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泰国华教工作者刘贤秋:我是狂热的“中国迷”

2013-05-24 16:50:00 来源: 中国新闻网
字号  

  中新网昆明5月24日电(李晓琳)“看美丽中国,爱远方的家。”泰国帊府公立中兴学校名誉主席刘贤秋将自己随身携带的笔记本展示给记者,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汉字。这位狂热的老“中国迷”说,笔记本上的内容都是看电视的时候记录下来的,几十年下来,这样的笔记本已经堆得很高。

  日前,63岁的刘贤秋因为参加“2013年泰北资深华文教师神州行”活动来到昆明。在这个由10位泰北资深华文教师组成的队伍里,刘贤秋是不折不扣的“开心果”,性格开朗的他不管是在车上还是在各个景点都能让大家欢乐起来。“我人老心不老,我还在继续学习,还要去中国更多的地方。”刘贤秋对记者说,他希望能带学校的学生多到中国来参加夏冬令营活动,让孩子们亲眼看看祖(籍)国的大好河山,更了解中华文化。

  刘贤秋是泰国第二代华裔,几十年来,都在为华文教育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14岁那年,刘贤秋从中兴学校毕业。“我没有继续深造读书也没有留在学校教中文,我出去做生意了,赚了钱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嘛。”刘贤秋爽朗的笑了。他告诉记者,因为懂中文和泰文的关系,自己的生意做得不错,并渐渐有了一些积蓄。“25岁那年,我做了中兴学校的校董。”刘贤秋的父亲当时是中兴学校的校董,他25岁那年接父亲的班。

  在中兴学校的38年间,刘贤秋没有教书,但他为华文教育事业做出的贡献不可小嘘。“我们不是国家的学校,大部分经费都是校董们出钱,还要负责招生,也不是那么轻易的一件事。”刘贤秋目前负责学校的中文部,学生学习中文课的时节、内容、中文活动都要通过他去协调和安排。目前,帊府公立中兴学校有900多名学生,其中有近60%是泰籍,学校共有12名中文老师,其中6名是泰国本土教师,另外6名是国侨办和国家汉办派去的老师。刘贤秋说,他近段时间在跟学校泰文部沟通,希望学生每周上中文课的时间多一些。学生学习中文的时间短,又难以在日常生活中巩固中文知识让刘贤秋很忧虑。但是,让刘贤秋感到安慰的是如今学习中文在泰国来说是件比较容易的事情,只要有兴趣就能好好学习。

  “我们小的时候学习中文的条件跟现在的学生不可比,但我对中文的热爱是超乎想象的,我是很狂热的‘中国迷’。”刘贤秋从小就对中华文化感兴趣,不仅说得一口流利的中文还写了一手好字。刘贤秋订阅了很多中文报纸,每天早晨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视机看中国的电视节目。刘贤秋说,他一天要看10个小时的中国电视节目,就算是没有时间看也要听。“我是中文节目的忠实‘粉丝’。”刘贤秋熟悉很多中国网络流行的新词,“每当遇到听不懂的词语,我就记下来到学校问几位从中国来的老师,这是我了解中国最便捷和快速的方式。”

  刘贤秋不仅对学校的学生要求严格,对自己子女学习中文的态度也丝毫不马虎。“我的4个子女都会说中文,我的小女儿是中文系毕业,还曾经到广西留学。”刘贤秋说,为了锻炼女儿的口语能力,他特意帮助女儿选择了一所没有泰国留学生的学校,那样女儿才能更好更快的锻炼口头表达能力。同样,刘贤秋在与云南华文学院和昆明华文学校的交流中也提出希望把不同国家留学生安排在一个宿舍的愿望,他说,要时刻提醒学生用中文交流,而不能让他们在留学期间依旧用母语交流,那样对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不会有大的提高。

  谈起华文教育工作的心得,刘贤秋说给他一天一夜也未必说得完。自身对中华文化的痴迷让他觉得自己的工作不管多难多累都值得,但刘贤秋也有许多自己的担心,比如新一代华裔青少年对中华文化的热爱程度、华文教育的师资力量和教学方法等,他希望现在的华裔青少年在幸福生活的同时还能像老一辈们一样怀有对学习的热忱。“只要有心就没有学不会学不好的东西,我一把年纪了还在读函授班,我对中华文化的热爱是一辈子的。”(完)

[作者:刘贤秋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