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故里园区内26幅连廊浮雕背后有何“玄机”
4月11日,甲辰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如约而至。全新升级的黄帝故里园区内,26幅精心雕刻的连廊浮雕正式亮相在全球华夏儿女面前。一幅幅讲述黄帝生平故事、伟大功绩的浮雕作品气势恢宏,带观众犹如穿越五千年时空,感受充满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的中华文明。记者昨日再次采访连廊浮雕主创团队,为观众解读精美浮雕作品背后的深刻内涵。
为艺术创作找到考古学依据
天帝下凡、大战蚩尤、乘龙升天……黄帝的传说在民间不胜枚举,然而历史上黄帝时代究竟发生过什么?在新的时代如何围绕黄帝故事进行艺术创作和展示?考古学家们“出手”为艺术创作提供了切实可信的依据。
“黄帝时代的鼎是什么样子,考古学可以提供重要证据,与三代以来的青铜鼎有一定不同。”“黄帝问道于大隗故事,从其中人物、数字、叙事的本意来看,不亚于寓言《道德经》。”郑州市文物局负责人举例说明。而26幅作品中,大到一件武器、小到一处服饰细节,以及黄帝故事的选取,都要经过专家团队反复的讨论、修改和完善,除了其他学科知识,很多方面由于历史久远,不少需要用考古学知识支撑作品尽可能体现黄帝时代的特点。
据介绍,26幅作品由雕塑艺术、历史文献、陈列展览、文物考古等专家组成创作团队,紧扣史料典籍,严把浮雕图景,凝练主题精细雕刻而成。这些代表着黄帝生平与功绩的作品,体现着时代思想,注重严密的叙事逻辑,不仅具有传统文化特色,还与基于黄帝文明传承至今的现代文明相融合,基于历史真实的素地,彰显了中华文明五大突出特性。选取的过程也是历经“千锤百炼”,可以说,这26幅作品是创作者带着虔诚、慎终追远的心情甚至是民族的使命感来创作的,倾注了很多人的心血,是对黄帝生平、功绩的集中代表性呈现,其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富有纪念碑性。
郑州市文物局负责人还透露,基本上每一幅画里,都隐含有与主题有关的“玄机”,需要大家认真观察解读,找到其中的妙处。
匠心巨制献礼人文始祖
记者了解到,26幅浮雕作品与轩辕殿里的黄帝像一样,采用汉白玉雕刻,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刘红立和他的团队精心创作。
“浮雕的创作其实和黄帝像同时开始,但内容更加丰富,如今历时两年多,终于创作完成,在甲辰年拜祖大典之际与观众正式见面。”刘红立回顾创作历程,倍觉不易:“黄帝时代距今约有五千年了,可参考借鉴的史料文献较少,所幸郑州市组建了专家团队为我们的艺术创作提供了依据,但也经历了反复论证、修改、完善、提升的过程。”刘红立回忆,当时他和团队“封闭”在黄河饭店一月有余,大家夜以继日创作、构思、讨论、形成意见,最后依据汉画像砖确定了“汉风”风格,又在一次次讨论中确定主题内容。
“在艺术创作上我们争取做到主题鲜明,让普通观众能够解读是什么意思。”刘红立介绍,在创作过程中,团队经历了设计初稿、平面转立体、制作泥塑模型、初塑、精雕等多个工序环节,前后参与的工作人员有近300人。
“行业里有一种说法,雕塑是遗憾的艺术。26幅浮雕作品难免会有一点小遗憾,但总体上比较满意。”刘红立坦言,遗憾来自雕塑作品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理解和诠释,他和他的团队尽可能少留、不留遗憾,“我们怀着一份憧憬之心,为华夏共祖轩辕黄帝献上的用心之作,希望能够经受住时间和观众的检阅。”
记者 左丽慧文徐宗福 图
想人民所想,做人民所盼——金水区人民路街道开展“代表统一接待选民日”活动
赏花、游玩、品民俗、享美食……油菜花节“春日大餐”,新密袁庄邀你来玩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