念和感激,捐赠金银珍宝作为他的丧葬费。子产的儿子不愿意接受百姓的财物,百姓便把财宝投进子产封地的河里,河水因此金光闪闪,得名“金水河”。

这个关于金水河名称起源的传说流露着郑地人民对子产的无限敬仰之情。倘若简单按照清朝《郑州志》记载——“以其来自金方,故名金水”来理解金水河的由来,总少了些许韵味。

商都郑州的金水印记

后世人在金水河畔,为子产修建了一座祠园,春秋两祭,永志纪念。

据《郑州市金水河志》记载,历史上的金水河水源充足、物产丰富、景色迷人,是人们捕鱼、郊游的好去处。

“管城环抱绕金河,潋滟晴光涌绿波。两岸空明云影淡,满川摇动日华多。蘋洲晒网听渔唱,柳树飞桥有客过。悟得沧浪清浊意,聊将一曲和高歌。”在清末诗人司星聚笔下,金水河有着碧波清流、渔歌唱晚的旖旎风光,让人心驰神往。

如今的金水河,它是市民的遛弯消闲处,是游客的拍照打卡地,成全了郑州的诗与远方,也成为这座城市对外展示的“黄金名片”。

这条蜿蜒曲折的河流,全长28.2公里,经郭家咀水库、帝湖进入市区,过医学院到大石桥,沿金水路一路向东穿城而过,最终汇入东风渠。

河水流经之地,处处都有不同的风景。景色宜人,不妨沿着河畔一路行走,细细丈量“天地之中、华夏之源、功夫郑州”的人文厚度。

正观新闻·郑州晚报记者 张晓璐/文

马健 白韬/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