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辩现场
10个本科生特等奖学金,河南学子占了仨
10月31日下午2点,清华大学主楼后厅内,一年一度的本科生特等奖学金答辩正在举行。
每年的特等奖学金答辩,是全校学生关注的热点。当天,能容纳400余人的会场,坐满了前来“膜拜”的同学,清华大学校长陈吉宁到得稍微晚了会儿,便和晚来的同学一起站在会场后面聆听。“学生清华网”还通过网络视频,为场外同学现场直播精彩的答辩环节。
今年,经过院系推荐、校奖助学金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审核、初评等一系列严格的评审环节,3500多名大四本科生中,共有15位候选人入围答辩展示环节,角逐“最高荣誉”。其中,建筑学院的翟上、人文学院的杨元辰、美术学院的孙洪枫等3人,都是河南籍学子。
面对各院系教师代表、学校相关部门负责人、部分优秀学生代表以及往届特等奖学金获得者代表共16人组成的“强大评委团”,15位特等奖学金候选人先后展示了自己在学习、科研、社工、文体等各方面的出色表现。
3个多小时后,评委现场投票,确定了答辩成绩前10名的同学。3名河南学生杨元辰、孙洪枫、翟上,分列第4名、第7名、第10名。而2005至2012年的八年间,获得清华大学特等奖学金的44名本科生中,共有河南籍学子3名。
初识清华园
孙洪枫 边打工边学画,复读3年“敲开”清华门
2008年,孙洪枫上高三,正是艺考热门的时候,他主动选择学画。那年高考,孙洪枫成绩不错。当大家都为他高兴时,他却做了一个令所有人都没想到的决定:复读。他知道,自己的梦想是清华。
11月3日,北京雾霾尽扫,湛蓝的天空中,耀眼的阳光刺得人睁不开眼。
从清华大学的东门往里走,光芒在银杏叶间跳动。校园东南角的美术学院,孙洪枫坐在教室内,手拿雕刻刀,细致地修饰着面前的雕塑。
停下手中的动作,孙洪枫回想,若没有当年的“死死坚持”,恐怕没有今日在清华园中的“汲取营养”。
孙洪枫的老家在商丘虞城县,县里的春来高中是他的母校。家里经济条件拮据,孙洪枫上高中以后只能选择半工半读,不仅不能向家里要钱,还定期寄钱回家。
2008年,孙洪枫上高三,正是艺考热门的时候,他主动选择学画。那年高考,孙洪枫成绩不错。当大家都为他高兴时,他却做了一个令所有人都没想到的决定:复读。他知道,自己的梦想是清华。
第二年,孙洪枫独自来到北京寻找梦想,但没想到,一复读就是3年。
为了生计,他用一半的时间学习绘画,一半的时间四处打工,住在每月250元房租的地下室里。最艰难的时候,他曾和老乡一起开货车跑长途运输,一连两天没有合眼睡觉……看着儿子这么辛苦,父母劝他放弃,可孙洪枫说:“我要坚持,死死地坚持!”正是孙洪枫的“死死坚持”,复读到第3年,他以专业课排名全国第30名、文化课“领跑”河南省的成绩,如愿考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