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世界最富艺术家赫斯特:16岁对着被割下的头傻笑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12-03-23 15:25:00   来源:新民晚报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赫斯特代表作《生者对死者无动于衷》

  “创意就是一切”

  艺术、野心、金钱,是赫斯特的生命三元素,这与他身处的时代潮流不谋而合。正如泰特现代美术馆馆长安·加拉格尔在赫斯特回顾展引言中所说:“他与同时代的其他艺术家不同,他参透了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化意识……他的作品直截了当,野心勃勃,既冷漠又感人,敬畏与愤怒并存。”

  小时候,赫斯特最想做一名朋克,但“我那时太年轻,不够愤世嫉俗”。十二三岁时,他把朋克装束藏在包里,一出家门就换上。“我想,这种态度影响了我的作品。我总是偷偷摸摸在我的艺术世界里藏一些东西,然后突然暴露它们的真面目。我是一个渗透者。”

  他的“朋克阶段”始于12岁父亲离家出走,之后又经历“偷盗阶段”,两次被捕,令母亲伤透脑筋。后来,他被雅各布·克雷默学院录取,学习艺术课程。

  他经常去利兹大学解剖博物馆练习绘画,首件引起轰动的作品《和死人头在一起》的灵感据说就在那里获得。那是一张挂在铁架子上的照片,16岁的他亲自上阵,在一颗被割下的中年人头颅旁傻笑。

  1986年进入金史密斯学院之前,赫斯特受艺术家迈克尔·克雷格-马丁影响,意识到在当代艺术世界,创意就是一切。

  “我刚到伦敦时是一个年轻画家,愤怒地看着概念作品充斥周围,认为它们都是垃圾。”赫斯特笑着说,“但我慢慢受它们诱惑,心想:好吧,我得跟我生存的世界打交道——广告、电视、媒体,我要与现时现地交流。我意识到,不能用昨天的工具和今天的世界沟通。”

  “仍旧相信艺术”

  “顿悟”后的赫斯特创作了艺术史的新篇章。在公众眼里,他可能首先是企业家,然后才是艺术家。

  1988年夏,他在伦敦东区一个废弃仓库举办名为《冰冻》的展览,作品都来自他和金史密斯学院的同学。虽然是学生作品展,但它引起的轰动效应成为当年伦敦艺术界最大的话题,吸引诸多画廊老板注意。

  “有趣的是,许多人认为此事经过精心策划。”克雷格-马丁说,“实际上,它就是集中呈现了年轻人的虚张声势和单纯无辜,他们把握了好时机、好运气,当然还有好作品。”

  离开金史密斯学院之前,赫斯特已经在助手帮助下创作一系列标志性的“点”画和药片橱窗作品。1991年,他在伦敦中区一家废弃商店举办首次个人作品展《恋爱和失恋》,想象力更上一层楼。

  进入展室,可以看见满屋飞舞着从蛹中孵化出来的蝴蝶。另一展室里,一张白色桌子上放着4个装满烟头的烟灰缸,桌子四周放着白色画布,上面是死去的蝴蝶。赫斯特的作品主题一目了然:生命和死亡、美丽和恐怖。

  同年,他遇到艺术经纪人乔普林,此后事业蒸蒸日上。1992年,著名艺术品收藏家查尔斯·沙齐以5万英镑购得他的作品《生者对死者无动于衷》在沙齐画廊展出,引起轰动。这条浸泡在福尔马林中的14英尺长虎鲨成为上世纪90年代当代艺术的标志,也是“英国年轻艺术家”运动的一块丰碑。

  2004年,这件作品以800万美元高价出售给美国收藏家史蒂芬·科恩。2006年,作品原件中的鲨鱼开始腐烂,赫斯特执意重作一条,借给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展览,即将在泰德现代美术馆展出的鲨鱼也是这一条。

  2008年的苏富比拍卖成就了赫斯特制造财富的神话,两天拍卖所得是此前单个艺术家作品拍卖纪录的10倍。之前他已创下一项纪录:欧洲在世艺术家单件作品拍卖纪录——卡塔尔王子以900万美元购得他的作品《摇篮曲春》:在一个铁柜里整齐码着6136片药片。

  “我不认为金钱应当成为追求的目标,但我从小没钱,所以我可能比别人更为金钱所动。”赫斯特说,“事业刚刚起步时,我曾和人讨论过金钱的意义,他们说:‘你是受困其中,而我们觉得钱是重要的。’但我坚信,艺术比金钱更有力量,至今仍坚信不疑。”    

  唐昀

【 作者:刘欢  编辑: 】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