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状多数学校缺足球场地,以小学为主
学校怎么看将足球纳入体育课程体系?位于郑州市中心的几所老牌小学的校长坦言,开足球课是心有余而地不足。“老牌学校”就是办学时间长、社会认可度高的学校。
“多数位于市中心的学校面积都不够,更缺少足球场地。”中原区伏牛路小学校长张红丽说,市区里的老牌学校建校之初,校园面积是够用的,但很多学校的学生越来越多,场地就不够用了。
根据国家标准,一类学校生均面积应为15平方米,最低9平方米,而目前有的学校只有标准的一半。为了扩大运动空间,很多学校想了各种办法,比如郑师附小,部分学生会在教学楼的楼顶跑步,有的小学让学生轮流在操场做课间操。
这样的场地局限下,在校园内开展足球运动,确实成了一个美丽的心愿。
而在郑州市的一些足球项目传统学校,也琢磨了折中的办法。中原区互助路小学是足球项目传统学校,学生主要是做基本动作,而且参加训练的也是极少数学生。“不一定每堂课都要踢足球赛,也可以在操场边练下颠球等基础动作,几个班的课程内容穿插开,应该能行。”学校一位负责人说,每周五下午是要固定进行7人制比赛的,只能在小操场上进行。
声音校园足球是培养孩子们的兴趣
国家教育部有关负责人日前说:“推广校园足球,就是要让更多孩子享受足球的乐趣,掌握一项或几项能伴随终身的运动技能,进而培养健全人格和健康体质。”
“校园足球是要让大多数人参与,培养学生们对足球的兴趣。学生们通过参与校园足球活动,了解足球知识,掌握足球技能,形成校园足球文化,让足球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从而培养全面发展、特长突出的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市教育局相关人士说,这也是国家要求全面推行校园足球、把足球纳入体育课程的初衷。
他认为,不管是在体育课上,还是在足球队训练中,都应该重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比如足球教师创编足球小游戏、韵律操,融入中小学体育课堂中,让学生触摸、感知、认知足球,在绿茵场上追逐、游戏,使学生经历从不认识到熟悉,从不接触到天天接触的过程,从而让学生喜欢足球,热爱足球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