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每一个中国人都有一个汽车梦,中国已经是车轮上高速增长的国家。然而,拥堵与限购、出口与内销、竞争与合作、并购与整合、人事与变局,在全球汽车消费互动度越来越紧密的趋势下,已如燃眉之急,摆在中国汽车工业、产业和行业的案头。中新网汽车频道紧跟车企新动态,管窥国人车梦,报道车未来。
中新网10月13日电 汽车频道综合报道,近期国内汽车行业中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汽车三包的正式实施。然而消费者对此却并不那么关注,因为有不少消费者表示,自己买车最重要的是看口碑,而不是三包法规。不过不管是看口碑还是看法规,前提是你得有买车的资格——北京的消费者又要郁闷了,这个月北京购车摇号申请人数又增加了5万,中签比例估计又要创下新低。说到卖车,谁也没有比车企更希望自己的车卖得更多更好的,不过这回自主车企恐怕不会太开心,因为9月自主车企的市场占有率再次出现下滑,而被不少人看不上的日系车却奋起直追,销量同比增加了70%以上,这上哪儿说理去?
另一边,奔驰车在国内卖得也不错,利润也高,可车商还在哭穷。为什么呢?因为奔驰只给他们每辆车5%的利润。当然,比起捷豹路虎来,奔驰还算厚道的。捷豹路虎总出现熄火问题,不查查自己的原因,却把责任推给了中国的油品身上。虽说中国的油品确实不怎么样,可你既然要在中国卖,难道不知道中国油品是什么情况?所以说,造车要厚道,捷豹和路虎国内外差价那么大,利润那么高,赚那么多钱出了问题却没有一点担当,这样的车企还在中国混个什么劲儿?
10月12日 中国新闻网 9月日系车销量同比增七成 自主品牌占有率再降
10月11日下午,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了今年9月汽车及摩托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以及今年三季度中国汽车行业景气动向。数据显示,一段时间以来受中日关系影响的日系车表现抢眼,销量同比增长达73.7%。而今年前9个月,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占有率呈继续下降态势。
中汽协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9月,国内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92.66万辆和193.58万辆,比上月分别增长14.9%和17.4%,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6%和19.7%。1-9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593.84万辆和1588.3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8%和12.7%,增速与前8个月相比,分别提高0.4个百分点和0.9个百分点,9月成为年内产销量第三高月份,比上年增长率为年内第二高月份,呈现明显的旺季特征。
尽管9月国内汽车产销量旺盛,但中国品牌(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占有率称继续下降态势。数据显示,9月,中国品牌乘用车销售60.86万辆,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38.2%,比上月提高0.2个百分点,但比上年同期下降4.5个百分点。1-9月中国品牌乘用车销售512.50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12.1%,低于乘用车总体增长速度1.9个百分点。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39.9%,比上年同期下降0.7个百分点。轿车方面,9月中国品牌轿车销售27.62万辆,比上月增长23.3%,比上年同期下降1.8%;市场占有率比上月提高1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下降4.4个百分点。
值得一提的是,长时间以来受中日关系影响的日系车销量无论是环比还是同比均得到大幅提升。今年9月,日系乘用车销量环比增长35.1%,同比增幅更达到73.7%,成为增速最高的车系。9月,德系、日系、美系、韩系和法系乘用车销量分别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19.3%、17.5%、13%、8.5%和2.9%,与上月相比,日系提高明显,德系则下降明显,美系、韩系略有下降,法系基本持平。
