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金秋助学 爱心圆梦

2013-09-18 02:13:32 来源: 郑州日报
字号  

共青团新郑市委与新郑农商银行联合举行“相知相伴·金秋圆梦”捐资助学仪式。

共青团新郑市委与新郑农商银行联合举行“相知相伴·金秋圆梦”捐资助学仪式。

新郑市总工会为助学对象送去精心挑选的书籍。

新郑市总工会为助学对象送去精心挑选的书籍。

把关爱送到学生家中。

把关爱送到学生家中。

    本报记者  陈扬  赵聪聪  高凯  边艳  李伟彬  沈磊 文/图

    编者按

    十年寒窗,金榜题名,金秋助学,成就梦想。

    在新郑,已经普及了十二年免费教育(九年义务教育和三年高中教育),实现了教育均衡化发展,让所有孩子都“上起学、上好学”。又是一年金秋时节,全国各地的大学殿堂向新一届高三毕业生伸出橄榄枝,当一些寒门学子由于种种原因可能无缘自己的大学梦时,新郑伸出了“金秋助学”的教育接力棒。

    爱心圆梦,十数年如一日,新郑将爱进行到底!

    多途径   雪中送炭暖人心

    穷人孩子早当家。不到8点,新郑市郭店镇小司村的小王已经起来打扫了院子卫生,并做了全家人的早餐。干净的院子中间铺了一个5米见方的塑料膜衬子,是用来准备把刚收获到家的玉米摊开晒的。旭日东升,注定又是一个充实的一天。

    充实的一天,更是充满希望的一天。9时许,新郑市总工会的工作人员来到小王家,送来了上大学的首笔学费款,还有一个行李箱、一本《大学新生》书籍。

    在金秋这个收获希望的季节,大学之梦,更要圆。为了确保资助金能尽快到需要它的学生身上,新郑市多管齐下,坚持“走”、“进”、“送”,通过“座谈会现场发放、工作人员入户送、指定地点领取”等形式,确保每个学生在开学前都能按时领到助学金。

    走,走群众路线。为确保资助金能真正用在关键处、用在刀刃上,用在那些家庭最困难、最需要帮助的贫困大学生身上,新郑自始至终严明要求、严肃纪律、严格程序。在资助对象的评定中,坚持“公正、公平、公开、透明”和贫困首要的工作原则,既广泛动员学生报名,又严格对贫困学生进行筛选,在审查乡、村、校三级证明材料的同时,分组对所有报名学生进行了家访,保证了整个助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和规范有序。

    进,进学生家门。进家入户,绝不是“作秀”,而是为了进一步方便学生,同时带去更多的鼓励和鞭策。据了解,新郑市将金秋助学活动当成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来抓,入户时,市里相关主管领导、教体局和总工会等相关部门负责人都会一起去,大家各司其职,认真做好调研、专访、帮扶等工作,不仅让学生都能上得起学,还要改进工作方法和解决更多的社会隐性问题。

    送,送助学服务。“要去解决钱不能解决的问题”。助学服务不仅仅是送现金,更是送去合适的物资和精神关怀。物资虽小,可能只是一个笔记本,但是写上了精神寄语,意义和价值就立刻“不一样”了。小司村的小王说:“市总工会送的行李箱真大,它装满了故乡的爱,我将带着这份爱开启我人生新的征程!”此外,送助学服务还包括帮助贫困家庭大学生申请助学金及助学贷款等,以更好地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总动员   传递社会正能量

    “金秋助学”,且看新郑总动员:借助传媒,广泛宣传发动;多方联动,广泛争取支持;提升影响,广泛凝聚爱心。全社会行动起来了,民政局慈善总会、团市委、总工会、武装部、农商行、郑煤集团、村委会、爱心人士……每个人都在关注,每个善心都在发光,这是爱的力量,这是社会正能量……

