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慧
藏龙盘龙,民间瑞兆。在龙年即将到来的时候,我们跟随非遗专家王淼沿着龙的足迹,去探访已成功入选国遗、省遗的30条“非遗龙”……
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古往今来,舞龙灯成了人们寄托祝福和贺年庆典的一项传统活动,同时也表达对来年的美好愿望——长兴百叶龙、奉化布龙、坎门花龙……这些别具特色、富有创造性的浙江龙,生龙活虎地翻飞在世界的舞台上。
接龙好生活
流光溢彩的巨龙,时而游龙嬉水,排成一字长蛇阵;时而蛟龙出海,山呼海啸般飞旋于村头街巷。在空旷处转动打圆圈,随龙珠顾盼,伴随锣、鼓、钹声,热闹非凡。
“分布于温州龙湾区宁村的拼字龙,属我省品种繁杂的龙舞中的稀有品种。”王淼解释,其外观特点为龙头、龙尾与龙身分开,龙身各节则以绸缎制作的龙衣相连;表演中,除了能完成龙舞的一般动作套路外,还能以龙身为主拼出“天下太平”、“上元大吉”、“五谷丰登”等字样。据当地数位百岁老人的回忆,他们祖父辈在世时即有拼字龙。因龙湾旧属永嘉,结合考证《永嘉县志》,拼字龙应在清朝康熙年间就已经存在了。
村民们说,“制作一条完整的龙灯,一名熟练的艺人至少要花上4至5天时间。龙身为篾骨,用布连接,头饰龙形、尾饰龙尾、身在布上画龙鳞,龙珠球形红色,上有铃铛、送宝柜、旗幡、高灯等。龙灯内装烛灯,龙头前有龙珠舞动,龙为抢龙珠上下翻滚,在滚动中拼成吉利的字眼。”
拼字龙灯舞的艺术特色得益于它的独特结构。龙头、龙尾与龙身分开,各自成一节。龙身一般为9档,由30米长的遍布鳞甲彩布连成。1人舞龙头,1人舞龙尾,9人舞龙身,巧妙设计并利用龙头、龙尾与龙身各部分,中间九节相连,这种头尾分离的结构,突破了各地龙舞中“一条龙”拖头带尾的拘泥与累赘,在“力度”、“速度”、“幅度”上为拼字龙灯舞的表演提供了与众不同的优势。郑祥福老师说:“龙头、龙尾各自分离,不和龙身连在一起,是为了拼字需要。”
正在排练的村民们说,“龙身节与节之间的距离很有讲究,节与节之间一般为3.5米,中间二节较长为4.5米,间距长短这样安排,是为了舞蹈时穿插拼字时不受牵扯。在表演中,我们除能完成龙舞的一般动作套路外,还以龙身中间二节间的距离较其它几节间距大的特点,拼出24个吉祥字形。拼字龙灯舞正是在翻腾滚舞中灵活地拼凑出一个个惟妙惟肖的字来,生动地体现了“神龙呈祥”的瑞兆,带给人们祝福和祈祷,表达了人们对太平生活的追求和期望。
异彩纷呈的表演形式让拼字龙灯舞,不仅在外形上讲究威风凛凛的形象,更在舞蹈的表情、节奏、构图上活灵活现地追求奋发刚健、威灵显赫的神韵。尤其是独创运用龙灯的舞蹈构图去展现“天下太平”等字体的造型,以别开生面的舞蹈突出了龙文化“驱灾赐福”的永恒主题,表达了中华民族追求太平吉利的美好愿望。拼字龙灯舞这种“舞龙显字”的独特构思,成为全国众多龙舞中的一大亮点。
作为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徐玉锦和郑祥福从10岁开始舞龙,与拼字龙灯舞有着解不开的情缘。现在村里的拼字龙灯舞已有红、黄、蓝、绿、黑5种颜色。每逢重大节庆活动,总有拼字龙灯舞表演者的身影。中央电视台7套《乡土》栏目采访报道播出的《拼字龙灯一家亲》,为观众展现了一个与拼字龙灯舞有关的故事。
|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郑州日报社和中原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或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或 中原网-郑州晚报" ,并不得删除最初发表的报纸名称和作者署名。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