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高质量发展 今年郑州这样做

2023-03-03 09:15:40 来源:中原网

编者按: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即日起,中原网推出“中国式现代化的郑州图景”专栏,聚焦郑州市如何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和本质,坚持高质量发展,走好中国式现代化特大城市之路。今日推出第三篇《推动高质量发展 今年郑州这样做》。

郑东新区

郑东新区部署今年工作

加快中原科技城建设 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中原网讯(记者 覃岩峰 通讯员  李盼)2月2日,郑东新区党工委召开2023年度工作会议,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过去一年成绩,从全力加快中原科技城建设等多个方面对今年工作作出部署。

去年,郑东新区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定向好、稳中提质良好态势,地区生产总值规模、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等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发挥引领作用。今年,郑东新区将以中原科技城和省科学院融合发展为抓手,全面开展“三标”活动,深入推进“十大战略”行动,加快“三高地、两中心、一新城”建设,全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北龙湖金融岛

全力加快中原科技城建设。持续推进省科学院、中原科技城融合发展,以省实验室为重点,加快形成高能级机构集群。实施人才驱动战略,建设全国人才创新创业试验区。力争全年推动20个重大科研项目建设,谋划推进20个园区平台载体建设,签约不低于20个重资产项目落地,引进200个科技型创新企业,进入全国科技园区20强。

着力推动经济运行“开门红、全年红”。紧盯黄河云谷小微企业园、中原超级总部基地等储备项目、计划开工项目和在建项目,优化推进路径,确保项目早落地、早开工、快建设。强化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精准化、平台化招商,推行招商引资“一岗双责”,迅速掀起全员招商热潮。举办各类促消费活动,着力打造多元消费体系,开发消费新场景、新体验。推动体制机制改革,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激发城市发展新动能。

持续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进一步明确产业发展导向,积极发展总部经济,扩大金融业集聚优势,推动高端商贸业发展,推动元宇宙、区块链产业进入快车道,推动软件信息服务业、大数据产业做大做强,积极布局人工智能和生命科学产业集群,引进重大项目,形成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全面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白沙片区公共配套能力。推动陇海路高架东延等20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开工建设。推进智慧城市运行,谋划建设金融岛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公共服务平台,加快智慧管网、智慧环卫等领域建设,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

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大力推行“免证办”“一网通办”“承诺制+标准地”等服务模式,不断提高企业群众办事便利化水平。深化先进制造业开发区改革,推进“三制”改革,努力打造行政高效、机制灵活、富有活力的现代产业园区。持续扩大对外开放,抓住RCEP机遇,抓好重大外资、外贸项目引进,显著提升稳外资、稳外贸支撑力。

推进城乡环境品质提升。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深入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开展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行动,启动生态区创建工作。加快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培育建设一批绿色低碳重点实验室和示范基地,争创省级绿色低碳产业创新中心。

聚力增进民生福祉。扎实推进教育文化事业发展,加快推进23个学校项目建设和交付进度,推动李诫纪念馆暨中国营造文化研究中心等项目取得实质进展。鼓励和引导一批大型赛事活动落户东区,助力郑州体育名城建设。健全公共卫生体系,细化医疗养老托幼保障措施,推进养老托育集团化发展,提高婴幼儿照护服务水平,促进劳动就业保障,持续增强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和满意度。

牢牢守住发展底线。强化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抓好建筑工地、“九小场所”、道路交通运输和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确保全域全民安全。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严防极端天气等自然灾害风险。推行“综治中心+网格化+信息化”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实现全区矛盾纠纷“最多跑一地,一码解纠纷”,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中原区

全力以赴拼经济 推动高质量发展

中原区冲刺GDP千亿目标

中原网讯(记者 孙志刚)记者从2月22日召开的中原区第十七届人大第三次会议上获悉,中原区2023年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区生产总值增长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6%,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节能减排降碳指标完成市定目标。

