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新三板将成PE/VC退出新选择 或迎“冬去春来”

2012-07-16 17:42:00 来源: 中国证券报 
字号  

  

  2012年上半年整个PE/VC行业的投资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就像火车,一节车厢慢下来,就使整辆车都慢下来。今年投资比去年慢。”这是在近日举办的第十二届中国创投暨私募股权投资中期论坛上,众多PE人士的共同感受。

  严峻的形势,PE/VC的寒冬期还有多久?业界认为,2014年才会迎来又一个发展之春。

  而IPO市场内外交困,PE/VC退出及退出回报不容乐观。未来,新三板及并购将成为PE/VC寻求多元化退出的重要方式。

  低迷持续

  “中国PE投资到现在已经有几轮起伏了,所以这一轮严冬不稀奇。”联新资本合伙人曲列锋表示。

  他认为,今年PE/VC遇冷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国家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基金募资、投资受到较大影响;二是证监会加快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国内IPO价格下滑,PE/VC回报降低;三是整个社会的心态。在国内,近两年由于创业板的财富效应太明显,许多投机性资金进来,但发现暴利时代结束了便开始撤离。

  严冬何时过去?PE如何度过严冬?

  清科集团董事长倪正东表示,PE/VC现在处在调整期,整体来看并没有那么难。优秀的PE/VC仍然能找到机会,而一些带有投机行为的中小PE/VC会在此轮调整中被淘汰。从目前的趋势来看,低迷时期会持续到2014年。熬到2014年后,中国的PE/VC将迎来新的发展春天。“现在都说市场不好,监管趋严,导致PE/VC寒冬来临。但事实上,影响PE/VC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宏观政策和经济形势。今年以来,国内经济在下行,欧债危机没有改善,全球的经济增长仍乏力;而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也在不断调整。我认为,这轮经济低迷时期还有两年。”

  接替王功权的鼎晖创投合伙人黄炎也赞同此说法。“熬过两年,经济将会逐步向好。大环境好了,PE也就恢复活力了。”

  但两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PE该怎么挺住。曲列锋呼吁PE界树立正确的心态很关键。“正常的投资回报是多少倍,GP应该有合理的期望值,这是调整心态的第一步。第二步,当前投资偏紧,对每个GP来讲要调整、建立好一个正确的投资策略。”

  退出渠道新选择

  IPO是PE最主要的退出方式。据清科研究中心统计,自2004年以来,PE/VC共有743笔IPO退出,占总退出数的62%;共有162笔并购退出,占13%。

  中国的投资方和企业似乎对IPO情有独钟。高原资本董事总经理叶冠泰表示,这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到目前为止中国的GDP成长还是全世界最高的,大部分公司的规模都在以比较高的速度在增长,被并购好像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会选择的方式,并且感觉很没面子;其次,大公司用比较高的价钱购买其他的小公司的意愿也不强烈,它们更愿意“捡漏”。所以IPO退出的回报要比并购的回报高得多。

  但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IPO已不再是创投机构“一本万利”的生意。清科研究中心认为,PE/VC退出方式中并购比重正在稳步上升。

  叶冠泰认为,国内大公司的观念正在转变,比如腾讯、阿里巴巴并购做得比较好,并且在做更多的尝试。“今年市场环境的确蛮差,所以我觉得更多的并购会发生。”

  深圳力合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朱方介绍,力合创投60%-70%项目退出是通过并购。他认为,并购是一个“好东西”,如果创始人在并购中获利相当高的话,可能有利于他的第二次的创业或者是第二次发展。“对于上市公司在内的强势公司,并购是重要的发展手段,所以并购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朱方称,如果顺应这个形势,机构也能获得比较好的回报。

  除了并购,逐渐升温的新三板也成为PE退出的重要选择。

  上海证券交易所发行上市部总监郭洪俊表示,证监会正在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其中一个就是场外市场,即新三板和四板。新三板就是全国统一监管的,四板就是区域性场外市场,这两个市场的建立对投资机构是个机遇。“因为这两个市场实际上将来的投资者主要是机构投资者,机构投资者大部分是在座的PE和VC机构,规定我们可以通过这个市场来退出,而且还可以通过这个市场去淘金,通过这个市场投资机构之间进行转让。”

  黄炎也认为,新三板增加了PE的退出渠道,它是IPO之外的有益补充。当中国证券报记者问到,相比IPO排队时间过长,以后PE先把企业推向新三板实现退出是否成为新趋势。他明确表示不会。“退出渠道多元化,扩大了PE的选择余地,但哪种方式会成为主流没有定论。每个项目都有其自己的特点,是IPO还是并购还是上新三板,需要根据项目来决定。”

  公募基金带来竞合

  券商、公募基金都来做PE,对PE市场将带来哪些影响,是过度竞争还是新型合作?

  深圳市同创伟业创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马卫国表示,竞争特别激烈。券商直投和公募基金去募资有两方面的优势:一是项目资源的优势,IPO项目是它们强大的资源库。二是募资的渠道优势。券商的营业部很多,现在多的有200多家,一般也是100多家。如果发动它们去募资,相对比PE公司应该来说更方便一点。

  但券商、公募基金也有短板:缺人才;真正前期的投资经验不足;激励机制很难做到市场化的PE那样。

  而银行、保险等机构早在10年前已踏入这片红海中,各大金融机构是否都需要进来?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直接股权基金业务部总经理刘梅表示,商业银行涉足PE领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上个世纪末我们就开始关注股权基金和私募基金,但是走到现在15年的路过去了,我感觉还处在困惑当中。”总结起来,困惑主要来自三方面:一是募资难,二是银行客户群对PE接受程度较低,三是对渠道的服务和培训仍处在探索期。

  刘梅也不赞成券商、保险都去做PE。“金融机构应该干FOF,让真正懂得投资的人去做投资,我们去做基金的基金,这才是将来的发展方向。”

  马卫国表示,在竞争当中也有合作。比如PE募资应该往社保、人寿、银行等机构方面发展。“让它们做LP,会更有利于基金的连续性和投资的稳定性。但跟机构打交道与跟个人投资者是不一样的,机构对PE的历史业绩、团队经验、项目储备等很多方面很严格。这就需要PE苦练内功。” 记者 姚轩杰

[作者:王安宁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