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中国官办慈善组织去行政化转型提速 倒逼体制破冰

2012-08-06 09:27:00 来源: 半月谈 
字号  

  第三方:另一只眼评判慈善

  公益慈善组织的公信力,不仅来自同体监督的自律,更来自异体监督的他律。不少受访的慈善组织呼吁,慈善业要赢得公信力,须尽快改变第三方缺位的现状。

  “第三方评估能够动态追踪捐款的到位、使用情况,客观评估慈善项目的经济社会效益。”“种子”说,可以由具有合法资质、公信度好的第三方,定期对公益慈善组织进行资质、财务状况、信用等级评估并及时公布。

  壹基金是尝试第三方监测的公益慈善组织之一。以海洋天堂计划为例,壹基金聘请倍能组织能力建设与评估中心,对该计划下各NGO的项目进度、成果和受助者进行全程监测评估,定期出报告、提建议。

  官方的慈善机构也开始引入第三方评估。今年5月16日,北京大学公民社会研究中心、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在北京联合发布《中国红十字基金会“5·12”灾后重建公开招标项目评估报告》。北京大学公民社会研究中心经过历时一年的实地调研给出的评估结果显示,在中国红基会“5·12”灾后重建公开招标的17个项目中,有12个项目被评价为“比较成功”,5个项目被评价为“较不成功”。

  由成都野草文化传播中心负责实施的“生态旱厕在受灾保护区水源地的示范和推广项目”是“较不成功”的项目之一。对于该项目“不成功”的原因,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刘能分析,很多非灾区的社会组织到灾区开展异地救援项目时,项目设计与当地的实际需求存在差距,达不到预设目标。

  根据第三方评估结果,中国红基会对项目实施效果好的NGO给予后续项目资助支持;对于项目执行不力的限期整改,不达标则停止拨付甚至追回项目款。

  在发达地区,这样的第三方组织方兴未艾。深圳市现代公益组织研究与评估中心于2010年1月在深圳市民政局登记注册。该中心项目主办任倩囡介绍,中心受有关部门委托,承担了30多个评估及研究项目。中心理事长、主任由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副会长徐永祥教授担任,中心还储备了一支由华东理工大学青年教师和社会学博士、硕士组成的兼职队伍。

  半月谈记者调研中了解,目前国内公益慈善组织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一般是开展项目评估,而从国外经验看,独立的第三方可以发挥更重要作用,特别是进行财务审计,对违规者予以降级甚至取缔。在慈善业发达的英国,公众对慈善组织年度账目、经营状况信息披露的要求不亚于上市公司。

  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卢汉龙建议,要逐步建立起包括独立第三方评估机构、行业自律组织、媒体监督、捐赠人和公众监督在内的社会监督体系和项目评估机制。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甚至呼吁设立国家慈善委员会,加强慈善事业的宏观管理与顶层设计。

[作者:马学玲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