芝麻街 张为涛 摄

围绕“发展要上去、质量要提升”两大任务,提出坚决做到“五个坚定不移”。坚定不移把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坚定不移把科技创新作为发展第一动力;坚定不移巩固提升品牌实力和内涵;坚定不移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坚定不移提升城区品质和完善服务功能。

紧盯全年目标任务完成,深刻把握整体工作争先进成高原、重点工作创一流起高峰的总要求,开展好工作有标杆、落实有标准、突破有标志的“三标”活动,全力以赴拼经济、奋力跑出加速度、确保发展高质量。重点做到“九个坚持”:坚持稳中求进,确保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坚持科技引领,加速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坚持创新驱动,加快实现增长动力转换;坚持“项目为王”,多措并举优化营商环境;坚持优化布局,强力推进协调融合发展;坚持建管并重,持续提升城市能级品质;坚持生态优先,推动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坚持以人为本,加大保障改善民生福祉;坚持防范风险,牢牢守住安全发展底线。

紧紧围绕“十四五”末GDP破千亿目标,夯实“稳”的基础、激发“进”的动能,持续扩大有效投资。围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创新驱动能力提升、新型城镇化、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保护、民生社会事业六大领域,全年谋划重大项目252个,总投资2800亿元,确保完成投资431亿元以上。以郑州中央文化区(CCD)为龙头,推动项目落地、形成产业集聚,推动西部消费中心建设再上新台阶;加快金马凯旋万达广场、探十里购物中心等实体消费载体建设,抓好“醉美·CCD”建设,政企联动加快恢复消费市场活力。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力争市场主体增长10%,总量达到11万家,新增“四上”单位200家。分梯队建立企业上市培育库,加快推进河南食族人食品科技有限公司、郑州市娅丽达服饰有限公司等10家重点培育企业上市。

科技服务业方面,抓好节能环保、工业设计、数字经济和检验检测为主导的科技服务业发展,推动一批企业向“小巨人”“独角兽”企业迈进。加快推进计划总投资75亿元的河南省纺织服装创新项目、华润燃气智慧燃气信息科技中心项目、郑州智慧地质研究院等10个项目建设;推动计划总投资31.5亿元的中原智慧园区建设及应用数据中心、中原工业产品设计中心等10个项目签约落地。都市型工业方面,积极推进高端智能制造,加快布局新材料。大力支持本地企业做大做强,高效推进计划总投资3.85亿元的娅丽达服饰年产800万件高档女装智能化生产线、渡森服饰年产300万件服装智能化生产线等3个提升项目建设;全力做好计划总投资55.9亿元的中原小微企业园、河南昱峰医疗科技产业园等4个工业载体项目建设,推动以制造业为主的实体经济发展。

二七区

二七区今年着力抓好六个方面工作

开启高质量建设新征程

中原网讯(记者 刘伟平)记者从2月27日召开的二七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获悉,二七区2023年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指标完成国家、省、市下达任务。

二七纪念塔 马健 摄

为完成既定目标,二七区将重点抓好六个方面工作——

着力稳定经济运行,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认真落实一系列纾困惠企政策,深入推进“万人助万企”,常态化开展“四项对接”。大力促进消费增长,提质升级二七商圈、二七万达、升龙广场、橄榄城都市广场等区域的多元化消费业态,推动德化步行街成功创建全国示范步行街。坚持抓项目扩投资,扎实推进总投资2380亿元的360个重大项目,力争完成年度投资350亿元以上,全年实现新签约项目220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投资额135亿元以上,“双轮驱动”产业项目占比不低于60%。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以“双轮驱动”为引领,构建“三块三轴”的产业发展格局。提质发展现代商贸、特色商业,加快二七商圈业态更新,支持万象城、丹尼斯、百年德化等商贸龙头企业升级扩能。统筹推进医学、医疗、医药、医美、医养、医心“六医”建设,突破发展精密制造业,力争培育市级“专精特新”企业15家、省级5家,精密型制造企业贡献产值达10亿元以上。高位发展智能制造业,力争培育省级智能车间1家、省级服务型制造试点示范1家。

