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中国官办慈善组织去行政化转型提速 倒逼体制破冰

2012-08-06 09:27:00 来源: 半月谈 
字号  

  广度慈善:扩大公益慈善服务新外延

  爱心有多大,创意有多大,服务天地就有多大。从半月谈记者采访的百余家公益慈善组织的项目内容来看,捐款捐物是慈善,献智出力、提供服务也是慈善。不论是保障和改善受灾群众、低收入居民、老年人、残疾人、困境儿童等群体的基本生活,还是加强对进城务工人员和农村留守老人、妇女、儿童等群体的服务,加快扶持发展科学教育、文化艺术、医疗卫生、大众体育、生态环保、法律援助等社会公共事业,都存在大有作为的广度空间。

  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时传祥环卫工人专项温暖基金、寻子基金、湖北炎帝神农故里建设基金会、杭州啄木鸟食品安全服务中心、瓷娃娃罕见病关爱中心、极小种群物种保护行动、萤火助学、野百合爱心午餐、重庆同心工作组、老兵关怀计划、女村官种子计划……不胜枚举的创意慈善项目,犹如一条流淌人间同情之心的长河,一片闪烁人类智慧之光的星空。它向人们昭示,凡是有利于世界变得更美好的事情,都是公益慈善性的。

  三叶草,一簇簇丛生,亲密无间;三叶草故事家族公益组织,则以“我是一棵会阅读的草”名义,将亲子阅读推进到全国6000多个家庭。三叶草视觉总监王呈告诉记者,他们策划了线上线下的系列阅读活动,如社区故事会、新书试读会、专家阅读讲座等,让家庭溢满书香,让阅读丰盈童年。

  汶川大地震使少数民族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遭受巨大损失,松禾成长关爱基金会反复考察之后,创设了飞越彩虹项目。该基金会理事王大勇告诉半月谈记者,飞越彩虹已资助了藏族、羌族、苗族、侗族、纳西族等11个民族少儿艺术团,建设了3个民族艺术传承基地。

  同样致力于文化传承的公益慈善项目,还有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的新乡村行动。据翟红新介绍,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成立后,曾在12个省市援建了31所学校,但传统的援建模式弊端初显,师资力量、教育技能等软件的改善更加迫切。于是,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转而探索尝试深度公益,新乡村行动应运而生。该项目在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中融入民族文化课程,把援建的乡村教育基地作为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乡村文化素质教育的基地。

  一些知名企业家也运用掌握的资源创造性开展公益慈善服务。万科集团王石、新浪网汪延等百位知名企业家,在我国最大的沙尘暴源区阿拉善高原的沙漠腹地,成立了阿拉善SEE生态协会,自创出授人以渔的“内生式社区发展模式”,并承诺每人每年出资10万元,治理阿拉善的沙尘暴。此前已有专家证实,北京的沙尘天气与此地密切相关。

  深度慈善:从民生服务到心灵抚慰

  创意无极限,创意有深度。首届中国公益慈善项目大赛评出的5个项目创意金奖当中,有3个服务触角都伸向受助人心灵深处最柔软地带,凸显深度慈善之力量。

  北京一位义工女孩的“我们在一起”项目,初级预算只有3万余元,主要是为西部边远山区老人及家庭免费拍摄肖像照、全家福。项目策划人焦东子在边远山区旅行时经常给遇到过的老人拍照,再到城市冲洗后寄过去,他们收到后非常开心。有的老人等不到她的照片寄来就已去世,有的游牧家庭没固定地址,很难收到信。“作为一个非著名摄影师,我力所能及的也许就是现场拍摄、打印照片送他们,让他们在想念亲人或被亲人想念时,能有哪怕只是方寸的慰藉。”

  小熊猫—儿童零暴力成长计划项目,则以智利诗人的诗句为宣言,提醒童心真的伤不起:“孩子不能等,他的骨在长,他的血在生,他的意识在形成,我们对他的一切不能答以明天,他的名字是今天。”该项目策划是深圳鹏星社会工作服务社总干事易松国教授所带团队。易松国介绍,项目采取与社区、学校联动,快速反应介入危机,设法切断家庭暴力的代际影响,对儿童遭受或目睹家庭暴力后的负面心理及时干预。

  “我是一个曾因痛失娇女而死去活来的单身母亲,今天能通过天力基金帮几百个单亲妈妈走出精神沼泽,我活得很值。”当单身母亲吴红雅出现在面前,半月谈记者被她那份崩溃之后的从容所感染。8年前,她的独生女儿天力因情感问题被男友害死。

  天力遇害前一天曾向她暗示求助,而吴红雅因工作忙没能及时去上海,造成永远的悔。后来,吴红雅在好心人帮助下建起公益工作室,开通QQ群,先后帮助数百名80后女孩和单亲妈妈。如今,吴红雅已是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天力基金帮扶基地项目负责人,她在“我助人我快乐”的现代慈善之路上,重新找到了自我。

  生老病死寻常事,长使人间愁满怀。针对诱发当代人心理危机和自杀冲动的各种现实困扰,深圳市市民情感护理中心组建了应急分队,免费心理咨询。没车没房怎么办?既无财富又无才能,又该怎么办?针对此类困惑,该中心主任徐景安都认真给出有启发性的建议。直面深圳每年2000人自杀的冷峻现实,市民情感护理中心担当起心灵花园的园丁角色,以专业之长和博爱之心,精细呵护每个“怒放的生命”。(《半月谈内部版》2012年第8期,记者 周清印 吴俊 赖少芬)

[作者:马学玲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