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中国聚焦

刘铁男案或成网络反腐转折 专家:本不应成常态

2013-05-14 13:26:00 来源: 齐鲁晚报 
字号  

  12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刘铁男涉嫌严重违纪被调查”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这次刘铁男被调查源于5个月前媒体人罗昌平的实名举报。人们对罗昌平的举报方式产生了兴趣。用实名的方式,通过网络曝光,最终得到了官方回应。这到底是不是网络反腐的又一胜利?网络反腐是否应成为常态?

  网络实名举报,“刘铁男案”非首例

  2012年12月,《财经》杂志副主编罗昌平发出了一份实名举报,对象是时任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的刘铁男。敢用实名,这与网络论坛上其他针对官员的匿名举报有很大不同。

  “实名举报,意味着自感证据确凿,敢于负责。”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社会发展研究所教授王文章分析。

  网络实名举报,这并非首例。2011年,张家界市城管副局长实名举报市长夫妇染指多项工程、湖北公安县国土局一名干部实名举报县长等,都曾引起轩然大波。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舆论研究所所长喻国明教授此前表示,举报人实名举报,将内容公之于众,引起更多人的关注,这其实也是一种自我保护,举报人希望借助舆论的力量避免被报复。

  此次举报与以往最大的不同在于,举报对象是副部级官员,而且最终得到官方回应。“刘铁男被调查”也被视为网络反腐“从局级到部级”的转折点。

  “刘铁男被调查显示本届政府的反腐决心,并且敢于利用并接纳网络作为反腐的新途径。”王文章说,“实名举报,调查起来效率更高,网络也不会成为诬陷人的场所。”

  他认为,网络实名举报,有关部门必须作出回应,否则无法向舆论交代。

  网络反腐已纳入中央视野

  今年4月,新华网、人民网、光明网等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和新浪、搜狐、网易等主流商业网站同步推出了网络举报监督专区,链接纪检监察机关12388举报网站等执纪执法和干部监督部门的举报网站。网友可以通过这个专区,了解各举报网站受理举报的范围,通过正规渠道反映问题。

  “这表明,网络反腐已经纳入中央反腐工作的视野。”王文章说。不久,中央纪委信访室首次“亮相”网络访谈,相关负责人系统解读纪委信访工作流程,引发关注。相关负责人透露,2008年到2012年,中央纪委监察部举报网站共收到网络件30.1万件次,约占中央纪委监察部同期信访举报总量的12%,网络举报已经成为继来信、来访、电话之后又一重要举报渠道。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选择这样正规的网络举报渠道反映问题。一些人在正规渠道“碰壁”后,选择在网上曝光官员违纪行为,他们大部分选择匿名,少数人像罗昌平一样,选择了实名。

  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宪法行政法研究室主任、教授周汉华说,纪检监察机关鼓励实名举报,但实名举报是对办案机关实名,不对社会实名。而网络实名曝光又往前走了一步,向社会公开。

  网络实名举报,双方压力都不小

  对网络实名举报可能存在的问题,周汉华也有担忧。“网络举报是一把‘双刃剑’。”周汉华说,网络实名举报的界限范围是什么?应该提倡、鼓励还是限制、规范、禁止?都是要思考的问题。

  网络上的信息,首先可能会在未经司法程序的情况下,在舆论上已经形成一边倒的声音,不利于维护被举报人的权利。与此同时,举报人也要面临巨大的外部压力。这一点,罗昌平已有深切体会。

  13日,在刘铁男被查的消息发布后,罗昌平并没有因此轻松。在拒绝了几乎所有媒体的采访后,他在微博上留下了一段颇显无力的话:“举报内容我历时一年核实,交叉佐证,举报后绝非单线条发展,其中最艰难最绝望的三四月无一媒体愿听我讲讲来龙去脉。现在大势既定,我无精力重复讲述。恳请媒体同行笔下留情,因为所有后果必须我自己承担,这非一个个体所能应付。”

  网络反腐繁盛 倒逼制度反腐

  “针对官员的网络曝光,本不应成为常态,但在当前中国,却有重大意义。”王文章说。

  中央纪委信访室副主任张少龙在接受访谈时说,“通过网络曝光违纪行为,不属于法定的举报行为,纪检监察机关也难以防止曝光者遭受打击报复。”

  “网络曝光行为的大量出现,说明法定的举报渠道不易解决问题,网络曝光能引起舆论关注,见效快。”王文章认为,“网络反腐的繁盛恰恰说明制度反腐要进一步落到实处。”

  他建议,对于网络实名举报,应该立法加以规范:应建立对举报人的保护制度;对实名举报的回应,政府也应有法可依。“刘铁男事件,5个月以来断断续续有各种传言,就是政府回应不积极所导致的。”

  “对反腐败包括网络反腐的规范,应从信息透明、举报人保护、财产公示、扩大监督力度等方面做好配套。”民间舆论监督人李新德认为,反腐应有制度化规范,网络反腐也应该纳入制度化的轨道。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任建明也认为,网络反腐只是制度反腐的补充,如不能推动官员财产公开,信任危机将会扩大;我们更需要的是加强制度反腐,尤其着重防腐体系建设。

  “我不看好网络反腐,但当下我们又需要它。”王文章说。(记者 高扩 马云云)

[作者:马婷婷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