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苹果与富士康:畸形的利益链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12-02-02 08:58:00   来源:中国青年报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纽约时报》的一篇文章,再次把如日中天的苹果公司与负面新闻缠身的富士康公司的关系展示给了大众。外表时尚光鲜、炙手可热的苹果电脑产品,其背后是中国产业工人极低的劳动工资、带有环保问题甚至不够安全的劳动环境。

  苹果公司如今正处在顶峰时期,苹果股票达到每股458.48美元,以4256亿美元的市值冠盖全球。2011年四季度苹果电脑出货量超越惠普,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个人电脑生产企业。苹果当前储备的现金达980亿美元,堪称富可敌国。苹果用其精致耐用时尚的高科技产品风靡全球,培养了大批的忠实用户。

  相对于苹果,来自台湾的富士康简直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富士康从事的是加工制造业,雇用了近30万名工人。富士康在大陆的工厂遍布广东、河北、河南、四川这些人口大省,产业工人大多是来自农村的姑娘小伙子。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在整个世界产业链中,苹果是美国的代表,富士康就是中国的代表。

  在“果粉”看来,富士康是苹果的代工工厂。在苹果把代工费交给富士康之后,富士康的工人跳楼、车间爆炸,跟苹果能有半毛钱关系吗?难道企业之间还能有责任连带关系吗?那些整天跟在苹果背后喋喋不休大谈什么劳工责任、环保责任的NGO是不是脑子进水了?把苹果和富士康生拉硬扯到一起,不过是一群不合时宜的人提出的不合时宜的问题罢了。

  跟谷歌和微软这种以互联网和软件服务为主的企业不同,苹果生产的是软硬件结合的电子消费类产品,除了雇用软件工程师和互联网人才,苹果需要大批的产业工人把产品设计师的想法执行出来——这就必须跟制造业发生关系。

  当今天下,能够提供完整的制造链条,并拥有大量成熟低价技术工人的地方,似乎只有中国。经过多年的产业转移,中国大陆拥有了无与伦比的制造业链条。中国的制造业从沿海发展,逐渐深入到内地,再扩展到西部。富士康先是在深圳建厂,扩展到郑州、成都工厂。

  世界工厂名副其实。

  一个细节令人咋舌:某次,就在iPhone上架销售前几周,苹果改进了制造设计,主要是涉及显示屏的设计,这使得此前准备的组装线要彻底重置。新的显示屏近半夜才被送到中国工厂。当夜,工厂领班叫醒了8000名工人。这些工人在半夜12点换班,半小时即到位,将新的显示屏装入机器。仅仅96个小时,该工厂完成了日产10万台iPhone的工作量。

  所以,当奥巴马问乔布斯为什么不能让苹果iPhone、iPad在美国制造?为什么不能把这些工作机会带回家?当时,乔布斯给出明确回答:“这些工作不会回来。”

  是的,美国已经没有这么大规模成熟完整的工厂链来实行大规模的生产,更重要的是,没有哪个美国人能忍受每天12个小时的工作而月薪如此低廉。

【 作者:潘达  编辑: 】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