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老家农场商业模式:建筑业发家转行包山种田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12-03-23 16:13:00   来源:齐鲁晚报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城里到乡下的距离,不只是一个小时的车程就能到达。

  沿104国道一路向西南,藏在济南邵而村山谷中的“老家农场”,开始了又一天的日出而作:在养殖园散养鸭子的戏水进食中,变身为农场工人的村民,正在生态种植园内锄草、松土,而休闲区里一片吱呀声,是工人们在用石磨磨面、磨豆腐。

  “在老家农场,都是用自己种的粮食饲养鸡鸭猪牛,再用这些禽畜的粪便给瓜果粮食施肥,还能用自产的粮食酿酒。”20日上午,记者见到了济南老家农场的主人崔立荣。1967年出生的他,看着像是1957年的。

  生在邵而村的“老崔”17岁就开始进城闯荡,在工程建筑业打拼30多年、积累下不菲的身家后,回归老家故乡的田园生活,成了他最大的夙愿。“以生态农业为基础,农场还能发展出休闲观光、采摘娱乐、文化表演等一系列产业,打造一个完整的生活方式。”

  但在已安家都市的老崔眼中,再原生态、再自然的“老家”田园梦想,也必须有一个完整的商业规划来支撑,“整个园区计划投资上亿元,占地超过3千亩,未来除了蔬果采摘区、杂粮种植园、大田作物标准化示范园等农业生产区外,还要有休闲观光生活区、旅客接待中心和民俗娱乐区。”

  为此,回归山村的老崔不惜在邵而村的石头山上开荒,“山是那种被开山采石挖废了的山,光秃秃的,净乱石,幸亏有设备,重新绿化布局,在山上规划出一层层的坡地,建房子,设广场,山顶规划了游泳池,还因地制宜种植中草药,特色果树。

  眼下,老崔又做了一件让人惊讶的事情,在山谷里建一条拦水坝,为庄园的有机农业准备一座水库,同时将水库所在的山谷进行景观改造,打造十二生肖谷的观光景区。

  “即便不使用化肥、激素等化学原料,传统的农业生产也存在小农户经营、生产效率低、技术控制差的缺陷,和我们现在需要的优质农产品,还是有差距。”崔立荣说,“所以,要做到生态、有机,必须要对传统农业进行升级和改良,把现代的科学、环保和安全健康观念,添加进传统的手工制作、正宗工艺里。”

  同时,在城市居住多年的崔立荣看来,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的都市人,不仅仅需要从健康、原生态的食物里找到安慰、获得安宁,还需要有一个宽松的环境,能让都市人远离喧嚣,寻找心灵和精神的平衡。

  “这就是我要做的‘老家生活’,不仅是优质农产品,还要有全方位的田园生活体验:3千亩田园、山谷,不仅可以种养粮食、蔬果、放猪养鸡,还可以让城里人来这里放松,自己在采摘区挑选蔬菜水果,再到散养区捉只鸡,打一点农场自酿的白酒,在园区里舒舒服服吃一顿农家饭;饭后还可以去山谷里爬山、观光,以后我们会在山里准备住宿、饮食和娱乐活动,创造一个亲朋好友一起欢聚在‘老家’的氛围。”崔立荣说。本报记者 崔滨

【 作者:黄楠  编辑: 】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