深入推进改革创新,激活高质量发展动能。加快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力争新增省级以上创新引领型平台8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5家以上、科技型企业55家以上。更大力度优化营商环境,实现“免证办”事项520项、“即来即办”事项750项、跨省通办事项120项,打造10分钟政务服务圈。

统筹城乡融合发展,擦亮高质量发展底色。积极推进城市有机更新,重点推进二七商圈、二七南部城区等6个城市更新项目,实现投资35亿元以上。加快建设韧性智慧城市,积极推动城乡路网、综合管廊、海绵城市、水电气暖、排洪防涝、新基建等工程建设,深度融入“数字郑州”城市大脑,打造智慧城市示范亮点。持续提升城市建管能力,推进68条在建市政道路建设,完成61个老旧小区改造,新建停车泊位2万个。加快建设美丽乡村,持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

增进民生福祉,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新增城镇就业1.95万人,完成职业技能培训3.4万人次以上,新增技能人才2.53万人以上。新建中小学校3个,拟增学位3420个。大力发展养老托育服务,深化养老服务设施“大中心+小中心+数字化”建设,创建老年友好社区3个,建成基层老年医疗康复(护理)中心2个、乡镇老年健康服务中心2个。

统筹发展与安全,守牢高质量发展底线。加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安全隐患整治,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推动乡镇(街道)“1+4”、村(社区)“1+3”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构筑全流程多层次广覆盖的安全防护网。大力推进安居工程,全年新建续建安置房529万平方米,力争18个“保交楼”项目按期交付。

金水区

全力拼经济 跑出加速度 确保高质量

金水今年重点完成六大任务

中原网讯(记者 党贺喜)记者从2月24日召开的金水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获悉,金水区将以“勇做发展火车头、创新发动机,在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中当先锋、树标兵”为总目标,以“四个城区”创建为引领,锚定“两个确保”,全面开展“三标”活动,奋力推动经济发展全面提速提质。

金水区国家知识产权创意产业试点园区外景 唐强 摄

围绕今年的发展目标,金水区将以“全力拼经济、跑出加速度、确保高质量”为主题主线,重点完成六大任务:

——坚持扩大内需、稳定增长,全力巩固高质量发展基本盘。加快推进242个省市区重点项目,完成项目投资580亿元以上;全员上阵招商引资,全年新签约优质产业项目260个以上、签约额突破 600 亿元;全力激发消费潜力,提振大众消费,提质新型消费;全心服务市场主体,扎实开展“送政策进园区进企业”活动,力争新增市场主体5万户以上。

——坚持优化结构、提升能级,全力筑牢高质量发展顶梁柱。培育新兴产业增长点,聚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新型工业企业“进楼”“入园”,新建小微企业园项目2个,入园企业突破500家;全力发展信息安全产业,加速向500亿级产业集群迈进;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构建“研发+产业+ 应用”链式发展格局,争创国家级氢能源产业示范区,集聚发展元宇宙产业,以郑州元宇宙产业园为引领,打造中部地区元宇宙产业创新发展先行区。

——坚持科技强区、人才兴区,全力激发高质量发展动力源,加快建设金水创新中心,逐步形成“创新人才高度集聚、创新要素高度整合、创新经济高度活跃”的发展新格局。建立“金水创客学院”,发布“金水创新10强榜”,力争高新技术企业总量突破1200家,科技型企业总量突破 2600家,力争各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重点实验室 ) 突破 530 家;打造全国重要的人才中心,力争落户“两院”院士、杰青优青等高层次人才5名,硕士以上青年创新创业人才100名,引培大学生1万人以上。坚持不懈地营造活力迸发的创新生态,打响金水科创大会、金水青创大赛等科创活动品牌,不断提升金水“双创”影响力。

——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全力构建高质量发展强磁场。坚定不移推动重点领域改革,全力增创开放优势,持续打造 一流营商环境,让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全面拓展“全域自贸”格局;全面提升“金质环境”水平;全面深化“放管服效”改革。

——坚持全域更新、品质提升,全力夯实高质量发展压舱石。树牢“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有力有序推进城市更新、功能完善、能级提升,加快建设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美好城区。

