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中国官办慈善组织去行政化转型提速 倒逼体制破冰

2012-08-06 09:27:00 来源: 半月谈 
字号  

  重塑公信力考问慈善监管新体制

  公开透明无疑是慈善公信力立足之本,犹如水之于鱼。 “质疑风暴”过后,公众对于暗箱操作的零容忍、对透明慈善的诉求,显得格外强烈。

  在公信力重塑之路上,越来越多的公益慈善组织把透明监管作为生命线而探索创新。引入第三方、推动立法进程、加大惩处力度……起步发展中的中国慈善业亟待构建慈善监管新体制。

  阳光慈善:给公益慈善组织穿上全透明外衣

  微博打拐、免费午餐、大爱清尘、衣加衣等微公益、微慈善近两年之所以受到追捧,一大原因就是信息公开透明。

  今年4月初,贵州慈善机构微基金在其一周岁年会上向网友推出了全景式网络监督平台。在此平台,记者清楚地看到微基金总收入结构和微基金总支出结构两个图。截至2012年7月20日,捐赠收入为3235259.35元,其中淘宝公益渠道的捐赠占63.79%;捐赠支出为1292711.83元,其中项目拨款占87.10%,行政办公占11.74%。“公益组织有义务对每一点爱心负责,不是应该公示,是必须公示。”微基金执行主席梁树新表示。

  对于更多的公益慈善组织来说,简单公布筹款数字显然已经无法满足公众的要求,钱怎么用、效果如何等信息的公开,对公益慈善组织提出了更高要求。

  免费午餐计划主张由学校开微博,将每天的菜单、开销等数据晒到网上,同时还配有图片和视频。半月谈记者看到,免费午餐官方微博目前公布了约20个受助学校的微博链接。免费午餐还组建了一支由志愿者组成的暗访队,抽查和暗访每个县的项目。该项目发起人邓飞说,免费午餐计划自下而上互动,由国家接手后,“不意味着我们就不作为了,我们可以回归到监督的角色”。

  去年7月8日在北京举行的“透明公益给力和谐社会——中国基金会三十周年大会”,发出“基金会‘晒行动’”的倡议书。而今年7月12日,在深圳首届慈展会上,壹基金联合USDO自律吧发起“民间公益透明行动”,呼吁 “清清楚楚做披露,明明白白看公益”。 “有了壹基金招商银行托管账户托管,想不透明都不行。”壹基金秘书长杨鹏坦言。

  麦田计划成立于2005年,是一个民间助学团队,于2010年转型为麦田教育基金会。麦田计划秘书处秘书长“种子”(网名)说,麦田在贫困山区发展优秀的地方志愿者,负责上门走访,收集贫困学生和学校资料。资料发布到麦田论坛,资助人可以随时浏览,并与被资助者、学校取得联系,还可以亲自见证、跟踪其项目运作和资金流向。

  在通过公开信息满足知情权之外,一些公益组织还通过扩大民主满足各方的参与决策权。对于该资助哪些项目、具体资助多少,集思广益,由捐赠人说了算,“我的善款我做主”。

  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选择资助的腾讯微爱中的部分项目,就是根据网友的支持来决定的。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秘书长翟红新接受半月谈记者采访时举例,如果某项目在一定期限内不能筹集计划筹款额的50%,则表示这一项目未能得到网友认可,项目失败而不能获得支持。

  正是通过腾讯微爱平台获得网友认可,上海新途社区健康促进社的小小斑马线项目成功获得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4.8万元的资助。小小斑马线项目旨在预防流动儿童交通事故、溺水、居家触电等意外伤害,网友对此纷纷投票表示“支持”。

  然而,综观当前我国整个慈善界,透明度执行状况并不能让人乐观。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慈善透明报告(2011)》显示,慈善组织透明度现状堪忧,信息公开的动力不足。在该报告排行榜上,近年成功开展过幸福工程、幸福微笑、幸福在他乡等幸福系列项目的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位列公募基金会年度透明指数第一名;其他一些慈善组织透明度也在提升。

  尽管如此,公众给被调查的1000家慈善组织平均打分只有33分(百分制)。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副主任刘佑平认为,相比基金会而言,整个慈善会系统在信息透明度上还有差距,重点研究的30家慈善会中,已制定信息公开办法的只约占一半。

  民政部去年底发布了《公益慈善捐助信息公开指引》,但因不具有法定强制力和约束性,很难保证见效。民政部部长李立国表示,今年还将研究计划出台慈善捐助信息公开管理办法,此外,民政部已经委托民间机构建立一套慈善捐助信息系统。

[作者:马学玲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