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北京民政局:一部分托老所是空壳 未面向社会运营

2013-10-14 05:01:00 来源: 京华时报 
字号  

  □案例3

  最低收费标准每月9800

  随着养老需求走旺,近两年北京出现了一些定位于“高端养老”、价格不菲的养老院。北京双井恭和苑老年持续照料生活社区就是其中代表。

  这家养老机构位于双井桥东北角、乐成中心北侧的黄金位置,养老院有5000平方米的精致绿地和各种活动设施,从网站宣传图片上看,进入这家养老院如同进入了一个私人大公园。区别于其他养老院先咨询老人的情况,这家高端养老中心的工作人员提出让高女士听一下报价再咨询。尽管好的条件必然会匹配较高的收费标准,但工作人员报出的“最低价格9800元”的收费着实让高女士一惊。

  工作人员告诉高女士,这9800元是一间30平米的房间,是这家养老机构最小的房间,包含了吃住和基本医疗的费用,如果老人不能自理,还需要增加护理费,这护理费是按照养老院给老人基本情况的评分“按分收费”。

  “价格实在太高了,相当于每年十多万,要住到单间套房里,每年要在这里花四五十万,简直是天价。”高女士说。

  □专家解读

  市场资源配置畸形是问题根源

  一边是一个床位要等100年,另一边是养老院空置率高达九成,有专家表示,这一系列夸张的数字背后,反映的是养老市场资源配置的畸形,是养老机构服务参差不齐的体现。

  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所长杜鹏表示,公立养老机构和民办养老机构职能应有所区分,前者主要起到保底作用,保证三无、低收入老人在需要的时候有地方可住,民办机构则主要面向市场上的各种需求,“一些条件好的老人希望住更好的养老院,也就催生了这方面的市场。”

  北京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此前表示,北京的养老机构主要是按照低、中、高三档建设,各自比例分别为养老机构总数的30%、60%和10%。城区主要以中、低端护养型养老机构为主,郊区发展中、高端的养老机构,“但低档并不是服务层面的低档,而是指其价格能让普通市民接受。”

  该负责人说,低端养老机构将由政府加大投入,满足普通家庭老人的基本养老需求,主要针对半自理和不能自理的老人;中端养老机构在政府扶持同时引入社会资金,保障舒适型的床位建设;高端养老机构主要引入社会资金,针对收入较高的老人的个性化需求建设,政府也将在数量上予以控制。

  社区养老

  部分托老所日间照料功能虚设

  社区托老所是近几年兴起的“居家式社区养老”新模式,也被视为北京居家养老体系的重要支撑之一。相较于养老机构,社区托老可以让老人居住在熟悉的生活环境里;相较于纯粹的家庭养老,老人又可以享受更多专业人员的服务。2010年开始建设的北京社区托老所,一路走来其实并不顺利。起步时的“急行军”,使得托老所最初设定的日间照料功能,在大部分社区未能正常发挥。而其后天发展也因政策缺失,遇到注册、场地、补贴等诸多问题。北京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昨天在接受京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北京市近4000家托老所中,确实有相当一部分是“空壳”托老所,没有实际的服务内容。

  □案例1

  日托型:老人白天住晚上回

  位于朝阳区麦子店霞光里社区的托老所,是北京开展日间照料服务较好的一家托老所。目前,托老所里住了18位老人,基本上是生活能自理的老人。白天,老人们由托老所的专车接到托老所,晚上再坐专车回家。

  日托所创办人芦少华介绍,托老所的场地由麦子店街道免费提供,所以托老所的定价不高,一个月托老费用为每人1200元,老人一日三餐都包,托老所还设有活动室等。

  80岁的高老太太在霞光里社区托老所已经住了一年多了。她说,自己一个人住,孩子们有工作有子女,平时要上班,只是周末来看她,岁数大了,她做饭也不方便,就干脆住进了托老所。

  “来托老所还能跟大伙聚在一起聊天、打牌,有什么不开心的,跟别人说说也就好些了。”老人说,托老所就在社区,周边都是老人熟悉的环境,她觉得,这个托老所就像个温暖的家。

  芦少华在建外街道也开设了一家托老所。这家托老所最初也是提供日间照料服务,“有不少老人因为家里没人照顾,希望常住。”托老所负责人芦少华说,后来托老所就适当转型,不仅为老人提供日间照料服务,也可以全托。

  芦少华告诉记者,建外街道托老所的场地也由街道提供,水电费也给予了优惠,所以即使是全托,老人每个月费用也只有1500元每月,“街道给我们免费提供场地,让托老所省了房租,我们也要回报社会,收费肯定不会定价太高。”

  □案例2

  全托型:招失能半失能老人

  成立于2010年的松龄爱老家园社区托老所,最近刚刚搬到了丰台马家堡嘉园一里社区。这是托老所第三次搬家。

  托老所主要接收不能自理或半自理老人,搬家对托老所和这些老人来说,是双重的折磨。“这次算是安定下来了。”托老所创办人翟长宝说,之前托老所一直都是租房运营,光房租每年就得10万多,“房东一不愿意租,我们就得搬家。”

  后来马家堡街道终于给翟长宝找到了一处平房,“象征性地收一些房费,但比我租民房便宜多了。”翟长宝在这块场地上建成了一个有25张床位的托老所。

  新建成的托老所掩映在一片杨柳叶中,仿古的大门让托老所别有一种幽静,院里面则是阳光房式的庭院。老人们在庭院中喝水、吃饭、看报、散步。

  “我喜欢这里,干净,环境也好。”老人康秋香说,她找了六七家托老所,但环境卫生都觉得不太好,后来找到松龄爱老家园,“第一眼就看中了。”老人把自己最爱的十字绣也带到了托老所,闲暇时就坐在小庭院里,绣上几针。

  老人说,这里的护工服务也好,经常问老人爱吃什么菜,然后给做,有些老人自己不能吃饭,护工会挨个给喂饭,“我刚来时不习惯他们很早就做清洁,跟他们一说,马上就推后了半个钟头。”

  托老所负责人高婷婷说,松龄爱老家园里目前住了8个老人,配有5个护理人员和一名厨师,“托老所希望能够为老人提供温馨的家庭式养老服务”。

[作者:吉翔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