——坚持改善民生、增进福祉,全力织密高质量发展保障网,不断把“民生清单”变成“幸福账单”。筑牢社会保障之基,让劳者“厚”其得,让弱者“暖”其心,让住者“优”其居;抓牢“美好教育”,打造更多“家门口的好学校”;抓好“满意医疗”,保障百姓就医用药;抓实“品质养老”,实施养老服务设施攻坚行动;抓细“安心托育” ,让幼儿开心、家长放心;抓新“活力文体”,以优质的文化体育活动,点亮群众多彩生活。

—走好安定和谐之路。坚持源头管控,坚持系统提升,坚持分类施策,坚持精准治理,全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金水。

管城区

管城区将从八个方面发力拼经济

拼出“加速度” 点燃“新引擎”

中原网讯(记者 王思俊 通讯员  娄璞)记者从近日召开的管城区第十七届人大第三次会议上获悉。管城区明确今年稳经济保增长的基本路径,将从八个方面发力,拼经济抓投资,激发市场活力。积极谋划实施五大重点领域332个重点项目,总投资3796.9亿元,年度投资783.6亿元,力争年度投资完成率达110%以上。

管城区2023年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管城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全力以赴拼经济抓投资、做优做强产业链条、狠抓核心板块建设、创新改革蓄势赋能、提升城乡功能品质、增进各项民生福祉等八个方面找准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奋力推动经济发展全面提速提质,为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夜晚的平等街

推动经济提速提质,倾力提振市场信心。管城区围绕创新能力提升、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转型升级绿色低碳转型、民生和社会事业五大领域,滚动实施“三个一批”,积极谋划实施五大领域332个重点项目,总投资3796.9亿元,年度投资783.6亿元,年度投资完成率达110%以上,产业项目投资占比提高到25%以上。围绕城市有机更新、新型基础设施、产业园建设等专项债重点支持领域,谋划储备重点项目30个以上,亿元以上项目占比64%以上。精准实施产业园招商、以商招商、专业招商、行业招商,新签约项目总额突破393亿元、新开工项目投资总额277亿元以上;新引进1个百亿级头部企业项目、2个10亿元以上高质量项目、3个5亿元以上主导产业链项目;“三个一批”项目力争新签约10个、签约总额达到50亿元。全年招引培育亿元以上工业项目5个,新增规上工业企业7家以上,工业投资增速同比增30%,培育“三高”企业20家、创新型中小企业50家、“上云”企业600家,打造聚集共生的产业生态。

积极顺应文旅市场强劲复苏态势,匠心打造阜民里城南印象、北庆里1926等一批特色主题街区,搭建集文化展演、时尚潮牌、休闲体验于一体的消费新场景,打造享誉全国的特色消费集聚地。并策划形式多样的节会赛事、商品房团购及大宗商品促消费活动,充分集聚人气、拉动消费,拼出经济发展的“加速度”,点燃经济社会“新引擎”。


惠济区

惠济区确定全年工作任务

蓝图已经绘就 奋斗正当其时

中原网讯(记者 杨丽萍 通讯员 袁楹)2月21日上午,郑州市惠济区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黄河迎宾馆开幕,191名来自全区各条战线的人大代表满怀豪情,肩负着全区人民的信任和重托汇聚一堂,共商惠济发展大计,共绘惠济新一年高质量发展宏伟蓝图。

一年来,惠济区经济发展稳中向好,全区生产总值完成306.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3.8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6亿元。以大运河文化片区、花园口新兴产业园、古荥智能制造产业园为龙头,现有楼宇、产业地块为补充的产业园集群加速构建。引进上海均和、谷翼无人机等31个新兴产业项目,南京能赋光伏组件生产基地实现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投产。成功举办“中国(郑州)黄河合唱周”线上活动,荥阳故城遗址生态文化公园一期开园运营,黄河国家博物馆主体结构封顶。区实验初级中学等3所中小学、区实验幼儿园开元园区等6所公办幼儿园建成投用;完成区疾控中心、区人民医院改造提升,成功创建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8个镇(街道)养老服务中心、31个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建成投用;圆满完成“三区三线”划定工作,新增产业用地2.5万亩,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极大拓展。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也是惠济转型突破、实现现代化发展的关键之年。聚焦“创新活力之城 大美幸福惠济”建设,惠济区为2023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定下了目标:生产总值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居民收入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荥泽古城文化公园(资料图) 唐强 摄

