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精神:为缺水800年的村庄打出水
南卿村绝望了。
这个位于灵宝市阳店镇旱塬上的老村庄,水源十分匮乏。“听祖上老人说,自有村子800年来,就没有不愁水的时候。”村支书李保丰说,现在全村800多口人,除了靠雨水,就是依赖村后大沟内一个15米深的大水井。这些年,村支部为打井找水操碎了心,前前后后打了7眼机井,可留下的是7个干窟窿。
3月9日,打井部队开进南卿村。然而,当打井部队经过20多个昼夜奋战,打到200多米深时,却不见一点儿水。李保丰几乎绝望了:“求求你们,下管子吧,哪怕有一点水也好!”看着乡亲们渴求无助的眼神,官兵们无法拒绝,照办。
奇迹出现了!当管子下到井底时,意外地出水了,虽然水量不大。官兵们一鼓作气,一直把井打到320米,一口日出水量达1200吨的甜水井诞生在南卿村800年久旱的大地上!孩子们围在井口欢呼雀跃,老人们老泪纵横。
这次赴鲁豫打井的给水团,2月间踏着一路冰霜而来,历经冰雪严寒和盛夏酷暑,8月里又将带着一路秋凉离开。在最冷和最热的季节里,他们没有胆怯和退却,只有打井、打井、打井……
一份深情:“不要说我们是打井的”
“上街着便装,不要说我们是打井的。”给水团的首长经常嘱咐士兵。这是为何?这得从一件事情说起。3月25日,身穿迷彩服的霍三龙队长刚刚从县城采购完药品,手提一个大纸箱,站在路边等车。一会儿,一辆出租车停在跟前:“解放军同志,你是来给我们打井的吧,快上车。”霍三龙没多想,上了车。车很快到了宿营地,霍三龙准备掏钱时,司机却摁住他的手“急了”:“你们大老远来给我们打井都不要钱,今天我让你搭个便车,也是应该的。”“打车变成了搭车”,一下子让霍三龙愣了。推让再三,霍三龙只得把钱扔进车里就跑。
类似的情况一再出现:上街理发,理发师不收钱;买苹果,果农不要钱;买粮食,农民不要钱……面对当地乡亲真诚淳朴的情意和部队纪律,战士们左右为难,所以才有了上街“不要说我们是打井的”特殊要求。
最近,连长皮俊华收到一条短信。短信是南卿村支书李保丰发的:“皮连长,你好!你们部队现在哪个村打井啊?一个多月没见了,实在忍不住想你们……我们南卿村的人民永远记得你们,永远感激你们。我们村正准备在打的井边为你们刻一座碑,南卿村的子孙后代都不会忘记你们。”指着这条短信,皮俊华晒得黝黑的脸上泛出神采:“不说别的,就凭这,再苦,值了!”
|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郑州日报社和中原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或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或 中原网-郑州晚报" ,并不得删除最初发表的报纸名称和作者署名。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