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三周年:民生内涵助推教育公平

2013-07-11 10:37:00 来源: 中国教育报 
字号  

  深层探索深化改革攻坚——

  推动了许多从前推也推不动的事儿

  “搭上了异地高考政策首班车,觉得自己很幸运!”去年冬天,长在福州、学在福州的重庆女孩鞠建榕,终于不用像以往的随迁子女一样回家乡高考了。在福建她就能报名参考、享受同等待遇。

  与此同时,打通中职与高职的通道,拆除中职和高等教育的藩篱,注册入学、“技能高考”等在一些地区开始试点。2011年,湖北省500多名没摸过普高教材的中职生进入了大学。

  招生考试领域的重大突破,顺应了民意,也是纲要实施3年来,从国家层面顶层设计、试点先行、稳步推进,向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发起的一场战役。

  细心的人会发现,这轮教育改革从一开始就显得不同以往。从纲要的制定开始,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就是一个鲜明的基调。作为一个面向未来10年的中国教育改革的路线图和时间表,纲要力求对当前我国教育面临的重大问题、制约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老百姓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有所呼应、有所回答。

  袁贵仁直言:“随着改革的深入,共识度会越来越低,因为它既涉及观念、体制,也涉及切身利益,因此我们要充分注意到教育改革的艰巨性、复杂性。”

  显然,能否破除不利于教育发展的体制性障碍,能否冲破传统观念和体制机制的束缚,关乎纲要落实的成效,也关乎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成败。

  3年来,很多从前总也推不动的改革领域面目为之一新。

  2012年2月16日,陕西省龙年第一场新闻发布会聚焦民办高等教育,从当年起,对全省民办高校实施分类管理,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可获公共财政扶持。2013年,上海市实施地方公办高校生均经费拨款定额统一新标准,适用于行业办普通本科高校、高职高专学校。安徽省创新学前教育办学体制,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扩大普惠性幼儿园学位。江苏260多所中等职业学校建立起1200多个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每年“订单式”培养规模占到全省招生规模的20%。

  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均归于民意,哪里不好就改革哪里,哪里有阻滞就向哪里发力。纲要的3年实践,以民生视角和科学决策为发端,在高举教育惠民旗帜的同时,也悄然改变着中国教育的价值取向。

  高考改革,曾经是百姓心中的一块坚冰,虽然仍在路上,人们却从多样化的改革视野中看到了变革的力量。湖南省将普通高校招收中职毕业生技能操作考试范围从机械类扩展到电子类、计算机类专业;浙江省改变“一考定终身”的招生考试办法,推行“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改革……

  民办教育,曾经是教育发展不忍提及的角落,体制、经费、招生等方面的障碍,似乎时刻提醒着民办教育的“出身”。而今,教育部专门出台政策,强调民办学校在自主招生、教师待遇、学生权益、学位审批等方面享有与公办学校同等的待遇,要求清理并纠正歧视民办学校的各类政策,将民办学校学生纳入国家助学体系。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教育部今年的一号文件,也是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文件。袁贵仁在今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说,今后几年,教育部一号文件都将是推进教育改革的文件。“经过30多年的努力,我们哪些教育体制臻于成熟,哪些可以基本定型,哪些还没有实质性进展,哪些还没去触动?”“我们应该如何广泛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才能为下一代适应时代新变化做好准备?”“如何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找准那些属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并以此作为突破口、成为着力点,取得实质性、历史性的进展?”袁贵仁的一个个问题,印证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含其中》的报告中的判断:教育系统不可能无止境地满足迅速增加的需求,此时教育需要作出选择。而教育的选择就是社会的选择。

  教育面向未来,教育更要赢得未来。在教育规划纲要实施3周年时,我们要总结过去,但却不能过多停留。未来就在不远的前方,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征程,等着我们去开拓!(本报记者 柴葳)

[作者:马婷婷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