10月11日 中国新闻网 汽车三包鲜有消费者关注 称选车不看三包看口碑
汽车三包法规从10月1日开始正式生效,消费者现在可以通过中国汽车三包网可以查询到相关品牌车型的三包信息。不过在近期走访几家4s店发现,购车的消费者目前仅有一半在购车选车时提及汽车三包的问题,其中的大部分消费者仅问销售顾问是否有三包,对车型的三包细则以及深入的问题很少提及。而多数消费者也表示在选定车型时不以三包法规作为参考,而是更倾向于车的口碑。
某广汽丰田4s店的市场部张经理接受中新网汽车频道采访时介绍:国庆长假汽车三包实施的这几天,客流量明显增多,但是进店询问三包的顾客仅占一半,这其中多数的消费者仅是提问:“有没有三包?”、“三包生效应该有包退包换?”等简单的问题,关于三包细则以及条款细节甚至在签订购车协议时都没人关注,不过店里的销售顾问都会主动把每个车型的三包细则和条款告知消费者。
张经理还介绍到,按照以往国庆黄金周的客流量计算,今年的长假中客流量较往年比较没有太大的变化,店里也没有关于应对汽车三包法规的专门活动,一切按照常规的运营。同时从销售反馈回来信息看,三包法规对消费者选车的影响并不大,来店的顾客基本上还是围绕车性能、用途、品牌来选择比较,购买很少参照汽车三包法规。
记者在北京某汽车园附近随机采访了5位刚看完车的消费者,但是仅有1位消费者表示关注过和查询过汽车三包信息。
一位看车的消费者唐先生表示,自己选车的标准主要是看车辆口碑、性能、功能用途和安全性等,不会把三包规定作为购车标准。唐先生对汽车三包法的理解是:法规只是在汽车出现问题时候的维权保障,消费者完全可以在购车时选择问题少质量可靠的车型,这样避免因为车出问题维权而浪费的时间和成本。而不是有了三包法就可以放心去选任意车型,这样万一到手的是缺陷产品,虽然厂家承诺各种包修包换服务,天天周折于维修维权的路上也很浪费精力。
10月10日 中国广播网 捷豹陆虎连陷熄火门 4S店拒三包推托油品问题
从去年开始,捷豹路虎旗下的一些车型就遭到消费者投诉:驾驶过程中突然熄火。据媒体报道,至今陆虎依然是以油品问题造成的燃油泵烧坏为由告知消费者您这情况得自费维修。
在浙江,一辆路虎神行者车主黄先生去年在高速上驾车出现突然熄火,车子拉到4S店检测,4S店电脑检测开始称车子的油泵出现问题,后来又说是油品的问题。黄先生:在高速上面突然间熄火了,后来到4S店,在4S店给我解释说他们的油泵问题,但是再等几天回信的话就说是油质的问题,不是他们油泵的问题。
而4S店也有话说,他们打开了黄先生的油泵发现里边确实有杂质。4S店:首先受污的整套油路系统肯定要进行清洗,油泵肯定是自费更换的处理方案,因为这个要向厂家索赔肯定是会拒赔的。
汽车三包本月刚刚开始实施,这样的情况该如何判定呢?记者咨询了国家质检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资深汽车专家王凯明,王凯明表示,如果是因油品问题造成的确实不能算厂家的责任。
王凯明:三包规定里有一个界定就是使用不当,就是说你所加注的油品特别是外地很多油的油品质不属于车的质量,而属于使用环境或者是用户使用不当,发生过这种问题,北京也发生过这种问题。
但是,王凯明表示不排除是汽车本身造成的问题。如果汽车质量问题,企业必须按照汽车三包法执行。
据媒体报道,捷豹路虎公司旗下的路虎发现4柴油版、揽胜极光、捷豹XJ、捷豹XF等都被曝出出现过熄火的情况,而4S店和厂商也大都以油品有问题来解释,对于这种情况,王凯明建议有类似争议的车主可以通过中国汽车三包网等途径向国家质检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投诉以便相关部门进行调查。
10月09日 中国新闻网 北京购车摇号申请人数再增5万 中签比例或创新低
据北京市小客车指标调控网站消息,截止8日24:00,小客车指标申请累计收到个人小客车配置指标申请和确认延期的共1695487个,有35304家企事业等单位申请小客车配置指标59538个。个人申请人数比上个月1647050增加48437个,因此,10月份的中签比例或创历史新低。
按照规定,有关部门将对申请信息进行审核,审核结果将于10月25日在北京缓解拥堵网站公布。北京市交通委此前表示,将坚决落实市政府清洁空气行动计划中关于到2017年底全市机动车保有量控制在600万辆以内的目标,从而降低尾气排放对大气污染的影响。有消息称,如果把任务平均分解到每个月,那么摇号指标可能从现在新车指标的每个月2.2万辆减至11700多个,因此中签难度也增至1:132。“市民担心明年政策调整后更加难摇号,所以一些不急需的市民也早早加入摇号大军。”
