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发展需要好的制度设计
中国证券报:作为监管者,您对于基金业未来的发展,有什么设想?
洪磊:一个行业要发展,需要好的制度设计。我国资本市场的特征是新兴加转轨,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是市场主体利用市场体制不健全,采用层层下指标、压任务的方式,盲目扩张,不断追求垄断地位;另一方面,是“大而全”或“小而全”的垄断机构为了完成指标,相互交换垄断资源建立垄断联盟,实现股东和内部人利益最大化,进而损害投资人的利益。因此,每一轮经济周期过后,总是“一地鸡毛”,要用很长的时间清理整顿,化解风险。
好的制度设计首先要解决市场参与主体的体制问题,即发展动力和约束问题;其次要解决行业发展的机制问题,也就是通过竞争,让产业链中的上下游各市场主体相互博弈、制衡,最终实现投资者利益最大化和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修订《销售管理办法》的第一个重大突破是:允许专业人士作为股东发起设立基金销售机构。这些专业人士成为公司主要控制人,就可以根据自身对市场的理解,站在维护客户的角度,制定公司战略,自行把握发展速度。
修订《销售管理办法》的第二个重大突破是:引入专业化和外包的概念,为产业制衡奠定基础。基金销售或基金投资顾问涉及资金支付、基金评价、基金份额登记、销售人员培训管理等多个领域和环节,任何一个人或公司都很难全面涉及和掌控。因此需要通过专业化分工协作的方式来解决。修订后的《销售管理办法》明确了大量平台的功能和资格标准、技术标准,使更多市场主体有可能进入基金销售领域。
基金公司要转变投资行为
中国证券报:基金销售方面的“蛋糕”,目前有多大?面对“强势”的银行,专业销售机构能否有立足空间?
洪磊:《销售管理办法》出来后,经常有人问我,有多少家机构能够获批。我说不知道。但我相信有了规范的制度,就会产生明确的预期,今后所有有志于此的人,只要达到注册标准都可以得到牌照,至于这些机构怎么做可以持续生存,怎么做有盈利模式,那是市场的事,要相信专业人士和投资者的智慧。
先静态地看,目前已经有几百亿元收入的盘子了。首先,基金管理公司每年管理费收入大概是350亿元,而基金销售机构每年的销售收入在120亿元,2007年—2008年间,峰值最高达到400多亿元,其中还未包括50亿—60亿元给证券公司的交易佣金。这么大的一个规模,你想大家能分多少?现在,这部分收入被银行拿走了一大块,你只要服务比银行好,就能分得可观的份额。我想还是很诱人的。
再来看动态的,现在市场总市值是23万亿元,如果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达到1/3,就要达到8万亿元,而目前他们的持股比例还不到3万亿元,仅这一项就还有5万亿的提升空间。如果继续发展机构投资者,养老金再进来的话,新进资金该是多大的一个量?把机构投资者的市场做大,靠什么?主要是靠第三方的顾问公司进来,盯住他的上家即基金管理公司,让基金公司不能再以散户心态参与市场,增强投资者的信心。
中国证券报:除了销售基金,这些专业机构还能发挥哪些作用?
洪磊:我在很多场合都讲过,证券投资基金已经是市场的第一大机构投资者了,今天不是基金套别人的利,而是别人在套基金的利。在这种情况下,机构投资者应该是打“阵地战”,而不能再打“游击战”。所以,基金管理公司要转变观念,更要转变自己的投资行为。
今天市场中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就是IPO发行的问题,一下子透支了多少二级市场的利益。市场都在问,机构投资者在干什么?这个价是你询出来的,定价权是如何运用的?而此时,谁来代表中小投资者维护他们的利益,而不是损害他们的利益?这正是第三方基金销售机构可以帮中小投资者做的第一件事。
第三方销售机构可以做的第二件事,就是监督基金管理公司在促进上市公司分红方面的作为。当投资者无法从价差中得利时,基金公司就要帮助投资者盯住分红。要研究上市公司招股说明书,招股时不承诺分红就可不买,承诺分红的上市公司不分红,基金公司就该告他。现在市场中有人盯住分红了吗?有,就是中央汇金公司。我们统计了一下,最近5年整个上市公司分红1.6万亿元,超过40%是中央汇金所持有机构的分红。中央汇金的资本金是从财政借来的,每年要付利息。那么大的资金不可能在市场中搏价差,一定要求公司分红。
第三方销售机构可以做的第三件事,就是盯住客户所持有的基金是否代客户行使好了股东权利。为此,要研究这些基金所持有股票的上市公司,是否有竞争优势,竞争优势就三类:成本最低、技术领先、有细分市场,每个行业中有上述竞争优势的前几名公司才有发展潜力。同时,还要从更高层面看,基金公司是否积极参与对上市公司的约束。比如,每次都去参与股东大会,并且给公司提目标,达不到怎么样,达到怎么样,等等。
以上是基金公司的分内职责,也是第三方销售机构要监督的内容。在为投资者服务的链条上,应该是一环紧扣一环,这就是完善的投资者保护制衡机制。
2012年,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进入关键期,金融领域改革步入深水区,实体经济发展期待大突破。本报今起推出高端访谈系列报道,邀请经济领域的重磅专家学者,为读者把脉2012年经济、金融和资本市场热点。 记者 申屠青南
|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郑州日报社和中原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或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或 中原网-郑州晚报" ,并不得删除最初发表的报纸名称和作者署名。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