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打造中国科技改革特区 南京科技九条探体制天花板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12-02-01 06:46:00   来源:中国新闻网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中新网南京1月31日电(申冉)“在科教人才管理、科技创新保护和科技创业鼓励扶持等多方面,有较大的突破,有些政策的力度甚至超过了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政策力度。”31日下午,在南京市召开的高校科研院所和国防科工企业负责人恳谈会上,新出台的《深化南京国家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建设,打造中国人才与创业创新名城的若干政策措施》(简称“科技九条”)被如此定义。与会的不少高校校长、科技院所负责人、科工企业企业领导纷纷表示,政策听着确实让人为之一振,不过此次政策力度之大、突破范围之广,很需要“第一个吃螃蟹”的勇气,亟待尽快出台细则才知道如何真刀真枪破陈出新。

  允许科技人员(包括担任行政领导职务的科技人员)离岗创业保留身份职称、允许科研成果所得收益的60%至95%划归研发人、允许科技人员在职创业收入归个人所有、个人奖励不征收个人所得税、知识产权折按50%至70%比例作价入股企业、在校学生休学创业计入学分……

  南京2012年新年出台的“科技九条”,其“真刀真枪、真金白银”程度被该市市委书记杨卫泽以新“两个凡是”来定义——“凡是法律法规没有明确限制的,都要敢于创新,勇于尝试;凡是在别的地区行之有效的,都可以拿来借鉴,进行有针对性地消化吸收再创新。按照该市市长季建业的说法则是“超过了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政策力度。”此次出台的“科技九条”可谓探及科技体制改革的“天花板”。

  自2012年1月初该政策得到中国科技部、教育部、中科院部委的认可和支持后,让高校、科研院所和科工企业这些政策的实际操作者和受益者来谈谈其可行性成为今天会议的主旨。不过,与会者的心情在鼓舞之中难免有所疑虑:

  南京大学副校长吕建在会上提出,高校老师离岗创业过久恐与学校工作脱节,一个萝卜一个坑的大学教师职位恐怕难以恢复,“3年内可保留原有身份和职称”如何执行?“允许大学生休学创业”会不会成为差生逃避学习的借口,什么样的学生适合休学创业,如何评定到底是“真逃学”还是“真创业”?

  “科技九条”部分条款可能会与现有的某些政策相冲突,触及高校院所和国防科工企业的体制机制,部属高校和企业如何调和上下级部门之间矛盾?东南大学校长助理吴应宇和南京晨光集团公司总经理郭兆海都提出了这样的疑虑。

  中材科技玻纤院副院长陈士洁则担心,很多科技项目的知识产权并非各人所有,在鼓励个人创业的同时,怎样防止个人把集体所有的知识产权带走,如何防止走出去创业的人和企业做同行业恶性竞争?鼓励和允许即拥有知识又拥有资源的科研单位行政领导创业,如何保障企业利益?

  政策很“给力”,如何实施恐需更具操作性的细则出台,成为与会者的共同心声。

  对此江苏省教育厅厅长沈建在会上给出保证“将一如既往地大力支持在宁高校和南京市开展全方位的科教合作,积极组织协调高校和南京市进行产业、行业、企业科技创新对接,建立健全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尤其在人才培养、优势学科和平台建设上要重点支持。”

  南京市委书记杨卫泽表示,“科技九条”就是要实际解决科技体制改革的三大问题:“科技创业者身份的后顾之忧”、“科技人员与科研成果的市场价值最大化”和“科技创业企业初创期资金短缺、产品销路和财税负担的难题”。他在发言中坦言,“科技九条’就是“尚方宝剑”,具体的细则大家来想,希望在南京市的层面能够给大家足够的空间,激发和释放南京科教资源的最大能量和价值。

  自2009年6月国家科技部将南京确定为国家唯一的国家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以来,该市放开手脚三年三连击,从2010年出台的具有南京特色的科技创新创业“20条政策”;到2011该市市委书记杨卫泽到任以后制定的科技创新“1+8”政策体系,科技创业特别社区建设构想以及“321”人才引进计划;至2012年新年伊始出台的“科技九条”,一系列优惠政策和人才计划陆续“出炉”。2010、2011两年,南京市兑现科技创新20条奖励资金总额近5亿元,兑现紫金人才计划奖励资助资金近亿元。

  被选为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的前沿“特区”,南京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厚积薄发”的潜力和迫不得已的“倒逼”动力。

  2011年,全南京地区共有两院院士79人,其中中科院院院士46人,工程院院士33人,在校学生79.34万(含研究生8万人);全市共有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60家,各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56家;南京地区共有23项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奖特等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8项。全年专利申请量2.5万件以上,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1万件以上。南京市委书记杨卫泽在会上报出的一系列数字是南京作为全国第三大教育名城的注脚,仅次于北京和上海的科教资源“是南京尚未充分开发的一座富矿”。

  同时,作为老牌工业基地,曾经支撑了全市近半GDP的落后工业产业面临巨大环境代价和能源消耗的压力已渐渐“风光不再”,高新技术产业在环境和能源的倒逼压力下作为支撑经济的“新兴力量”正在逐渐发展壮大,南京市对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培植”逐步成型。就在2012年1月30日,定位为南京“科技特区”之一的南京经济开发区内,总投资154亿元的项目集中开工,7个开工项目中3个为新型显示项目、另有2个生物医药项目和2个高端制造项目,产品的技术含量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一半以上的产品将填补国内空白。

  “液晶谷、软件谷、风电谷、网络谷……”以产业集群“圈地建园”成为该市领导层的地区产业发展规划。南京市委书记杨卫泽多次谈话中提到了美国的“硅谷”发展史,科技人才和企业的结合集群成就了“硅谷传奇”,不过南京市要与北京、上海比拼,拿下中国“硅谷”的招牌,“先行先试”、“敢于第一个吃螃蟹”成为一招“险棋”。(完)

【 作者:  编辑: 】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