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晓声
从《今夜有暴风雪》《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到《雪城》《年轮》《知青》,知青题材在梁晓声的文学创作中占有很大的分量。昨天,梁晓声携新作《返城年代》亮相海口书博会,在接受扬子晚报采访时,他表示,与之前的知青文学不同的是,《返城年代》写到了忏悔、救赎和宽容,呈现的是一种向着自然而美好的人性的回归。
记者:很明显你想通过作品告诫读者,勿忘我们走过的困苦岁月,戒除浮躁,同时恪守良知。是如此吗?
梁晓声:确实有一种意愿,今天的年轻人,一无所有的年轻人,看看知青的经历是不是会有一点人生的动力。我刚返城时,在11平方米的房子里结婚,在筒子楼里做饭,一住就是10年。返城那代人也会因为房子造成手足之间闹意见,就像我们在法制节目里看到的,这种伤痕甚至会留下很深。让今天的年轻人看看,会不会有共同坚韧经历的体验。整个社会在当年是不透明的,一个阶层和另一个阶层和许多阶层之间是不透明的,不像今天透明度一下子打通,都能看到。
记者:在创作《返城年代》的过程中,你最大的坚持是什么?最触动你的又是什么?
梁晓声:我在动笔之前已下了决心,这是最后一部知青题材作品。当一个作家开始创作时,他的头脑中会有一种意图,这种意图就规定了情节、人物命运的路线,这个路线可能就会带有批判性。
在创作《返城年代》时,我既不断揭示也不断加入温暖,没有其他考虑,只是觉得那样写更合我意,感觉更温暖些。不损伤我批判的性质,这是我写作过程中坚持的点。至于说触动,特别触动的是知青当年的那种友爱。这种人和人的关系并不能说从前人有多么好,但至少比现在要好。
记者:你认为,在社会快速发展的时代,不能让文化领域变成浮躁的全民娱乐场,你如何看待“文化”与“娱乐”之间的关系?
梁晓声:娱乐这一种习性是连动物都有的,人类是整个地球上娱乐习性最牢固的一类。娱乐很容易使人成为看客,娱乐本身就是看热闹,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极其可怕。这个习性可以推到罗马角斗场,罗马都有初级的民主了,但人性还处在那么低的阶段。
文化就是既给予娱乐又克服娱乐,作家来管社会需要什么,而不是市场需要什么,社会需要人性,需要忏悔,需要善良,作家就通过作品来给予这些,而不仅仅是给予商业价值链。有责任感的知识分子,不能做娱乐场的看客。
扬子晚报特派记者 蔡震 海口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