蓝图已经绘就,奋斗正当其时。实现上述目标,惠济区将在这些方面发力:

扩投资、稳消费,全力稳定经济大盘。投融资是推进项目建设的重要保障。为全力推进31个产业转型升级项目建设,抓好140个省市区重点项目,惠济区将积极争取政策性金融工具、中央预算内投资,推动更多项目进入国家、省市支持范围。同时坚持释放消费潜力,持续开展“惠生活·共美好”黄河文化夜经济系列活动;支持团购在售商品住房,解决好青年人才、新市民等群体住房问题,促进住房消费。

以园区建设为载体,促进产业聚集发展。加快大运河文化片区、花园口新兴产业园、古荥智能制造产业园建设,开工建设惠济区粤浦科技智造谷、电子信息智能制造基金小镇等项目;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加快5G数智惠济、中国广电新一代算力中心和全国中西部视听内容审核服务中心建设;启动谷翼无人机智能制造产业园一期主体建设。

提升城市发展能级和品质,推进城市更新。编制《城市更新专项规划》;加快推进古荥城市更新一期项目,构建多层次、多元化街区业态;加快新龙路、京水路等40条市、区道路建设,北三环彩虹桥实现完工;开展智慧照明项目建设,完成路灯高压贯通工程,实现主干道亮灯率达98%;利用沿黄村庄屋顶等空间资源,积极布局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高质量举办2023年种业博览会,带动蔬菜种业产业发展。

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区、人才强区战略行动。打造高能级科创平台,支持郑州师范学院建设省级区块链技术实验室、郑州工程技术学院与百度共建人工智能产业学院;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科技型中小企业“春笋”计划,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家、市科技型企业25家、“专精特新”企业10家。实施“人才政策十条”,打造青年友好型城区,引进高校毕业生4500人。

打造改革开放高地。深化“放管服效”改革,推进政务服务事项清单标准化,优化企业开办等8项“一件事”,实现“跨市联办”“跨省通办”45项,“郑好办”惠济分厅上线事项突破400项,营商环境评价争先进位。编制惠济经开区空间优化提升规划,扩区至45.16平方公里,为产业长远发展留足空间。实施叩门招商、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全年新签约项目总额400亿元,新开工项目总投资额280亿元以上,引进10亿元以上高质量项目2个。

提升生态环境水平。实施新一轮黄河战略三年行动计划,加快落实黄河滩区和邙岭生态专项规划,高质量实施黄河支流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建成投用黄河数字化生态环境保护监测平台,建立全方位监控体系。建成投用月季公园、樱花园等4个公园游园,完成滨河路道路绿化,推进天轩路等32条道路行道树栽植,新增绿地面积20万平方米,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推窗见绿、出门进园”。

提高群众生活品质。加快推进桂圆街小学、银通路中学等10所区属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建设,实施学前教育普惠扩容工程,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85%,开工建设第38高级中学和郑州科技工业学校;强力推进郑大一附院惠济院区改扩建,开工建设市三院北院区放疗核医学中心。加快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谋划建设美术馆、纪念馆、展示馆等新型文博艺术空间。持续优化“15分钟健身圈”体系,建设智能健身驿站1个、健身路径30条,全民健身中心项目竣工交付。新建成安置房100万平方米,215万平方米已建成安置房完成交付,全面完成户均首套房安置。

上街区

打造“四张名片”

建设现代化美丽上街

中原网讯 (记者 武建玲 通讯员 赵东东 王晓宁 刘琳) 记者从2月23日开幕的上街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获悉,今年,上街区将按照“1469”发展思路,加快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先进制造业高地、国际陆港枢纽、通用航空之都、文旅康养新城,奋力谱写现代化美丽上街建设新篇章。