    新郑农商银行董事长马文明说:“‘勇担社会责任,关注社会和谐’已成为新郑农商银行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即将走入大学殿堂的莘莘学子犹如冉冉升起的太阳,新郑农商银行将与其相知相伴,帮助各位大学生早日完成学业,成为国家栋梁之材,在学有所成之时,为建设家乡、为实现‘中国梦’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金秋助学已开展多年,之前一些得到资助的孩子有的已经走出校门,走上了工作岗位,尽管他们出身贫寒,但他们学习刻苦,工作努力,社会责任心强。资助不但帮助他们完成了学业,增强了社会竞争能力,更培养出了他们的爱心、责任心和感恩心。如今,这些孩子走到哪里就把关爱困难群体的爱播撒到哪里,成为和谐社会建设的生力军。受资助的学生代表小张说:“今后,无论我走到哪里,从事什么工作,我都会是一名有爱心的人,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我会努力工作,服务社会,回报社会。绝不会让关爱我的人失望,不让付出善举善心的人对我这个贫困家庭孩子寒心。我会用最大的力量去关爱那些需要爱的人,把爱传递下去,让爱发扬光大……”

    多举措   创新助学新模式

    今年是新郑市总工会“金秋助学”的第十个年头,今年的主题是“回顾十年助学路·爱心共铸学子梦”。十年来,新郑市按照政府主导、多方运作、社会参与的要求,积极推动完善国家助学政策体系,落实国家现行助学政策。同时,该市积极拓展助学内容,延伸助学链条,创新助学方式,有力地促进了“金秋助学”活动的开展。新郑市在工作推进过程中也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和创新,力争困难职工(农民工、下岗职工)子女不失学、圆学梦。

    扩大助学范围。新郑市总工会不仅对当年考上大学的特困学生给予救助,还对资助过的往届学生进行跟踪回访,全面了解他们入学后的生活、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好继续帮扶工作。对在校表现优异,家庭仍十分困难的学生,继续给予资助,帮助其顺利完成学业。

    提高助学标准。为了让上大学的困难职工子女得到更有效的帮扶,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新郑及时提高助学标准,给予帮扶系统内考上大学的困难家庭2000元至5000元不等的助学金,同时为受资助的学生发放相关物资。

    注重精神帮扶。今年金秋,新郑市总工会还为每个受资助的学生发放了一本《大学新生》书籍,鼓励他们通过“适应、学习、工作、情感、心理、网络、休闲、生活”等八个方面的提前预习,帮助他们去积极地、快速地适应大学生活。新郑市慈善总会还特意给每一位受助大学生写了一封信,信里写满了诚挚的鼓励,并对他们提出了殷切的希望和美好的祝愿,告诉他们,暂时的生活窘迫不是伤痛,而是财富,鼓励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用自己更加坚强的肩膀去迎接人生道路上的困难和挑战。

    多渠道   爱心力量筹善资

    8月22日,对于考上北京大学的贫困学子小盼来说是个值得铭记的日子。在当天举行的新郑市“金秋助学”助学金发放仪式上,小盼领到了3000元助学金:“非常感谢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对我的帮助,这些钱使我的家庭减轻不少负担,我将克服困难,勤奋学习,以期将来更好地回报社会。”

    涓滴之水,汇流成河。是的,整个社会都在伸出“援助之手”。

    自2009年起,新郑每年都会有100余名贫困大学生在新郑市慈善总会的资助下走入大学校园。几年来,一个个满怀求学渴望的贫困家庭的孩子,带着慈善总会发给他们的资助金走进大学校门,实现他们的大学梦想。今年也不例外,共有101名贫困大学生得到了慈善总会的每人3000元的救助。这笔善款是全市各界爱心人士的无私奉献,3000元的助学金虽然不能让他们衣食无忧,但这其中却也充满了爱的力量和温暖的期待。

    8月27日,郑煤集团新郑煤电公司在该公司办公楼三楼会议室举行“金秋爱心助学”资助仪式,共资助学子36名,发放资助金66000元。

    2013年新郑市希望工程圆梦助学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爱心支持和积极参与,争取到了习酒、茅台、蓝天冶金,特别是新郑农商银行等企业的爱心资助。今年,共筹措资金473000元,帮助了128名贫困大学新生圆梦。

    8月26日的“30万元资助百名大学生喜圆大学梦”活动已不是新郑农商银行在慈善道路上的一时之举。2006年以来,新郑农商银行以“相知相伴,情系未来”为主题,开展系列关爱教育事业主题活动,为中小学生送学习和生活用品,积极发放助学贷款,爱心援助困难大学生,让百余名上不起大学的孩子完成了学业,实现了理想。该银行连续最近三年被市慈善总会评为“爱心企业”。

