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河路有家“最美博物馆”

2024-01-06 09:59:41 来源:中原网

位于顺河路上的郑州大象陶瓷博物馆

唐代彩绘陶舞马

馆藏陶瓷器琳琅满目

游客观赏陶瓷器展品

​陶瓷手绘活动

开篇语

多年来,郑州不断扩大城市文化展示体系,为了“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得到有效展示,不断增强古都郑州社会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古都荣誉感,我市提出了建设博物馆100家以上的目标。经过3年努力,截至目前,全市博物馆总数达112家。全市基本形成特色鲜明、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的博物馆体系,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今起本报带读者了解、探访这些种类繁多、各有特色的博物馆。

郑州大象陶瓷博物馆

顺河路36号,紧临着古老的商代城墙,一栋整面外墙都镶嵌有唐代鲁山段店窑瓷片的中式建筑静静伫立在紫荆山公园南门旁——这里就是被众多网友称为郑州“最美博物馆”的郑州大象陶瓷博物馆。元旦假期中,郑州大象陶瓷博物馆连续举办“大器早成,补旧迎新”“穿越时空的问候”“大器早成,画龙点睛”3场精彩纷呈的跨年活动,再次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昨日,记者来到郑州大象陶瓷博物馆实地探访,亲身感受“大象”的陶瓷魅力。

藏品立馆 数千件陶瓷精品再现陶瓷史

走进郑州大象陶瓷博物馆展厅,琳琅满目的陶瓷器令人目不暇接。据了解,郑州大象陶瓷博物馆收藏历代陶瓷3000余件,以元代以前中原陶瓷为主,涵盖了从新石器时期以来中原陶瓷历代的发生、发展的历史进程,再现了中原陶瓷的繁荣鼎盛。

“郑州大象陶瓷博物馆成立于2007年,是郑州最早一批成立的非国有、陶瓷专题博物馆。”郑州大象陶瓷博物馆馆长何飞介绍,十多年来,博物馆以“藏品立馆、学术强馆、传承文明、服务社会”为办馆宗旨,常年对外免费开放,定期更新展览、举办学术研讨会,以陶瓷为载体,在业界和广大陶瓷爱好者心中勾勒出中华文明的别样风貌。

跟随着何飞的脚步,记者在展厅看到不同时代的陶瓷艺术代表作,仅新石器时代就有马家窑文化红陶彩绘罐、红山文化红陶壶、仰韶文化彩陶盆、大汶口文化白陶环柄杯、龙山文化黑陶双系罐等。而夏灰陶爵、西周青瓷尊、春秋人形俑、东汉褐黄釉狗、唐三彩盘、北宋三彩划花梅瓶、元钧瓷鸡心罐、明孔雀蓝釉黑花双耳炉等陶瓷珍品,令人仿佛徜徉于数千年的陶瓷艺术长河中,在欣赏陶瓷的同时,也温习了一次中国文化史。

在珍品林立的展厅,何飞还针对几件“特殊”展品进行了专门讲解:“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中国就有围棋的出现,但棋盘大小一直在变化,直到隋代才逐步固定为19道格的形式,并沿用下来。这件下棋俑就是物证。”此外,体现汉代彩绘艺术的狩猎人物壶、象征清廉文化的褐釉獬豸、物证象棋文化定型的北宋象棋盘……何飞将各种展品的特点与历史背景娓娓道来,令展厅观众收获满满。

值得一提的是,郑州大象陶瓷博物馆馆藏唐三彩200余件,藏品数量较多,品种丰富,不乏孤品、精品,在国内专项收藏中屈指可数。

学术强馆 审慎研究传承陶瓷文化

学术研究是博物馆的重要职能之一,是博物馆的立馆基础。博物馆学术水平、研究成果、学术影响等方面都关系到一个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力。郑州大象陶瓷博物馆持续加强学术研究,连续举办了多场学术研讨会、出版高质量学术著作,用扎实的学术功底为博物馆发展保驾护航。“近年来,国家很重视非国有博物馆建设,出台了发展意见和扶持办法;非国有博物馆自身也在不断进步,数量持续增长,一些民间藏品补充了国有博物馆的收藏,很有意义。”中国古陶瓷学会会长孙新民表示,郑州大象陶瓷博物馆是其中的佼佼者,每年办不同的主题展览,免费对公众开放,为非国有博物馆举办学术活动作了很好的表率。

传承文明 让陶瓷文化发扬光大

随着社会的发展,公众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观众对博物馆的关注度持续上升,作为“社会大学”的博物馆也肩负起了更大的社会教育使命。

作为博物馆,举办高水平展览是开展社交活动的基石。从2014年“宋金时期模范展”到2023年“青韵流光——汝州张公巷窑遗址前四次发掘成果展”……多年来,郑州大象陶瓷博物馆也为市民献上了多场精彩展览。

“除了在大象陶瓷博物馆馆内展出,我们还有不少交流外展。”郑州大象陶瓷博物馆副馆长李红新介绍,其中2021年3月在长沙简牍博物馆举办的《清平乐——黄河流域汉唐宋元乐舞戏曲文物精品展》等,都有大象陶瓷博物馆馆藏精品的身影。

除了举办内容丰富的展览,“馆校结合”也是郑州大象陶瓷博物馆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方式。“郑州大象陶瓷博物馆充分活化利用博物馆资源、深入推进‘馆校结合’,必将对全市在校学生发挥出重要的教育意义。”郑州尚美中学校长苏芳表示。

正观新闻·郑州晚报记者

左丽慧 见习记者 李居正 文/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