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河南新闻

农民日报:群众心中的一方金印

2013-09-11 11:50:11 来源: 农民日报
字号  

  吴金印是河南省卫辉市唐庄镇一位普普通通的乡镇党委书记,他任职44年来,为什么无论走到哪儿,都能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戴?在金门沟复垦现场,吴金印一脸宽厚地笑了。他说:“这个道理,说起来非常简单:身为共产党员,基层干部,只要你长期坚持走群众路线,真正深入到群众中去,想群众所想,干群众想干的,真正让群众得到好处,尝到甜头儿,群众自然会把你当亲人看待。”

  “老百姓是爹娘,谁不好好为他们办事,就是不孝之子”

  一双老布鞋,一身中山装。几十年来,吴金印无论身份如何变化,始终都是一身十分朴素的农民打扮。吴金印朴素得就像原野上的泥土。用他自己的话说,“咱啥官也不是,就是个老百姓。”

  在狮豹头乡工作的15年里,吴金印7年住在军烈属、“五保户”家里,8年住在治山治水的工地上。每次收工返回驻地,都要抽空为孤寡老人洗衣叠被,烧水做饭,为生病的老人洗脚、剪趾甲。每年青黄不接时,都要带上乡干部跑遍山里的沟沟岔岔、角角落落访贫问苦,把一袋袋面粉、一捆捆衣被,扛上高山,背下深谷,亲自送到贫困户家里。淳朴的山区人民为了让子孙后代永远铭记他的恩情,把“太行公仆”四个大字镌刻在大山的峭壁上,让大山永久作证。

  来到唐庄镇后,吴金印仍然坚守密切联系群众的信念和本色。他不住机关、村委会,而是住在老百姓家,串百家门,吃百家饭,每天还给老百姓交饭钱。

  一边帮他们挑挑水、扫扫地、烘烘火,一起劳动,一边了解基层情况,跟群众商量制订发展规划。吴金印说:“只有生活在群众中,才能了解群众;知道群众在想啥,才知道自己该干点啥。”

  1995年,西代庄村饲养户李会林想扩大养猪规模,但苦于没有场地,吴金印了解情况后,马上出面与村里协调,帮他解决了20亩扩建用地,并帮助办理了用地手续。此后,吴金印一有空就要到猪场转转看看,了解企业发展情况,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吴书记又问起你了”,每次遇到村支书,李会林都会听到这句口头禅。资金周转困难,吴金印出面担保贷款;再次扩大饲养规模,吴金印又帮着增加20亩地。现在,养猪场存栏量从当初的1000多头发展到了1万多头,年收入300万元。“没有吴书记,哪有我的今天!”致富的李会林逢人就说,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攀穷亲戚,交穷朋友,是吴金印给自己定下的一条规矩。一年冬天,寒风呼啸,冰冷刺骨,吴金印到大司马村检查防火工作,老远就看见一对母子吃力地抬着一个坐轮椅的残疾人蹒跚而行,他急忙上前帮忙。细问之下得知残疾人叫韩志明,高位截瘫,家里生活困难,借钱欠债好不容易盖起一座平房,可村里搞规划占了他家门前的路,让他走邻居家的院子,谁知院内道路坑洼不平,坐轮椅出入很不方便,每次穿过院子娘俩儿都得抬着轮椅。为民解忧刻不容缓。第二天,吴金印便带着镇干部来到村上,专门为这位残疾人修了一条直通通的路。从这以后,吴金印就和老韩一家交上了朋友,夏天出钱帮着修房补漏,冬天送去自己的新棉衣、新棉被,感动得全家人热泪盈眶。吴金印每次来探望,老韩都紧紧拉住他的手,总有说不完的心里话。

  “人民群众是广阔大地,我只是一粒种子,只有把根深深扎到大地里才能开花结果”

  “干部和群众,是种子和大地的关系。心系群众苗得土,背离群众树断根,离开了群众就是死路一条。”吴金印坚持认为,“当干部,只有为老百姓干事,心里才踏实;只有为老百姓排忧解难,心里才好受。”

  主持狮豹头乡工作没多久,吴金印来到靳庄村。当时,乡亲们正在吃午饭。他接过一个老大娘的饭碗,一看顿时愣住了:灰黑的汤水里,泡着几个糠团,漂着数片野菜。吴金印暗下决心:拼上一条命,也要带领群众改变落后面貌。