为加快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上街区将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做大做强现代化建设经济基础;坚持加快转型升级,着力构建现代化建设产业体系;坚持建强载体平台,全面扩大现代化建设开放优势;坚持提升科创能力,不断激发现代化建设强劲动能;坚持建设管理并重,持续提高现代化建设城市品质;坚持推动绿色发展,全力打造现代化建设优美环境;坚持办好民生实事,用心擦亮现代化建设幸福底色;坚持强化底线思维,切实筑牢现代化建设安全防线。

郑州国际陆港上街片区小汽车中转库 徐宗福 摄

围绕打造先进制造业高地,上街区将大力发展三个产业集群。智能家电产业集群建设方面,强力推动奥克斯智能空调生产基地建设,确保一期明年3月底建成投产,谋划布局智能家居产业,力争今年智能家电产业集群产值达到15亿元。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建设方面,以奥瑞环保、红星盾构、郑煤机、盛誉实业4家龙头企业为牵引,加快上街智控流体产业园等13个亿元以上项目建设,力争今年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产值达到60亿元。先进材料产业集群建设方面,强化郑州轻研合金、原发科技、天马新材料等企业领先地位,引导铝材企业向智能建造方向发展,推动东方雨虹建筑新材料等6个亿元以上项目尽快投产达效,加快沃德超硬材料等5个亿元以上项目建设,力争今年先进材料产业集群产值达到90亿元。

围绕打造国际陆港枢纽,上街区将全力加快国际陆港上街片区建设。尽快启动海关监管作业场所建设,完善集装箱装卸、班列发送、冷链仓储等多式联运基础设施,提高运营服务保障能力,确保国际班列常态化开行100列以上,并逐年增加,让陆港真正“跑”起来,吸引带动一批企业落户上街,努力申建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推动中铝网络货运平台做大做强,货运量、交易额分别突破1500万吨、10亿元。积极引进冷链物流、电商物流、快递物流等现代物流业项目,着力打造全省重要的区域性物流中心。

围绕打造通用航空之都,上街区将强力推进通航产业综合示范区建设。着力打造全省通用机场网络主枢纽,充分发挥机场经济属性,深入推进通航制造、运营、服务“三业联动”发展,推动市综合性应急救援保障基地等项目建设,努力建成全国领先的通航产业综合示范区。培育壮大通航制造,围绕智慧物流、农林植保、航空测绘等市场需求,引进培育无人机龙头企业,力争国家级航空应急救援基地、国家级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试验基地落户上街区。积极拓展通航运营,开通上街至太原等周边地区短途航线。持续叫响通航品牌,做精做优航空科普研学,举办、承办全国室内跳伞(风洞)冠军赛、全省青少年无人机和模拟飞行锦标赛等赛事,不断提升郑州通航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围绕打造文旅康养新城,上街区将大力发展文旅康养产业。深度融入郑汴洛国际文化旅游带,充分挖掘“山、水、文、城”资源,编制完善文旅康养产业发展规划,将通航、中铝、方顶驿、五云山等文旅资源串珠成线,高标准规划上街区“一日游、两日游”精品旅游路线,推动游客从过境游向过夜游转变;加强与省文旅投集团交流合作,共同组建区级国资文旅康养公司,创新运营模式,培育新型业态,加快文旅融合发展步伐;高品质建设方顶驿文化旅游度假区,支持发展品质酒店,培育做精特色民宿,做好前期各项准备,确保“十一”假期开门迎客;加快启动实施五云山休闲康养度假区、通航主题休闲体验基地、铝工业文化创意园等重大项目建设,逐步建成全省知名的文旅休闲和健康养生目的地。


登封市

产业提质提速 文旅文创融合 乡村全面振兴

登封“三大战役”提速高质量发展

中原网讯(记者 李晓光 通讯员 韩心泽)2月27日,登封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召开,吹响打赢“产业提质提速、文旅文创融合、乡村全面振兴”三大战役冲锋号,全面推进实施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努力推动县域经济“成高原”,奋力开创现代化美丽登封建设新局面。

