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节日更应传承、光大“孝道文化”

2013-09-18 02:13:34 来源: 郑州日报
字号  

    双节来临,如何让传统“孝道文化”发扬光大,是摆在每一个人面前并需妥善解决的问题。

    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弟子规》,就把“孝”贯穿全书,第一章就是“入则孝”。“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也是社会教化的核心。《弟子规》开篇:“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馀力,则学文。”从人之根本出发,教育人们从这几个方面对自身进行德行的塑造。“首孝悌”,就是做人首先要心中有爱,要孝敬父母。如果一个人连养育他的父母都不孝敬的话,怎么还能谈得上对长辈、对兄长、对领导、对同事、对朋友的尊重呢?那么他就丧失了做人的根本。“次谨信”,告诫人们做人要谨慎,要诚信为本。如果不能诚实待人,那么他依靠什么立足社会呢?“泛爱众,而亲仁”,意思是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有馀力,则学文”,如果做了还有余遐,还要学习其他知识充实自己。这是教育我们如何待人处事、如何学习,要经常学习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缺点,从各个方面来约束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这是学习《弟子规》,传承传统文化的感想之一。

    有孝道才有德行,孝也成了中国传统的伦理概念。这是感想之二。《弟子规》中有“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的教诲。孝是一个道德范畴,是人类进化到一定程度,物质财富得到相应积累后出现超越生存的情感需求。我国古代就有孝治天下的典范。如《二十四孝》中“亲尝汤药”的汉文帝:“生母薄太后,帝奉养无怠。母常病,三年,帝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汤药非口亲尝弗进。仁孝闻天下。”

    《弟子规》中教导人们要有基本的孝道德行。可据社会学家调查,在现实生活中,城乡违反孝道的现象比比皆是,尤其在农村地区,孝道堪忧。孝、信、义、礼这几千年的中华传统美德,常被抛到了九霄云外,有些人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传统美德失传,道德水准滑坡,这种现象,丧失了起码的孝道德行,值得深思!

    孝心常在,懂得感恩。这是感想之三。《弟子规》还告诫人们行孝必须从细微之处入手,对一个人而言,应该报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养育之恩,把感恩之心体现在一个“孝”字上。如:“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应勿懒;出必告,返必面;居有常,业无变,事虽小,勿擅为。”这是孝道的基本要求,教诲我们要在时时刻刻、点点滴滴中去行孝。“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教导我们不要因小而不为,说出了“孝”渗透在细微处,良好的品德和生活习惯,都是在点滴中养成的道理。

    一生百行孝为先,万善之门孝为基。说明了“孝”是一切的根本!《弟子规》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值得我们 学习和传承。从今年7月1日起,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护法》正式施行,“常回家看看”入法,以法律来巩固“孝”,这也是传承“孝”的一种具体体现。苏东坡云:“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神思子自知。”《弟子规》虽然只有千余字,但蕴含的哲理却发人深省;虽然时代在变,人们思想观念在更新,但中国国学历时久远,博大精深,仍具有极强的教育意义。我们通过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熏陶,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增强自己的审美底蕴和人文意识等大有裨益。让我们在领略古典文学气息,感受国学真谛的同时,洗涤思想,净化心灵,提高觉悟,增长智慧,大力弘扬孝道文化,让孝文化的清风吹进千家万户。每个人都从自己做起,传承和践行孝道,并影响身边的人,同心协力共建美好家园,共创和谐世界。               焦豫安

[作者: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