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河南新闻

兰考老人讲述焦裕禄故事:为给花生施肥亲自推粪车

2014-03-17 08:45:18 来源: 大河网-大河报
字号  

  

  老韩陵村特地留下了当年的“泡桐试验站”,在这间老房子前,老人们聚集在一起唱起豫剧《焦裕禄》。记者李康摄影

  

  昔日的盐碱地如今绿树成荫,景致怡人。刘俊生摄影

  

  兰考城区新貌 刘俊生 摄影

  阅读提示丨3月,豫东平原的麦子正在春浇;大片的麦田喝饱了水,在阳光下绿油油的。麦田间,不时看到或成行或单棵的桐树。

  站在兰考县的大地上,你很难想象,50年前这里是“一碗水半碗泥”的景象。半个世纪的时间,带走很多东西,却没能带走群众对焦裕禄的爱戴。1962年12月6日,焦裕禄的脚步踏上兰考这块多灾多难的土地。栽泡桐、治盐碱、改变穷村……焦裕禄在470多个日夜里,写下一生中最华彩的乐章。

  3月13日到3月15日,大河报记者来到兰考,倾听和焦裕禄工作、生活过的老人讲述焦裕禄的故事。

  焦裕禄立下军令状,3年改变兰考

  兰考县红庙镇樊庄,一座农家小院。83岁的樊哲民老人,穿着布鞋灰褂,低头沉思。时间倒退到1963年3月,焦裕禄来兰考的第4个月。

  “1963年3月,河南省委第二书记何伟来兰考检查工作。他在省里看到兰考关于除‘三害’的设想,见兰考县委决心很大,他想亲自验一验。”曾担任兰考县政府办公室主任的樊哲民老人说,何书记来到兰考后,把兰考周围杞县、开封、民权、东明4个县的县委书记叫来开会。

  “何书记说,兰考,是豫东老灾区。多少年,因为风沙盐碱危害,群众生活很苦。解放后,没有改变。咋办?周围4个县都在,把兰考一分4份,一个县分一份,就不用提兰考问题了。”樊哲民老人回忆,这是何伟书记的“激将法”,想要试一试兰考的决心。

  樊哲民老人说,新上任4个月的焦裕禄书记当即立下军令状:我们设想3年改变兰考面貌。3年是宽限,3年改变不了,我死不瞑目。

  大学生受到感召,进驻泡桐试验站

  兰考县城关乡张庄村东,现在已是一片麦田。1962年,这里是“泡桐故乡”兰考桐树的发源地。

  1962年冬天,焦裕禄来到老韩陵村,发展泡桐、种花生。兰考县老韩陵村老人张根群说,那年冬天,这里的苗圃林就弄起来了,被称为泡桐试验站。

  当时,刚毕业来兰考的两名大学生朱礼楚、魏鉴章在这里搞泡桐试验。老韩陵村的老人对朱礼楚印象很深。朱礼楚老家在江西,毕业于南京林学院。最早安排在洛阳,后来有一个人和朱礼楚对调,他才来到兰考,还给他们送来大米。

  朱礼楚老人已经逝世。兰考县宣传部新闻科长侯永胜说,朱老生前亲口告诉过他,是焦裕禄让自己留在了兰考。

  “桐树长得好不好?”焦裕禄曾问朱礼楚。“长得好。”他回答。“长得好,是因为深深把根扎才能根繁叶茂;做人也是这样,要把根扎在基层。”焦裕禄鼓励他。

  老韩陵村68岁老人张根田说,这些大学生借鉴柳树的种法,发现泡桐插枝也能活。一棵桐苗,能发出30到40棵的枝;一亩地能育苗800棵。从1964年、1965年开始,泡桐就开始往外卖了,当时的苗圃基地有100多亩。当年16岁的张根群和张根田一起护林,还被焦书记起了个称号,“护林小英雄”。

  苗成大树人成材。当年的大学生,后来一个到县林业局工作,一个到省林业局国家桐树研究所工作。3月15日,大河报记者来到兰考泡桐试验站采访,当年3个“护林小英雄”中的2个重回泡桐试验站合影留念。张根群老人说,桐树四年能当梁;七八年就能成材。“一株泡桐,现在能卖一千五六百元。整整为兰考人民做了50年的贡献。”

