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藏书票:比邮票还早的冷门藏品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12-02-17 08:17:00   来源:经济参考报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比利时国际木刻大师麦绥莱勒的19幅版画藏书票原作及近30多个国家的铜版、木版、石版、丝网版、综合版等版画藏书票精品300余件,目前正在位于天津汉沽的国际版画藏书票收藏馆展出。由于麦绥莱勒的版画在国内存量不多,所以此次展览尤为被业界关注。

  藏书票是张贴在书籍扉页用于标识拥有者的袖珍版画艺术作品,起源于15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德国,随着毕加索、高更、马蒂斯等著名画家参与创作,福楼拜、雨果等作家使用,藏书票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最近几年,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上,藏书票得到越来越多收藏者的青睐,其身价也与日俱增。

  受鲁迅推崇的木刻大师麦绥莱勒

  据此次展会策展人,中国藏书票协会副会长同时也是收藏馆馆长的刘硕海介绍,法朗士·麦绥莱勒(1889-1972)是比利时版画家,一生以木刻为主要武器,反对战争,拥护和平,歌颂光明,坚持进步。早在上个世纪30年代初期,他的木刻作品就被鲁迅先生介绍到我国,也是鲁迅先生推行新兴木刻运动时最为推崇的版画家之一。

  “麦绥莱勒和中国很有缘分。”刘硕海说,1933年麦绥莱勒的作品连环木刻《一个人的受难》《光明追求《我的忏悔《没有字的故事》首次在中国出版。1958年9月,他应邀来华举办个人画展,并参观了我国多个城市,瞻仰了鲁迅先生的墓地。回国后创作了《回忆中国》木刻组画,曾在欧洲多个国家巡回展出。在他去世后的1986年,其作品又在北京等地巡回展出。

  鲁迅将梅斐尔德、麦绥莱勒、格罗兹和苏联版画家的作品介绍到中国,从而成为中国现代木刻家们普遍效仿的对象。

  1932年10月,鲁迅在《文学日报》上发表《连环图画辩护》里就提到“比国有一个麦绥莱勒,是欧洲大战时候,像罗曼·罗兰一样,因为非战而逃出过外国的。他的作品最多,都是一本书,只有书名,连小题目也没有。”第二年,上海良友图书公司出版《麦绥莱勒木刻连环画故事》四种,其中,《一个人的受难》由鲁迅作序《我的忏悔》由郁达夫作序《光明的追求》由叶灵凤作序,《没有字的故事》由良友图书公司编辑赵家璧作序。

  刘硕海表示,麦绥莱勒的木刻插图作品确实非常可观。他曾为罗曼·罗兰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创作木刻插图666幅,也曾为莫泊桑、托尔斯泰、惠特曼、海明威等人的作品作过大量插图。他一生刻制的木刻作品有近万件,但有关他的藏书票作品存世的并不多,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

  版画藏书票的“卢浮宫”

  在天津汉沽一个僻静院落里有一座二层小楼,被当地人称之为版画藏书票“卢浮宫”。这座看似普通的小楼,却是目前国内首家、也是国际上规模最大的藏书票馆。馆长刘硕海被业内称之为“中国国际版画藏书票收藏第一人”。

  1979年,刘硕海放弃天津的稳定工作,回到汉沽家乡延续版画创作生涯。也正是在其影响下,当地逐渐形成了一个版画艺术创作群体,汉沽也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版画刻字艺术之乡”。刘硕海利用出国交流等机会收藏有数千枚藏书票,其中不乏芬格斯坦、拜劳斯等国际知名大师的原作,在圈内名气渐成,常有慕名前来观赏者。他也一直希望能有一座版画藏书票收藏馆,供人们了解这门艺术,这一愿望直到2006年底才实现。

  目前,汉沽国际版画藏书票收藏馆建筑面积近1000平方米,馆藏作品已经超过2万件,成为一座集文化、收藏、学术、制作、国际交流为一体的多功能收藏馆。

  走进展馆,一张张颇具历史感的藏书票展现在记者眼前。据刘硕海介绍,一楼展厅内列有藏书票1000余张,是从2万多张藏品中精心挑选出来的。二楼为版画展厅,以铜板、石版、木版为主,中国著名版画家黄永玉、中国美协副主席吴长江等人的版画原作也在其列。整个展馆藏品数量之多、艺术价值之高堪称国内外之最。

【 作者:王晔君  编辑: 】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