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李大霄:养老金委托投资 打通投资股市渠道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12-03-22 11:06:00   来源:北京晨报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养老金入市

  据昨天的《东方早报》报道,传闻数月广东千亿养老金入市得到官方证实。经国务院批准,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将代理广东政府委托的千亿元养老金投资运营。1000亿元中可进入股市的不超过400亿。

  释疑

  改变资金困局

  尽管有后顾之忧,而真正的、最大的问题,其实在于养老金保值增值的现实压力。2011年CPI居高不下,数月增幅甚至突破“6%”,尽管今年以来走势放缓,但负利率下的社保基金缩水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据中国社科院统计,截至2010年底,近半省份(14省)社会保险基金收不抵支。有专家估算:如果以社保基金理事会公布的社保基金收益率和企业年金收益率的中位数10%为参照,那么中国五项社保基金从1997年至今,利息损失高达6000亿元。与其放在手上“蒸发”,不如入市牟取合理利益。在人口老龄化越发严峻的今天,改变养老金困局的最后一条路也就剩下拓宽投资渠道、专业市场化运作。

  那么,“养老金入市”果真会成为洪水猛兽吗?这个问题其实取决于两个层面的考量:首先,“养老金入市”等于不等于“养老金入股市”?起码从广东的思路看,答案是否定的。比如美国,由于采取最保守的投资限制和策略,美国超过2.4万亿美元的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甚至在2008年还能获得超过5%的投资收益。其次,就广东的实践看,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和广东省政府签订了委托投资协议,作为一种社保投资试验,在政策层面当有更谨慎的作为,这点与散户粗放型的理财选择显然不可同日而语。因此,“入市”过程本身也为市场治理提供了很好的契机。

  当然,“养老金入市”也不是没有值得操心的地方:譬如巨额资金对本国资本市场的理性与秩序会不会形成冲击?“入市”如何撇清“救市”的嫌疑?这种“入市”方式如何不对其他投资主体不构成事实上的不公平竞争?事实上,养老金入市的另一个前提还得坐实个人账户,否则个人收益权似乎也难以保障……谨慎不等于不作为,改变也总比不变强。在增量思维下,既确保救命钱的安全又拓宽养老金的收益面,这已经是迫在眉睫的问题。

【 作者:陈鸿燕  编辑: 】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