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这个冬天为何这样冷?专家详解极寒天气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12-02-08 07:32:00   来源:新华网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准确预报难实现 科学应对是关键

  在记者的采访中,不少受访的普通民众表示希望能够尽量提前预知这种变幻莫测的天气变化。

  “平常白天取暖我就烧5块煤,这一大降温可就不好说了,一天得多添4、5块!”家住北京校厂大六条的侯师傅对记者说,如果能提前一两个月甚至半年知道今年冬天这种天气状况就好了,可以提前多储备点以防大降温。

  然而,侯师傅这个“简单”的愿望在许多气象工作者和科研人员的眼中却是一个大难题。

  北京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孙继松告诉记者,提前获知是“暖冬”还是“冷冬”属于气候预报范畴,由于和老百姓生活以及社会各领域紧密相关,所以一直是气候预报领域探求的重点。

  “其实对于季节预报,我们内部一直在做,但没有对外公布,主要是因为准确度很低,还达不到指导性的作用。”孙继松说,长时间的大气平均水平预测,也就是气候预报,和天气预报是两个概念,目前国际上也还没有办法和理论来支持气候预测,“难度太大,基本的理论还没有解决”,他说。

  对此,记者采访到的所有气象专家几乎都持和孙继松同样或类似的看法。不过,专家们可以确定的是,影响气候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某一条件的剧烈变化就有可能带来极寒或酷暑、旱涝或飓风。世界气象组织预测,今后极端天气现象的发生将更为频繁,强度更大,影响地区更广。

  在现有的科技水平下,面对极端天气现象,我们能做什么?

  专家们认为,首先,人们应该认识到人类活动也是极端天气产生的原因之一,尽管在目前的科技水平下,具体的人类活动对气候究竟造成什么样的影响以及程度如何,尚无法清晰可知,但必须深刻反思和立刻停止对地球的掠夺式开发。

  其次,无论政府还是公众,都应从每次应对极端天气的过程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未雨绸缪,不断提高应对极端天气的能力。事实上,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由于准备充分从而很好地度过极端天气的例子都有很多。

  就在本次极寒天气中,英国最大机场――伦敦希斯罗机场近年来花费8000万英镑购买的除雪装置派上了大用场,大雪过后机场很快恢复正常运营,航班基本没受太大影响,而在前些年的暴雪天气时,这家机场情况则很糟。无独有偶,辽宁省沈阳市也是从遭遇暴雪袭击的惨痛经历中吸取了教训。2007年3月,一场几乎将整个城市“冻住”的暴雪让沈阳深受其害,除雪机械和除雪能力不足的弱点在那次暴雪中显露无遗。此后,沈阳不断引进各种除雪机械,做好各种应急预案,如今,沈阳市应对暴雪灾害的能力已和当年不可同日而语。

  当一个地区面对极端天气时,受影响的几乎是社会的各个方面。交通运输、能源保证、食品供应、医疗服务、应急物资储备乃至社会保障体系都要受到严峻考验。在本次极寒天气中,欧洲冻死的许多人都是无家可归者,这对我国的社会救济体系也是一个警示。(记者陈梦阳、林晖、张淼淼、赵叶苹)

【 作者:陈薇伊  编辑: 】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