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啥不好好打理我们‘邹家狮子班’,要各人去搞什么乐队?”
7月5日晚上,天气格外闷热。在开县竹溪镇白云村村民邹振柱家里,邹家上上下下十几口人都聚在了一起,一场气氛严肃的家族会正在进行。
说话的人,是邹家老大邹振柱。他所指责的对象,是自家侄儿、“邹家狮子班”第五代传人邹晓斌。
事情还得从头说起。
辉煌已成过去
“在开县,‘邹家狮子班’的‘瑞兽金狮’表演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县文化馆的小李告诉我们,1955年,“瑞兽金狮”被当作四川省的国庆献礼节目,舞进了中南海,为国家领导人和外宾表演,受到了国家表彰和奖励。“当年‘邹家狮子班’载誉归来时,全村的男女老幼都在村口夹道欢迎,生产队还特意给他们记了最高工分。”
打那以后,“瑞兽金狮”成了当地一块响当当的名片,哪家红白喜事都以请“邹家狮子班”来热闹为荣,“瑞兽金狮”的足迹遍及开县和周边的云阳、万州等地。
“这些辉煌都成为过去了,现在连个徒弟都不好找!”邹振柱接口道,“邹家狮子班”曾立下“族规”——“瑞兽金狮”传男,不传女;传“屋头的人”,不传外姓人。“后来,在政府的倡导和支持下,我们也开始招收一些外姓学徒,但由于学的人大都吃不下这苦,至今没一个学成。”
更让“邹家狮子班”感到担忧甚至气愤的是,居然“屋头的人”也没那么热衷舞狮了。
作为“邹家狮子班”的人,他们平时务农,农闲时便练习,舞狮对于他们,就是一件从小到老、坚守一生的事。拿60岁的邹振柱来说,他从12岁开始练习,舞狮生涯算起来已快到半个世纪。
邹晓斌跟他的父辈一样,从四五岁便开始学习舞狮。如今23岁的他,理应是“邹家狮子班”的顶梁柱,但他却没有把心思全放其中,在舞狮的同时,还搞了个红白喜事乐队。
对于这种“动摇军心”的行为,邹家人觉得有必要开一次家族会,“整顿整顿”。
于是,便出现了本文开头的那一幕。
家族会上的争论
“还有,你为啥子不愿意让你的娃学舞狮?”
邹振柱的话音刚落,邹晓斌的三爸邹振芬又劈头发话。
邹晓斌的父亲、50多岁的邹振清坐在屋角,一声不响,低头抽着纸烟。
在老辈子眼里,23岁的邹晓斌简直就是一个不懂事,也极为不孝顺的后辈。眼下,舞狮队正缺人手,他倒好,不务正业,一有空就到外面为乐队拉业务。
但邹晓斌也有自己的理由:“‘瑞兽金狮’是我们‘邹家狮子班’的一块招牌,现在来看,生意也还可以,但它就是在那些红白喜事中穿来穿去,究竟能坚持多久?我也不是说不干这个了,再搞个乐队,就是想在一些活动时,好互相帮衬一下,有什么不好?”
说到这里,邹晓斌有些激动地站起来:“不过,我是不想我的娃儿以后拿它当饭吃了,学一下可以,当锻炼身体,但要以此为职业,我看没什么出息,还不如让娃儿多读点书,长大了出去干点别的!”
家庭会开了两个多小时,但“邹家狮子班”两辈人谁也说服不了谁。
不仅仅是邹家的事
“作为一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对‘瑞兽金狮’的传承与弘扬,绝不仅仅是‘邹家狮子班’的事。”采访要结束时,开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郑斌告诉我们,“我们正在通过邀请它上开州大舞台(县里定期开展的大型群众演出)和送戏下乡活动,让它不仅仅局限于在红白喜事里表演,让更多的人欣赏它、喜欢它。同时,我们还要出台相关的奖励和激励机制,鼓励他们多带徒弟,搞好传帮带。”
眼下,“邹家狮子班”总共才有10来个人,年龄最大的已年届六旬,培养接班人确实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此外,和大多数民俗表演形式一样,“瑞兽金狮”也是师傅徒弟之间口传身授,无书面文字资料、无曲谱,更谈不上影视资料,这些都是制约其发展的因素。
“其实,许许多多散落于民间的非遗都存在着类似的问题。”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谭小兵认为,要从根本上保护“瑞兽金狮”,使之得以较好地弘扬,首先就要改变其传统的传承方式,即要改变“家传”方式,拓展它的传承面。比如,让“瑞兽金狮”走进当地的校园,让广大学生了解它、喜欢它。其次,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要做好引导,要更多地给民间艺术展示的舞台。此外,有关方面还要对诸如“瑞兽金狮”这样的表演进行书面整理与记录,以免它的一些动作段子失传。“只有这样,才能让‘瑞兽金狮’舞得久、走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