    放眼量   寒门学子当自强

    “我们不能选择家庭出身,但我们可以选择努力学习。到了大学,我们要用知识不断丰满青春的羽翼,做对社会有用的人。”8月26日上午,共青团新郑市委与新郑农商银行联合举行“相知相伴·金秋圆梦”捐资助学仪式上,学生代表小秀代表来自新郑各个乡镇的共128名贫困学子表达谢意,更表达了心愿。

    是的,我们不能选择家庭出身,但求学之路解决资金难题,我们有很多选择。眼下全国各大高校新生报名入学之际,“金秋助学”等爱心捐助能尽力帮助贫困学子们顺利走入校园,但这只是学费,上大学的生活费和其他费用怎么解决呢?记者咨询了教育界相关专家,总结了以下三个方面可供学子借鉴。

    申请“绿色通道”。“绿色通道”是近年来面向那些被录取入学、经济困难的新生,经审核对经济困难无法缴纳学杂费用的,批准暂缓缴纳学杂费,先进入学校学习,然后学校帮助这部分学生通过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等方式来解决经济困难问题,教育部规定各公办普通高等学校都必须建立的一种制度。“绿色通道”是确保普通高校家庭经济困难新生顺利入学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在此提醒广大学子:如果来不及在本地办理贷款,可在报名入学后,通过学校办理申请助学贷款。在申请贷款时,学生必须准备本人学生证和居民身份证复印件,以及学生家庭所在地有关部门出具的家庭经济困难证明等真实材料。

    “助学金”和“奖学金”。“助学金”也可以称之为“补助”,分等级,可以申请。“奖学金”分两种,一种是国家奖学金,这个要申请,另一个是在班级期中或期末考试时获得名次,学校的奖学金(金额标准各校根据自身情况而定)需要靠自身努力。各个高校都有自己的奖学金、助学金制度,学校在各项政策的实施细则上,也有一定的差别,学生可以向学校咨询具体情况。

    勤工俭学,自力更生。如今,各大高校均有完善的勤工助学制度,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贫困学生的经济困难。勤工俭学可以在校内,也可以在校外。大学在校内一般都设有若干固定岗位供学生勤工俭学,可以得到不低于全市最低工资标准的酬金,但学生参加勤工助学的时间原则上每周不能超过8小时,每月不能超过40小时。在校外,一般就靠学生合理利用自己的空闲时间,做些力所能及的“零工”。在此需要提醒学生两点:一是要分清主次,学生的主业还是学习,不要因为勤工俭学而耽误了学业,得不偿失;二是要抵挡诱惑,大学生活是一个人从校园到社会的过渡期,面对社会的诱惑逐渐增多,而勤工俭学使踏入社会的进程进一步加快,在这个过程中,要能抵御物欲和私欲的诱惑,不要光想“走捷径”、“捡馅饼”。

    助学圆梦 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记者手记

    有这样一群青少年,他们聪颖、勤奋,在知识的海洋里,他们求知若渴。高考成为改变他们命运的转折点,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大学通知书。然而在喜悦面前,他们却愁眉不展。贫困,成为了他们实现梦想的拦路虎。

    助学圆梦,不仅政府在行动,新郑市的一些企业、一些爱心人士也纷纷伸出了援助之手。虽然身份不同,但他们的出发点是相同的,他们共同承担起这份责任——不让一个孩子失学。有一首歌是这样唱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我们要大力宣传,积极弘扬这种精神和行为,争取利用我们自身的优势,努力带动营造全社会大力支持、热情参与、积极服务“圆梦行动”的良好氛围,吸引更多的热心人士加入到“爱心助学”的队伍中来。

    然而圆梦之路绝不能到此终止。那些被资助的学子一定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把考上大学作为人生的成长台阶,摆正心态,不攀比吃穿享乐,把心思用在学习上,博览群书,提高修养,成为有用人才,回报社会。同时要懂得感恩,把党和政府的关怀、社会各界的关爱,转化为投身科学发展的具体实践,转化成回报家乡、建设家乡的强大动力,去创造青春业绩,谱写青春华章!

[作者: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