新增小客车配置指标数量的具体实施方案,相关部门正在进一步研究,预计11月底公布,2014年实施。
10月08日 中国经济网 国内外差价87万 奔驰攫利揭秘:仅给经销商5%利润
“和宝马、大众等品牌一样,奔驰的经销商销售环节基本往往都赔钱,主要靠售后服务赚钱。”做过多个德系品牌经销商的马女士(化名)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奔驰厂商在销售、售后环节几乎垄断了渠道、定价,经销商不仅利润空间微薄,对制定销售策略的话语权也很小。
以奔驰S系列车型为例, 4S店里奔驰S300的进货价是79.5万元,厂商给的指导价是85.8万元,预留经销商的利润空间是7.9%,而比S300售价更高的S350在美国售价仅为53万元,加上国内关税等费用,也仅要93万元,但S350在国内官方指导价却是139.8万元,差价近47万元,而国内外价差更高达近87万元。另外,消费者在奔驰4S店换一个轮胎,是轮胎厂家直营店价格的一倍,这主要在于奔驰厂商控制着零部件供应渠道,从而赚取高额差价。
“十一”期间,记者走访了北京市昌平区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与梅德赛斯-奔驰4S店销售顾问不甚热情的态度相比,该处奔驰二级经销商显得很积极,业务员们都等在店门口主动和记者搭讪,并把记者引到店内参观。一位业务员小李告诉记者:“我们都是从4S店拿车,但是价格比个人拿车便宜,相当于批发价,同样一款车,在4S店卖只能优惠一万元、两万元,我们可以优惠四万元、五万元。”
事实上,中国豪华车虽号称“全世界最贵”,部分车型价格比国外高出三倍,即便如此,4S店却仍喊利润低,有时候甚至赔本卖车。
从马女士给记者提供的数据来看,除去返点外,奔驰厂商留给经销商的利润空间并不大,大概只有5%。例如,GLK300指导价是41.8万元,4S店进货价是39.1万元,S300指导价是85.8万元,进货价是79.5万元,E200指导价是51.8万元,进货价是49.7万元。
既然经销商不赚钱,那么,究竟是谁拿走了奔驰进口车的利润大头?答案是奔驰在华总代理商—北京梅赛德斯-奔驰销售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奔销售公司)。
以GLK300为例,该款车已经实现国产,除变速箱等部分核心部件需要进口外,其它都是国内组装,零部件进口关税是10%,部分GLK系列车美国售价在3.75万美元至3.90万美元之间,约合人民币23万元,而GLK300卖给中国经销商的价钱是39.1万元,高出70%。
“经销商拿到进口车的进货价,与出厂价相比已经倒了两次。”马女士介绍说,“第一次是运到中国后交的120%左右的关税;第二次是奔驰中国总代理商抽取部分利润,他们相当于总批发商,经销商都是从总代理商处拿货。”
据多位业内人士分析,由于垄断了进口汽车渠道,跨国车企通过采取全资、控股等方式在我国设立进口汽车总代理商,客观上造成了两者之间的恶意关联交易,总代理商的毛利润可高达30%。
据悉,厂商会给经销商制定销售目标和每款车的指导价,并根据销售情况给经销商返点,最差的返6%,最好的返10%。“返点是在下一次进货时,根据经销商上一期销售情况兑现,这进一步增加了经销商的压力。”马女士坦言。而真正卖车时,经销商一般会比指导价卖得便宜,有时候为了完成厂商的销量目标,甚至会低于进价赔本卖。
既然销售环节不赚钱,4S店只能从售后服务赚钱。不过,在售后环节,北奔销售公司同样通过零部件渠道、价格垄断,赚得盆满钵满。奔驰S300为例,记者咨询后发现,同样是原配的普利司通轮胎,在奔驰4S店换要2300元一个,外加300元的工时费,还得提前半天预约,因为4S店需要提前订货。而在一家叫利来顺的普利司通轮胎直营店更换,只需要1480元,不需要工时费,相差1120元。
普通零部件价格、保养费也就几千元钱,再贵对于高端人士而言也是皮毛。但像变速箱这样的配件,要是出了问题,就只能找4S店了,其它地方买不到,而能给4S店提供货源的又只有厂商。汽车行业资深分析师张志勇告诉记者:“跨国车企,尤其是豪车企业凭借技术、品牌优势,垄断零配件供给渠道、价格,从售后服务中谋取比整车销售更高的利润。”
在张志勇看来,助长豪车企业对零部件垄断的原因有三,一是豪车企业在技术、品牌上的优势;二是豪车车主对4S店的依赖性,他们一般很少去非4S店维修、保养;三是中国汽车工业整体发展水平低,尤其是零部件制造水平没能打破豪华车企对关键零部件生产技术的垄断。(中新网汽车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