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记者讲好故事|许光琳:我的“宝藏乡村”

2023-11-08 16:28:46 来源:中原网

我的“宝藏乡村”

河南手机报 许光琳

大家好,我是河南手机报记者许光琳。

要问我宝藏在何方,我指着乡村的方向。大家看,这是河南“乡村宝藏九宫格”,别小看了这些物件,它们可是引领乡村振兴的秘诀所在。

一根小皮筋,利润几分钱,焦作邬头村却把它做到了全国第一,每10根皮筋,8根产自这里。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会走路就会搓皮筋”成了邬头村的招牌标识。但很快,产品雷同、款式老旧、渠道不畅等问题接踵而至,小皮筋遇到了大难题。

村子虽小,却不封闭。村委从西安等地请来网红主播,开展直播培训,100多位“宝妈”,率先“吃了螃蟹”。村民李丽娟就是其中一员,如今她可是直播间里人气颇高的主播——“小丽姐”。去年双十一,8个小时直播入账将近5万元,比他丈夫一个月工资还多。

把手机当新农具,把直播当新农活,互联网不仅让乡亲们富了口袋,还富了脑袋。现在,皮筋生产已实现智能化、机器人化,20多个专业设计团队,开发500多个品种、3000多种款式,“线上+线下”,让乡亲们在家门口就能挣钱。

李丽娟笑着对我说:“带着娃、说着话、挣着钱、养着家,可排场。”

邬头村把“指尖技艺”变成“指尖经济”,300多公里外的商丘稍岗镇,则把百炼钢变成绕指柔,卷出了一个“世界钢卷尺之城”。每年有15亿只卷尺从稍岗出发,抵达4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把尺子相连,能绕地球190圈。

仲夏时节,站在“卷尺二代”张亚东的车间里,我能感受到他的心情比天气更火热,德国订货商一个电话,送来500万的大单。就因为他的卷尺头上有块小磁铁,节约了劳动力,让本属于两个人的活,一人就轻松搞定。可就是为了这2克重的磁铁,张亚东先后投入80多万元进行研发试验。

张亚东说,科技化、标准化、规模化是钢卷尺的唯一出路,父辈们的辛苦为我们打下了基础,现在,我要让他们享科技的福!

稍岗人拿着钢卷尺量天下、闯世界,向北280多公里的新乡蒿地掌村,用小弹簧“弹”出了大名堂。蒿地掌村巴掌大小,却容纳了70多家弹簧企业,年营收达3个多亿,是名副其实的“汽车电机弹簧第一村”。

上世纪80年代,村支书元银贵为了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他选择了大厂看不上、小厂做不成的弹簧行业,而且直接瞄准全国第一、全球最好。

为了生产出全国第一款扁弹簧,元银贵独自跑到天津,请教当时国内弹簧权威专家肖春林,筹措重金,引进最先进的弹簧设备,又三上北京,邀请科研团队,不仅成功做出了扁弹簧,还研发出数控机器。

如今,村里生产的弹簧广泛用于高端轿车零件上,全村也实现了家家有小车、户户买新房,元银贵“全国第一、全球最好”的弹簧梦也更有了盼头!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3年来,我一直在做“河南的宝藏乡村”系列报道。周口鹿邑的化妆刷热销全球;平顶山宝丰的视光产业遥遥领先;在商丘柘城,惊叹人造钻石的璀璨夺目;在商丘夏邑,打火机产业风风火火;在南阳卧龙,感受“世界艾乡”新图景;在中国假发之都,目睹许昌假发“快步”走向世界……“百村百品”,一个个宝藏乡村,像繁星一样洒落中原大地,名不见经传,却都是细分产业的王者之城!

这就是我的“宝藏乡村”,我将持续关注它们的现代化转型,记录乡村振兴的美好景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