2022年,登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 7.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 3.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6%。

走进新时代、新征程,奔跑是最美的姿态。2023年,登封将从八个方面持续夯实“稳”的基础,保持“进”的态势,积蓄“强”的动能:全力以赴拼经济、抓投资,全面增强综合发展实力;持之以恒兴产业、强支撑,全面增强高质量发展动力;坚持不懈增内涵、塑品质,全面彰显旅游城市特质;千方百计补短板、促提升,全面加快乡村振兴步伐;坚定不移强治理、优生态,持续厚植高质量发展底色;积极稳妥抓改革、强创新,不断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矢志不渝惠民生、增福祉,全力打造幸福登封;统筹兼顾抓安全、促稳定,坚决守牢高质量发展底线。

登封美丽乡村建设-雷家沟 白韬 摄

登封把产业发展作为强市之基、富民之源,将加快构建工业强、文旅兴、农业优的梯次产业发展格局。

壮大新兴工业增长极。以“产业链+终端产品”思维,强链延链补链,加快推进圣戈班新材料生产基地、三一重工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海螺嵩基二期等51个重点项目建设,力争新材料产业占全市工业比重超过10%,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0%以上,铝型材规模突破15万吨,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超过30%。

擦亮文化旅游金招牌。加快推进19个重大文旅项目建设,争取郑州市第二动物园落户登封,推动少林新游客服务中心、大周封祀坛遗址生态文化公园早日建成运营;叫响“嵩山民宿”和“登封美食”品牌,打造特色民宿集群、特色美食街;推进“嵩山夜游+智慧导游”项目,探索发展野外露营地、房车补给站、微度假驿站等体验业态,做优做强嵩山旅行品牌;办好环嵩山马拉松、自行车等赛事,持续打造IP热点。

打响特色农业新品牌。立足山区丘陵和生态优势,大力发展高山生态种植、特色养殖,推进农业与工业、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力争全市特色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80%以上、文旅纪念品种类超过70种,让登封“土特产”变成市民“伴手礼”、游客“抢手货”。

新郑市

房地产降比 制造业上位

新郑拼经济谋定新思路

中原网讯(记者 张立 通讯员 常春阳)逐步摆脱房地产依赖,做强制造业等实体经济。日前,新郑市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今年发展思路。

“把更多精力放在实体经济上来,只有铆足劲头招引大企业、全力以赴培育新动能,才能把房地产在经济结构中的占比优化到合理区间,逐步摆脱经济增长对房地产的过度依赖。”关于产业转型,大会审议通过的新郑市政府工作报告如是表述。

新郑市郑州电子信息产业园 唐强 摄

去年以来,新郑市作为全省县域经济排头兵,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围绕电子信息、健康食品、商贸物流为主,生物医药、智能装备、高端文旅为新的“三主三新”产业布局,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1家、高新技术企业50家、规上工业企业25家,新增“四上”企业155家。全市市场主体总量达13万家,居全省县市首位。

推动高质量发展,实体经济是基础,产业发展是关键,我们将以振兴实体经济为主线,以延链补链强链为抓手,做强主导产业,做大新兴产业,做实未来产业。新的一年,新郑将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坚持工业立市,实施60个工业项目,力争工业投资增长30%以上、技改投资增长60%以上,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5家。

其中,电子信息产业围绕“芯”“屏”联合,瞄准技术前沿和未来趋势,引入和培育一批具有技术含量、发展潜力的强链补链企业,促使电子信息产业高端化、链条化、集群化。食品产业抓好雪麦龙食品、人人利三期等项目建设,引导好想你、白象、雪花、光明、达利、世通等现有企业研发新技术,培育新产品,继续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同时,生物医药、商贸物流、智能制造和文旅产业也被重点提及。

