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90件元青花重器齐聚上博 "萧何追韩信"梅瓶参展

2012-11-29 10:45:00 来源: 南京日报 
字号  

  作为上海博物馆建馆60周年系列活动的重头戏,“幽蓝神采——元代青花瓷器大展”正在上博展出。本次大展汇聚了来自伊朗、英国、美国、日本、俄罗斯等全球收藏机构珍藏的90件元青花重器,展品总估价超过百亿元。其中,英国大维德基金会藏“至正十一年”云龙纹象耳瓶以及7年前拍出2.3亿元的“鬼谷子下山图”大罐等稀世珍品悉数登场。南京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号称“十亿不卖”的“萧何月下追韩信”青花梅瓶也应邀短期参展。

  存世1/4元青花同台亮相——

  90件重量级展品总估价超百亿元

  在收藏界,元青花被奉为“瓷中神话”,它在艺术品拍卖市场缔造的一连串纪录,更是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在中国的“瓷器家族”中,元青花是唯一一种国内收藏数量少于国外的瓷器。据统计,目前全球已知的元青花完整器仅有300余件,其中国内博物馆收藏有100余件,其余200余件散落于国外。换言之,此次展览汇聚了全球存世元青花完整器的近四分之一,展品总估价超过百亿元,堪称有史以来数量最多、规格最高的元青花大展。

  90件元青花展品中,知名度最高的当属“鬼谷子下山图”大罐。2005年伦敦的一场拍卖会,这件元青花大罐拍出1568.8万英镑的天价,折合人民币约2.3亿元,一举成为当时全球最贵的中国艺术品——按照当时的国际牌价,这件重量不过10余公斤的青花大罐可以买下足足两吨黄金。

  不过,瓷器专家们最为推崇青睐的却是另一件展品——英国大维德基金会所藏、被誉为“元青花鼻祖”的“至正十一年”铭青花云龙纹象耳瓶。一位瓷器鉴定专家告诉记者,世人第一次发现元青花瓷器,就是始于这对带有“至正十一年”铭文的象耳瓶。上世纪50年代,美国学者约翰·波普根据这对带有纪年铭文的瓷瓶,辨识出一批“至正型”器物,从此改变了“元无青花”的学界定论。时至今日,这对青花瓶的器形、纹饰依然是鉴定元青花的不二标尺。

  苏代和萧何惊人相似——

  “鬼谷大罐”与梅瓶或为同一人所绘

  应上海博物馆的邀请,南京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萧何月下追韩信”青花梅瓶此次也登陆上海滩,与众多海内外元青花重器同台展出。

  其实,关于“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是否为元青花,学术界曾有过不同的看法。由于该梅瓶出土于明代开国功臣沐英墓,有专家提出,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不会将前朝遗物赏赐给臣子,因此应断代为明初洪武青花。也有很多专家认为,这件梅瓶的瓷胎、釉色、纹饰等均符合元青花的典型特征,应为元末青花的珍品。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大展期间举行的学术研讨会上,专家们将“鬼谷子下山图”大罐与青花梅瓶进行了比对研究,发现“鬼谷子下山图”中苏代的脸形、冠袍与梅瓶图案上的萧何极为相似。有专家甚至猜测,这两件瓷器的纹饰很可能是由同一人绘制。此外,梅瓶上所绘图案虽然是中国传统的戏曲故事,但画面中艄公的长相与装束却明显异于中原人,带有西域人的特点,这也为瓷器断代提供了重要佐证。

  梅瓶参展有“防伪要求”——

  展柜要靠墙角,只安排萧何“出镜”

  据统计,在存世的300余件元青花中,像“鬼谷子下山图”大罐、“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这样绘有人物故事的器物不足10件,堪称稀世之珍。记者从南京市博物馆获悉,“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此次参展还有一个“附加条件”:陈列梅瓶的展柜要靠在墙角,而且只能露出表现萧何策马扬鞭的“半边脸”。

  据悉,出于“防伪”的考虑,“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无论在何处展出,都有固定的展示方位。一般来说,梅瓶要陈列在墙角的展柜内,参观者只能从展柜正面看到萧何骑马狂奔的图案,而画面中其他两位“主角”——负气出走的韩信和手拄桨橹的艄公,则都隐藏于侧后方无从得见。这样一来,那些想要依葫芦画瓢的作伪者就无法仿制出梅瓶的全貌。

  据悉,上博的元青花大展将持续3个月,但南京市博的青花梅瓶则是参展半个月左右,不会一展到底。

  (朱凯)

[作者:于晓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