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能否塑造我们的世界?眼下,硅谷巨头们已不再满足于仅用科技改变人们的生活起居,他们开始在政治角逐场上抛头露面,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完成从“技术控”到“政治生活塑造者”的华丽转身。
4月中旬,“脸谱”网站创始人扎克伯格与多家硅谷巨头联手创立了一家名为 “前进美国”(简称FWD.us)的政治游说组织。FWD.us官网将其宗旨概括为推动政策制定,让美国及其公民在全球经济中保持竞争力。目前唯一的具体目标是,推动美国移民改革法案,吸引更多外国技术人员扎根美国。
从“技术控”到“政策控”
美国行业企业成立游说团体并不新鲜,FWD.us之所以引起媒体关注,一是个性化的诉求理念;二是豪华的“班底”,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谷歌CEO埃里克·施密特、雅虎CEO梅里莎·梅尔等IT “大佬”都已参与其中;但最重要的还是其特殊的身份——美国科技行业(新媒体行业)首家政治行动组织。
硅谷精英总给人纯粹、远离政治的印象。而扎克伯格和他的同行们为何要主动跳进政治圈?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讲师沈逸认为,新媒体利益集团的诞生,说明这些行业巨头们迫切希望与政府互动、博弈,夺取政策制定的主动权。新媒体与传统产业的本质区别是获取利益的方式不同,它们从信息流动中谋利,因此需要宽松、开放的信息传播环境。尽管现在,它们的诉求是美国经济竞争力、移民法案改革等公共利益,但未来肯定会逐步向关乎其私人利益的信息管理政策转移。
讨论其动机时,还有一点不容忽视,那就是在美国企业界、尤其是硅谷根深蒂固的“技术决定论”。科技精英们抱有这样的臆断:技术不是社会的外生变量,而是解决棘手社会问题的决定性要素。在这种想法的驱使下,FWD.us觉得只有掌握知识经济时代最先进技术的他们,才是能够在移民法案上扭转局面的关键力量。
“美国特色”的权钱交易
基于技术优越感,FWD.us不甘于采取传统利益集团的“参政”方式,其官网标榜称,将让新老组织手法“完美结合”。FWD.us在硅谷和华盛顿各设一处办公室,一边负责“线上”组织活动,一边负责“线下”游说议员。为了推动移民法案,两支队伍都在积极行动。
在硅谷,本周,线上小组在官网新增了很多可以把页面内容分享到 “脸谱”、“推特”的链接按钮。网站还推出一项“大声讲”运动,只要民众留下电话号,网站便会主动打给你,并帮你接通参议员的电话,倾诉支持移民改革的理由。沈逸评价道,与石油、枪支等老牌利益集团相比,新媒体利益集团的动员和组织能力显然更优越。在华盛顿,线下小组的游说工作也正如火如荼。如果有议员愿意支持移民改革法案,FWD.us就为其砸钱投放电视广告,宣传其各种政治主张。
有美国媒体认为,为议员打广告无异于花钱买赞成票,这种老套的游说伎俩,与华盛顿的“密室政治”如出一辙,与科技巨头的形象格格不入。而《金融时报》评论称,FWD.us摆出“候选人之友”的姿态,愿意为各路政治派别的观点提供宣传资金,实际上却是不折不扣的商业协会,向顺应其意的政客支付非现金形式的酬劳。
媒体的矛头看似指向FWD.us,其实刺中的是美国游说体制的道德软肋。沈逸指出,美国利益团体的游说行动,就是将公共政策明码标价、以公开合法的方式行贿与受贿。与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不同,游说是先交钱、后交货的远期交易。
谁也不在“真空地带”
在美国政治的链条上,利益集团的游说,与其说是代言民意,不如说是将私人利益合法化为公共利益的工具。正如俄罗斯学者莫洛佐夫2010年在美国《外交政策》杂志所写:就与美国政府的关系来说,互联网行业与传统的石油行业、军火行业并无本质区别。
“新媒体利益集团参政的过程,只是向人们展示,科技巨擘并不是生活在真空中,他们终究会回归美国政治的固有生态中。网络世界里,国家安全、政府、资本之间的互动关系和运作规律,与现实社会并无本质差异”,沈逸说,最大、或许也是唯一的不同是,新媒体集团开辟了游说新模式,从过去集中密集的直接游说,向分散、隐藏、间接化的方向发展。
有报道称,参议院多数党领袖里德说,参院将在7月4日前表决移民改革法案。美国《新共和》杂志更是乐观地认为,移民改革法案在奥巴马立法日程表上排名很靠前。因此,法案通过或许“指日可待”。扎克伯格和他的同伴们似乎有望迎来涉足政治的首场胜利。(安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