  为给花生施肥,焦书记亲自推粪车

  “我刚去老韩陵村时,从这个村到那个村,看不到一棵树。”82岁的老韩陵村原党支部书记郭志忠说。

  除了栽泡桐,老韩陵村还有一项重要任务:种花生。郭志忠老人回忆,焦书记一下子调来10万斤花生种。15个大队,一个大队分几千斤。“那时候没有化肥。我就领着各生产队的社员,拉上架子车,上机关厕所淘粪。”

  村里几个村民,包的是县委的厕所。有一次把厕所粪淘完了,夏天味大,他们看到门口有人,不好意思推车出门。

  这一幕被焦裕禄碰见了,他说,你们不好意思,我来,说着套着架子车,把拉粪的车推了出去。

  1963年秋天,老韩陵村收了花生60万斤,粮食增产220万斤,除交公粮外,还剩余70多万斤。郭志忠说,老韩陵村15个生产队没有一个吃国家统销的粮食,还支援范楼大队100架子车的红薯片。

  1963年9月,在兰考县召开的全县大小队干部会议上,时任兰考县县委书记的焦裕禄把韩村、秦寨、赵垛楼、双杨树的群众代表请到主席台上。焦裕禄将这4个村的革命精神总结为4句话:“韩村的精神,秦寨的决心,赵垛楼的干劲,双杨树的道路。”

  发黄的记录本上,留着书记的最后嘱咐

  孙世忠是兰考县葡萄架乡葡萄架村原支部书记。3月14日,他拿出一个老旧的记录本,慢声说道:“这是1964年3月12日,焦书记的电话会议精神。”这一天距离焦裕禄离开兰考,被送往开封的医院,只有11天。

  “抓紧时间关心群众生活,社员有劳有逸”,“大量给群众讲政策,讲花生奖励政策”,“不准买汽车马车,主要买架子车和牲口”,“送肥料运输不要叫小孩拉”,“救济金要落实”……这名曾担任葡萄架村30年支部书记的老人说:“焦书记讲的话,我们现在还爱听。”

  从县城到葡萄架村有45里地,骑自行车得骑一个半小时。孙世忠印象中,焦书记的自行车是半旧的。“有人反映窑做好了没有煤,他立马把煤场负责人叫来询问:大队分了多少救济款?多少户?能对上账不?他还支持我们搞多种经营,让我们去双杨树村买桐苗,一下子育了5亩桐苗……”

  “偷花生”的焦书记被小伙“逮”了正着

  记者在老韩陵村采访,一说是和焦书记有关,越来越多的村民都聚了过来。张胜武老人就向记者讲述了一件往事。

  当年,张胜武被安排看护花生。有一天,在村西南的地里,他看到两个人走过来。其中一个卷着裤腿,穿个布衫,走进地里,弯着腰拔了一颗花生。

  “别走。”他大喊一声。张胜武说,自己当时很着急。“我们跑了几个县才买到花生种子,可不能被偷了。”

  张胜武和同伴将两人“逮住”后,把他们带到大队处理。当时大队正在开会。大伙听说抓到偷花生的,都出来了。大队书记一看,喊了一声,焦书记。

  “我们一听,坏了,逮住焦书记了。撒腿就跑。”71岁的张胜武讲起这件50多年前的往事,还是乐呵呵的。原来,焦书记是在看花生长势。因为这件事情,张胜武还被大队表扬。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时光似乎回到了当年。其间,80岁的郭秀荣忽然提议道:唱戏吧。张胜武乐呵呵站起来,回家拿了二胡,往焦书记在老韩陵村开会时常坐的石礅上一坐,和肖志生老人唱起豫剧《焦裕禄》——

  “5月14日,焦书记逝世五十周年,兰考人民把他来思念。

  他为咱们兰考人民抗洪救灾,日夜不闲,身染重病,兰考人民把他来思念。

  他永远活在人民的心间……”(注:唱词根据现场录音整理)

[作者:焦裕禄  编辑:袁连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