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热辣万象

“贞操女神”涂世友:做处女鉴定前担心处女膜破裂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12-03-12 07:57:48   来源:南方人物周刊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守贞已不合时宜

  李银河口述 本刊记者 张蕾整理

  武大一位女硕士生开设贞节网站,号召所有男女将童贞保持到23岁。这是她的权利,在一个多元的社会,主张什么都可以,她号召所有人将童贞保持到32岁也是她的权利,言论自由嘛。但在我看来,她的想法很过时,好像在大潮面前要力挽狂澜,其实是螳臂挡车。

  婚前性行为在中国已经是非常普遍,占有绝对优势的现象。1989年,婚前性行为比例是15%,1994年的数据大概是40%多——这是针对所有年龄段的调查数据,包括70岁的人在内。如果单看年轻人这个群体,比如婚前这个年龄组的话,更晚近一些的数据应该能达到六七成。

  从婚前性行为的比例来看,中国社会整体有一个疾速发展的演变过程。在西方国家,婚前性行为或者婚外性行为的百分比,一般都是数十年才改变一个百分点。而我们这里的变化实在太快了,几年之内就能增加十几个百分点。

  对于人们普遍选择的某种行为,我不愿多做道德评价,对于婚前性行为在道德层面的好坏问题也是这样。社会学一般研究的是趋势、事实和原因,这是我们要做的。目前的事实是,婚前性行为比例有疾速的上升趋势。据我分析,原因基于两点:

  首先是青春期提前。古人的青春期到来比较晚,一般在十五六岁,现在提前了1-3岁。此外,初婚年龄推后。古人初婚一般也在十五六岁,现在得推迟5年以上。

  古时是青春期一到就马上结婚,所以婚前守贞非常容易做到,进而能够成为一种普遍的行为规范,形成婚前守贞的观念。当时占大多数百分比的人去这样实践,就有守贞作为行为规范的可能性。

  当今社会,从青春期到结婚,时间跨度一般在十年左右,这么长时间里要求所有人守贞,不太现实,多数人做不到。多数人做不到的情况下,行为规范和观念就不得不随之改变。原来绝对不可以婚前性行为,做的人越来越多,周围的人也就认可了,不会因为这个人做这个事而将其视为堕落的、不可救药的坏人。规范放松了,不再那么严厉,观念也会随之慢慢地改变。

【 作者:张蕾  编辑: 赵静 】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