  他带着领导班子成员翻山越岭搞调查,饿了吃块干粮,渴了喝口凉水。一天翻五六座山,七八天穿烂一双鞋。沟沟岭岭,他跑了个遍。向荒沟要耕地,向荒滩要粮食,规划由此产生。面对着除了石头还是石头的山岭,吴金印想,山搬不动,可以把石头缝里的土挖出来造梯田;沟填不平,可以让河水改道,闸沟造地。他的想法得到了大家的赞同。于是,全乡干部群众,掀起了挖土造梯田的热潮。经过一冬一春苦干,筑起了几十条拦河坝,造出了200多亩梯田。

  谁知到了夏季,山洪把新造的拦河坝和梯田一扫而光。对此,吴金印没有退却。他带着大家,把平面坝改为拱形,200多亩梯田又造了出来,种上了庄稼。

  第二年汛期,暴雨汇成的滚滚洪水,再一次冲走了满沟的庄稼和良田。眼看着心血又付诸东流,干部群众痛心疾首,有的失声痛哭。

  灾难伤透了群众的心,吴金印同样难过。但他明白,越是困难的时候,干部越要经受考验。他把干部召集到一起,鼓励大家:挺起腰杆,跟穷山斗,跟恶水斗。苦熬没有头,苦干有奔头!

  大家总结前两次的教训,把拱形坝改为塔形坝。每道坝下面,再修一个跌水池。洪水袭来时,可以起到缓冲作用。洪水进入水池,再从底部暗渠泄出。第3年,200多亩梯田经受住了山洪考验。昔日的荒山,终于结出金灿灿的果实。

  吴金印在狮豹头乡工作10多年,带领群众凿山洞6个,筑大坝85道,建小水库和蓄水池25座,修渠道3.8万米,修筑高标准山区公路20公里,建公路桥8座,植树20万株,造田2000多亩,昔日的荒山秃岭,如今长满了丰收在望的庄稼。

  “干部和群众,是鱼水关系。活鱼水中游,死鱼水上漂”

  心里真有群众,就要扑下身子,为群众排忧解难。

  1960年入党至今,吴金印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头,和老百姓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狮豹头乡池山村,原来吃水非常难。半盆水,洗了菜,再刷锅,最后饮牲畜。世世代代,饱受缺水的困扰。乡亲们为挑一担水,要跑十几里山路,到一个叫凉水泉的地方接水。上百副水桶,用绳子穿起来排队,争水引起械斗的事时有发生。

  为把群众从缺水的困境中解脱出来,吴金印号召山区青壮年劳力:一人打一口旱井,蓄住雨季的山水。吴金印带头打井。每天下班后,到村后的崖壁前掏石挖土。经过一段时间,打成了一口深两丈许、能蓄十几立方米水的旱井。汛期,他把水蓄到井里,春冬干旱季节,他把一担担清水,倒进山村人家的水缸里。池山村的几十户人家,都吃过吴金印挑来的水。

  带着干部钻最深的沟,爬最高的山,跑遍村村户户,深入访贫问苦,成了吴金印每年工作的重要内容。自然而然,群众也把吴金印看作自己的亲人。1980年,吴金印奉命调离狮豹头公社。为不惊动乡亲们,他早早起床,带着简单的行李,推着自行车,悄悄地下山了。走到小店河村头时,被青年突击队长闫玉礼最先发现了。结果,正在附近河边洗衣服的妇女,放下手中的衣裳跑过来了,正在路边田里锄地的小青年,丢下锄头跑过来了。村头的老大娘老大爷,也拄着拐杖赶过来了……人们紧紧拉着吴金印的手,围住不让他走。最后,人越围越多……于是,吴金印硬着心肠,挥手和乡亲们告别。此刻,他眼噙着泪,只敢往前走,不敢回头看……大家则饱含热泪高喊道:“吴书记,山里是你的家,你可要常来啊!”

  “俩眼一睁,忙到熄灯。”数十年来,为了老百姓的事,吴金印几乎没有休息过一个双休日。他每天都要坚持工作十几个小时,镇里一些年轻干部都很难跟上他的节奏。早上6点他就起床,去各村走巷串户,去十里沟造田,去西山绿化工地干活。有事回机关,只要门一开,群众就会找过来。说啥的都有,家里老人有病的,邻里之间不和睦的,想如何发展的。不管什么问题,他都耐心倾听,甚至晚上休息前还要接群众十几个电话。

[作者:高文  编辑:袁连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