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特色商业街区篇之三:老城老街老味道

2023-06-16 07:08:02 来源:中原网

 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系列报道 

 特色商业街区篇之三 

老城老街老味道

核心提示

郑州素有“商都”的美誉,拥有逾千万常住人口,消费潜力巨大,同时,具备明显的区位交通优势。

围绕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郑州提出的“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工作目标,落实省委书记楼阳生提出的“郑州市要当好国家队、提升国际化,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指示精神,郑州正在着力打造兼具中华经典、世界品牌、时代时尚元素,具备独特内生力的国际大都市,推进文化消费、商业消费、时尚消费融合一体发展,加快形成以郑州本地市场为核心、国内市场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发展新格局,不断开创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本报推出“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系列报道,对郑州打造特色商业街区、拓展消费场景、点燃文旅消费、提质文体消费、激活大宗消费、做强会展经济、提升消费国际范儿等七项重点工作进行深入报道。

北顺城街代书胡同保留着老城区的文化气息 郑报全媒体记者 马健 摄

“羊肉哪里鲜,郑州西兰轩。”老一辈郑州人的口头禅,深藏在人们的记忆中。坐落于管城区北顺城街代书胡同文化街区的饭店西兰轩,本名西兰轩菜馆,经营清真饭菜,始建于1947年,因当时河南省省会在开封,郑州在开封以西,取名为“西兰轩”。多年来,饭店经营有道,深得新老郑州人的喜爱,每天都有不少人慕名前来一饱口福。

不只是西兰轩菜馆,在北顺城街代书胡同文化街区附近,店铺林立,商贸兴隆,尤以特色餐饮美食闻名。起源食府、五顺斋烤鸭、陈记老八烧鸡牛肉、赵记糕点、宋老三苏肉老店……宛如颗颗珍珠,深受人们喜爱。

北顺城街代书胡同文化街区有着古老的历史。明清时期,这里文人聚居,老百姓请先生代写书信、状书,代书胡同由此得名,如今归属于北下街街道管理。

由于是老城区,辖区内背街小巷的基础条件薄弱。北下街街道聚焦“以人为本、加大投入、优质服务、改善环境、群众满意”,上下动员,齐心协力,对这部分街区进行了改造。

2020年8月改造工作启动以来,街道实施了多种改造手段:地面拆除违章建筑、封堵住改商、凸改平防盗窗、解决阳台下沉安全隐患、利用腾挪后的空间规划增设停车位和非机动车充电车位……还改造大小道路20条,建设12处集文化小品、休闲、绿化为一体的拇指公园、儿童乐园,并创作代书先生、下棋能手、社区戏苑等文化节点,提升文化品位。

为体现老城区的文化味、人情味和烟火味,北下街街道依托北顺城街现有资源禀赋,以美食汇集强化城市记忆,围绕街区烟火,挖掘西兰轩、丹记元宵、锋国牛羊肉老店和五顺斋烤鸭等老店名吃。

坚持精雕细琢,点和线串联,重塑街区环境和店铺形象,打造具有“郑州特色、中原韵味”的特色街区和新消费场景,努力提升历史文化街区知名度和影响力。

“凡是在高门台吃过小酥肉的人,吃过之后忘不了,来的大多是回头客。”适逢傍晚,记者走进宋老三苏肉老店,恰逢一位许昌顾客带着老人来到这里,盛上一碗小酥肉,吃得有滋有味。饭店老板海文芳是老门老户。她向记者解释了为何酥肉改为“苏”肉。她说,酥肉的“酥”和“苏”字谐音,苏字中包含的“力”代表吃苦耐劳,左右各一个“点”代表夫妻同心,丈夫姓宋行三,故取名“宋老三苏肉老店”,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到现在,他们已经从地摊起家发展到4家店面。

北下街街道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北顺城街代书胡同文化街区,作为管城区“六街六片区”建设的首开街,改造后首次开门迎宾待客就成了市民的网红打卡地。如今,越来越多的市民朋友来到这里,寻找这“老城老街老味道”的郑州记忆。

郑报全媒体记者 王思俊 通讯员 娄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