为保障实体经济要素供给,新郑市力求将要素资源向见效快、贡献大的产业项目聚集,做到“亩均论英雄”。持续清理处置闲置低效用地,不让一村土地“晒太阳”。推进闲置楼宇、厂房、车间盘活利用。同时在全市上下掀起“大招商、招大商”热潮,将招商引资列入年度绩效考核,充实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招商专班,力争今年实际到位省外资金100亿元。

企业家人才,是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民营经济是新郑发展的支柱,企业家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是宝贵稀缺的人才资源。”新郑市政府负责人说,没有企业家的辛勤努力,就没有企业的良性运转,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就缺少动力支撑。新郑市今年成立企业服务中心,就是为了更好服务企业,依法保护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新郑党员干部要大胆为企业家撑腰,全力为企业服务,真正让企业家有地位,得荣誉,受尊重。

中牟县

中牟县敲定今年发展目标

增强消费“拉动力” 开足马力拼经济

中原网讯(记者 卢文军 通讯员 雍超)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2月21日开幕的中牟县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公布了今年主要预期目标。“实现上述目标,必须树牢拼的意识、坚定拼的决心、拿出拼的劲头、展现拼的姿态,纲举目张抓工作,项目为王抓投资,千方百计促消费,开足马力拼经济。”县政府负责人表示。

郑州日产中牟工厂先进自动化的车间

“拼”是主旋律,将贯穿全年,主要涉及9个方面重点工作,即拼出经济加速度,夯实“四个中牟”发展基石;拼出创新最强音,激发“四个中牟”第一动力;拼出制造业高质量,强化“四个中牟”核心支撑;拼出服务业新能级,集聚“四个中牟”发展优势;拼出城市高品质,展现“四个中牟”魅力形象;拼出乡村振兴路,筑牢“四个中牟”“三农”根基;拼出发展新活力,增强“四个中牟”发展动能;拼出民生新福祉,擦亮“四个中牟”幸福底色;拼出发展安全感,守好“四个中牟”防线底线。

其中,在拼经济方面,增强消费“拉动力”。深度融入郑州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全周期、组合式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促进消费复元活血。丰富文旅消费场景,发挥只有河南·戏剧幻城、电影小镇、方特旅游度假区等大型文旅项目消费引流效应,打造精品旅游线路,扩容民宿、露营等“微度假”业态,加快谋划建设特色餐饮集中区,不断完善“吃住行游购娱”产业链条。畅通住房消费,坚持“增、扩、优、化、强、促”并举,重振房地产市场消费信心。促进大宗消费,强化以旧换新、分期赠券等措施,助力汽车、家电消费市场升温。拓展新兴消费,发展首发经济、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直播经济,促进定制、体验、智能、时尚等新型消费。聚焦品质供给、品尚引领、品位生活,串联杉杉奥特莱斯、天泽城、新悦城等消费热点区域,打造消费活力圈,持续办好“醉美·夜郑州”相约在中牟等促消费活动,让烟火气更旺、生活味更浓。

稳固投资“压舱石”。树牢“项目为王”理念,坚持“8643”推进机制,加快推动项目建设向有效投资、有效产能转变。不断提高“三个一批”质效,突出抓好53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10亿元;实施产业项目122个、政府投资项目207个,力争完成投资200亿元,尽快让项目变成产业、变成实力、变成民生。常态保持谋划项目是在建项目的3倍以上,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国家、省市“大盘子”。精准对接国家政策投向,全链条抓好专项债券项目谋划实施,形成项目储备一批、发行一批、接续一批的良性机制,切实把政策红利转化为发展实效。

壮大企业“主力军”。深入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健全领导包联、专班服务、跟踪督办机制,做好企业融资、用地、用工等要素保障;保证“拼经济16条”“产业发展70条”精准到企、全面惠企,强化“免申即享、即申即享、直达快享”,带政策进园区、进企业、进项目,以最大诚心和决心、最优政策和服务支持企业放心投资、专心创业、安心发展。大力推进“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新增规上企业80家以上、股份制企业2家以上、“新三板”挂牌上市企业2家以上,有效市场主体达到10万户以上,千人企业数达到35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