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三周年:民生内涵助推教育公平

2013-07-11 10:37:00 来源: 中国教育报 
字号  

  民生内涵助推教育公平——

  许多想都不敢想的事儿成了现实

  2011年,我国首次设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入园。

  2012年,四川省阿坝州九寨沟中学羌族考生兰易以619分的成绩,幸运地成为恢复高考后九寨沟县第一个考上北大的学生。“如果没有连片扶贫定向招生政策,要考上这么好的大学想都不敢想。”兰易兴奋地跳了起来。

  这一年,国家首次面向680个集中连片贫困县启动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定向录取新生1.2万名,使贫困地区上一本院校的考生同比增长10%。

  2013年,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罗甸县班仁乡班仁小学两层楼的食堂里,每个学生面前都是一大碗土豆丝黄豆芽辣椒炒肉的菜盖饭。

  两年前,贵州集中连片特困区的65个县成为国家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县。当年,贵州省投入近7亿元专项资金,在全省村级以上学校建起9961个食堂。次年,又为3404个教学点简易食堂建设提供每校1万元的补助。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纲要从诞生之初就将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放在了非常突出的位置。3年来,一项项关乎教育公平的新政出台。

  学前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将使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提高10个百分点;

  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每生每天补助3元,直接受益学生约2600万人;

  中央投入168亿元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农村学校图书、教学仪器设备及寄宿条件极大改善;

  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覆盖范围,从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进一步扩大到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职国家助学金覆盖率达90%;

  研究生奖励政策的出台,标志着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完整体系的形成……

  仿佛一夕之间,许多从前想都不敢想的事儿,都变为现实。

  读懂农村,才能读懂中国。中国教育最大的“分母”在农村,中国教育最薄弱的环节也在农村。纲要颁布之初便将促进公平的着力点放在农村教育上,这无疑让中国的教育公平之路走得踏实而温暖。

  3年来,教育改革发展进程中花费精力最多的是农村教育,出台政策最多的是农村教育,投入最多的也是农村教育。425个国家教改试点项目中,有46个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紧密相连。

  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等农村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的全力推进,是为了让农村孩子学得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全面实施,是为了让农村孩子吃得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的开展,是为了让农村孩子在学校住得好。

  为了让2000多万名农村留守儿童安心学习,由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正在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