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灯兆丰年
在僻处海隅的渔乡,我们又见到了别样的花灯。海岛民众说,也只有这花灯才能舞出他们身心的全部,他们的生活中没了淋漓酣畅的舞龙,能行吗?
“坎门花龙该归类于布龙,因其装饰图纹的明快和绚丽,因而名之。”王淼说,它也不只限于坎门,整个玉环岛,都有它的流行分布。其中,尤以钓艚一地最负盛名,最具蕴涵和气势。一地就有三条龙呵,且延续数百年不断。
渔老大陈盛武比试道,舞龙是渔民大苦中的大乐。当风踏浪披星戴月,在海里劳累得筋疲力竭,站到实实的土地上,大蹦大跳来一段舞龙,那心胸肺腑、关关节节的困乏,便完全涤荡尽了。
在新年,在雪夜,挤在长长的龙阵里,那该有多么惬意!
其实,在浙江民间,那长长的板龙,包括磐安岭口亭阁花灯、东阳许宅花灯、三门杨家板龙、临海大田板龙、三门花桥龙灯、衢州全旺板龙……就是各地百姓俗称的“花灯”。龙灯,多在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活动。表演时,各地有大同小异的各式龙头引领,装饰极为讲究。一般龙头鳞皮贴金,彩云其间,龙角及颈部多披彩绸,两侧悬挂大小不一的彩球,以黑、白、灰的龙须区别灯头之老幼。龙身由几十节、几百节乃至上千节“子灯”串连而成,每节子灯灯板两端钻有圆孔,连接时对准圆孔插上灯柱即可迤逦成龙。
“村坊越大,子灯越多,板龙队也就越长。”村民比划着娓娓道来:板龙出迎往往以堂锣、火铳开道,继而是由堂名灯、高照、龙虎旗、长旗、蜈蚣旗、执事以及手持香烛之人组成仪仗队前导,或前或后有什锦锣鼓班吹打。板龙的精彩走阵常有:“麦饼团”、“元宝圈”、“五梅花”、“盘屋柱”等;绝技常有“剪头股”、“抽山门”、“田鸡挂”、“青蛇溜”等。
王淼说,各地板龙主要区别在于活动前后的民风习俗与龙头、灯板的装饰和构成。临海大田板龙龙身远望是鳞,近观是画,俗称“龙鳞花”; 东阳许宅花灯板之上有生产类、生活类、百工类、文体类、风俗类、艺术类六大类栩栩如生或推磨、或耕田、或戏曲一折的活动人物造型;三门杨家板龙集绘、雕、剪、扎于一体;三门花桥龙灯龙分五色,分别以红、黄、青、绿、紫代表东、南、西、北、中五个不同方位,含四海一统,天下和合之意;衢州全旺板龙龙头之上饰有15种吉祥物,龙凤同头;磐安岭口亭阁花灯制作工艺十分精细,每桥灯板之上均有三层小亭阁,绚丽多姿,精致而又精彩。
你看,时而奔腾化彩练,时而盘旋绽金光;动时威武如真神,静时盘踞如泰山……这就是曾飞跃在上海世博会上的平湖九彩龙。那以稻草搓成粗长绳索为龙身和龙头龙尾的,龙身上密密麻麻插满2000余支特制“龙香”的是一条条翻飞的草龙。开化草龙长达50至60米,粗长的龙身外套8条草辫。与开化毗邻的淳安汾口草龙,其特色是在巡游时,一人在龙头前举着一个老南瓜作为龙珠,一群儿童各拿一个用圆茄子做的金黄灯笼走在龙身两侧。每经一户人家,该户人家便须焚香祭拜,然后将香插在草龙身上。还有临安的横街草龙,因其产生地是五代十国吴越国王爱妃戴娘娘的故乡,故在临安及周边地区小有名气。据戴氏后人90多岁的众多老人回忆说,横街草龙历史悠久,可追溯到唐末五代十国的吴越国时代,距今已有千余年历史,经历稻草龙、绢龙、竹编龙的发展历程,它们是我省民俗文化的瑰宝。
|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郑州日报社和中原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或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或 中原网-郑州晚报" ,并不得删除最初发表的报纸名称和作者署名。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