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郑州新闻

刘震云谈"温故一九四二":河南人用幽默把灾难的严峻融化

2012-11-26 06:32:34 来源: 大河网-河南商报
字号  

关于小说

“1942年的河南,等于有三个奥斯维辛集中营”

河南商报:1992年出版《温故一九四二》的原因是什么?

刘震云:其实《温故一九四二》并不在我写作的计划或者想法里,我从来没想过写非虚构类的作品。1991年的时候,钱纲(香港大学新闻及传媒研究中心中国传媒研究计划主任)想编灾难史,但他没从春秋战国编起,而是从20世纪开始。

灾难在中国不难找,很快找到了100个,等于几乎一年一个。1942年河南旱灾是其中很大的,因为我是河南人,他就找到了我。但是我对1942年没有概念,他说1942年死了300万人,我对300万这个数字也没有概念。他比较说:二战时期纳粹的奥斯维辛集中营,迫害的犹太人是100多万人,也就是说,光在1942年,河南等于有三个奥斯维辛集中营。

这个数字对我比较有触动,我说我回老家看看。当回到老家的时候,首先遇到的问题是,1942年的亲历者和后代把1942年也给忘了,《温故一九四二》里有,我姥娘说1942是哪一年?我说饿死人那一年。她说:“饿死人的年头太多了,你说的到底是哪一年?”

河南商报:遗忘对你的触动,比300万这个数字更强烈?

刘震云:对。遗忘有两种,一种是事情不值得记起,另一种是一件事发生得太频繁了。一个事情发生得太频繁,就容易忘记。在中国,饿死人不是个特别的事,饿死300万人也不是个特别的事,所以容易遗忘。再往下调查,饿死300万人不仅仅是因为旱灾,还有战争。

河南商报:当时正是抗日战争时期。

刘震云:当时中国在国际上是个特别贫弱的国家。日本1931年“九一八事变”,占了东北,1937年“卢沟桥事变”,占了整个华北华南,但是占了大半个中国,中国一直没对日本宣战,就像强盗进你家烧杀抢掠,你不敢说“我跟你打吧”。什么时候宣战呢,1941年12月9日,距离1931年整整十年。

1942年,河南发生旱灾的时候,日本大兵压境,因为跟美国发生了太平洋战争,他就想巩固中国这个战略后方,掠夺战争资源、人力资源、物质资源,所以想把河南占了。

这个时候中国政府最大的智慧是,一个地方发生了这样的旱灾,相比于国际上别的事,是一件特别小的事,比如和英国关系、美国关系、苏联关系,一个处理不好,这个民族就会走向另一个方向。所以它无力救助旱灾,就想把河南丢给日本人,日军发现后,就不进攻,这就把战争转成了政治真空。河南人就在这种政治真空中,往陕西逃荒的路上一个个饿死的。

[作者:记者 李肖肖 陈和生  编辑:刘丽雅]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