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新华视点:填湖开发,谁制造了最大淡水湖之"殇"?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12-01-04 15:06:03   来源:新华网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1月3日,渔船搁浅在江西都昌县印山附近鄱阳湖湖床上。 新华社发

    人与湖“争地”,巨额“学费”岂能重复“缴”?

    殷鉴不远。在我国大型湖泊的生态保护中,滇池经过十多年污染治理,花费了约200亿元生态环境也没完全好转;昔日八百里洞庭,因为大规模填湖围湖开发,后由我国第一大淡水湖滑落为第二。

    戴年华说,鄱阳湖此前已经经历了一轮生态劫难,并为此“缴纳”了一笔昂贵的生态学费。

    新中国建立后,鄱阳湖出现资源掠夺性的旷日持久围垦。到1997年,天然水域面积缩小至3900平方公里,两千多公里长的天然湖岸线缩减近一半,库容损失45亿多立方米,鄱阳湖的调蓄能力大大降低。持续的围垦还直接破坏了湖区生态环境,鱼类生存困难,水土流失加剧。1998年,长江特大洪涝灾害后,中央和地方投入60多亿元,在鄱阳湖区大力实施“退田还湖”工程。2003年,水域面积扩展到5100平方公里,基本恢复到新中国成立之初的水平。

    众多水利专家担忧,为恢复湖面,各级政府已花费巨额资金退田还湖,将90多万群众迁出湖泊低洼地带。现在一些地方又随意搞围垦开发建设,人再迁到湖里去争地,前期的生态保护“学费”白缴了。

    鄱阳湖首次科考负责人、江西省科学院研究员谭晦如表示,从长远考虑,必须成立一个综合性的管理机构,对鄱阳湖进行集中管理,形成执法合力,否则,鄱阳湖势必又将面临一次新的“退田还湖”工程。

    “保护好这一池清水,给子孙后代留一个完整的鄱阳湖!”专家提出,当务之急是叫停和查处肆意开发行为。根据《江西省河道管理条例》,违规填湖围湖最高处罚就是罚款5万元,显然缺乏有效的强制性措施。鄱阳湖的最终管理要落实到沿湖各级政府身上。建议将保护湖泊的完整性与地方政府工作考核挂钩,有效杜绝一些地方纵容甚至参与填围湖。

【 作者:黄锐  编辑: 】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