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环球视野

分析称全球未进入“震动模式” 地震仍无法预测

2013-04-28 16:47:00 来源: 新华网 
字号  

  四川省芦山“4·20”7级强烈地震让人想起5年前的汶川大地震,联想到近年发生在印度尼西亚、智利、日本等国的8级到9级大地震。而仅仅从2013年年初至今4个月的时间内,全球已经发生了12次7级以上地震。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真的进入“震动模式”了吗?

  “地震活跃期”尚无定论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研究员孙士鋐指出,今年截至4月20日全球发生了12次7级以上地震,这说明今年前4个月的地震活动水平比较高,但至于下半年还会不会发生较大地震,谁都无法准确预测。而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大学工程抗震研究中心主任周福霖看来,全球最近10年来7级以上地震每年发生的频率次数比上个10年周期要高2到3倍,不过目前全球是否进入地震多发期,下结论还尚早。

  类似的观点也为各国主流地震研究者接受。美国地质勘探局地球物理学家陈胜早在接受《国际先驱导报》采访时介绍说,近几年来震感强烈的地震多次发生,人们印象中地震好像增加了,但这只是感觉,缺乏足够充分的统计分析和科学依据,并不能据此表明进入了地震活跃期。

  美国地质勘探局地球物理学家杰西卡·特纳也认为,尽管近年来世界各地发生了多次震级较大的地震,但“我们只能说地球在运动,目前没有明显证据显示地震增加”。

  人类对地震有可靠的观测记录实际上始于1900年,到现在也只有100多年时间。区区100多年,对研究地震的周期性来说还是太短了。

  陈胜早认为,地震活动平静和活跃是相对的概念。地震是否进入活跃期需要对特定时间范围和统计数字进行进一步分析。尽管地震仪器越来越数字化和精确化,但地震研究的历史比较短,时间尺度太小,统计也是相对的。

  他同时还指出,过去人们对地震了解不多,随着人类对地震的监测水平不断增强,发生在世界各地大大小小的地震都可知晓;另一方面,现代社会传媒日益发达,地震信息被迅速传播,媒体对地震的报道普遍增加。特纳也表示,全球地震带人口越来越密集,地震的破坏性也因而变大,更加引人关注。

  虽不可测,但可提前预警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地震学家埃吉尔·豪克松对《国际先驱导报》表示,所有值得信赖的地震学家都知道,单次地震无法预测。

  美国地质勘探局地球物理学家伊丽莎白·科克伦也强调:尽管目前还不能准确预报地震,甚至也许永远无法做到,“但对于生活在地震多发带的人们来说,应做好地震防范准备,提前制订好应急方案。”

  尽管单次地震不可预测,但地震发生时是可以提前一段时间预警的。这需要具备先进的地震预警机制。提前十几秒至几十秒发出有效地震预警,可使疾速行驶的列车减速停车,燃气和电力公司采取应急保护措施,危险设施及时关闭,人员撤离到安全地带。

  据介绍,在这方面,日本等地有较多经验,设备也更完善。

  而同属地震多发带的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目前正在建设新型地震预警系统,日前为添置100台感应设备新获得了500万美元的资金。美国地震学家凯特·哈顿上月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介绍说,这一地震预警系统由加州理工学院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科研机构研发,目前正在试验运行。科研人员希望该系统此次对5级以下地震的成功预警能吸引更多资金投入,用于升级、添置监测站和感应器。

  这一预警系统通过设置在各地的感应器,将破坏力较小但速度较快的P波信息传递到与之相连的电脑,进而对地震位置、震级、时间等进行预测和报警。

  3月11日,正在测试的该预警系统在南加州地震横波出现前30秒成功发出警报。当天,南加州发生4.7级有感地震,最快到达的P波触发这一系统。随后,位于加州理工学院的电脑发出警报,提示后续地震波即将到达加州理工学院所在地帕萨迪纳市的时间和震级等情况。

  P波是一种纵波,能在固体、液体或气体中传递。在所有地震波中,P波前进速度最快,也最早抵达地表,随后来袭的是具有毁灭作用的S波。但是,距离震中越近的地区,预警时间越短,因为这两种地震波会接踵而至。(记者 郭爽 谢来)

[作者:叶士春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